9月1日,37度。
9月2日,38度。
9月3日,38度。
9月4日,38度。
……
開學突遇連日高溫,熱浪灼人,每一間教室都成了“蒸籠”“烤箱”,教師、學生均是汗流浹背、焉頭巴腦,家長們更是憂心忡忡、心急如焚。這些景象也煎熬著崇陽縣第六小學新任校長陳利平的內心。她讓食堂每天都準備足量的綠豆湯、涼茶等解暑飲品,而她本人更是頂著烈日在校園里四處巡視,不時詢問師生身體狀況。
不行,不能這樣下去。陳利平面對高溫條件對師生的影響蹙緊眉頭,“得想辦法,讓每間教室都裝上空調,否則遲早會出現問題。”于是她翻開通訊錄,利用自己的人脈渠道開始“求經化緣”:“崇陽*小分校區”“崇陽*小分校區”“某鎮幼兒園”……終于,在兄弟單位的友情援助和陳利平的多方溝通下,崇陽縣第六小學迎來了兩臺立式空調。她隨即要求安裝師傅連夜加班,優先供應位于頂樓的六年級畢業班。“剩下的我再來想辦法,搞不來空調我不休息。”接下來的兩天里,陳利平四處奔波,電話打了一個又一個,好話說了一籮筐,36個小時過后,全校所有班級的空調悉數到位。
外面依然驕陽似火,室內高大的柜式空調卻緩緩散發出肉眼可見的冷氣,引來了師生們的熱烈歡呼。教師講課心平氣和了,學生們聽課屏息凝神了,家長們更是松了一口氣,來來往往的人個個面帶笑容,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拍手叫道:“空調校長,棒棒噠!”
陳利平不只做了這一樁便利師生的實事。自今年8月調任崇陽六小以來,她便以校為家,緊鑼密鼓地投入了工作。六小系原下津中學舊址改造而來,歷史悠久,飽經風霜,根基破舊、設施老化。為改變“老破小”的學校形象,“空調校長”決定先從“校園顏值”入手,粉刷斑駁不堪的走廊墻壁,清理各處廢舊物件,很快六小的“臉面”便煥然一新;緊急啟動采購流程,將食堂在7月水災中損壞的餐桌全部更換;接著拆分食堂和教學樓的水管,解決學校水壓不夠的尷尬局面……基建工作搞得熱火朝天,陳利平又把目光投向了“閱讀時光”的特色打造:她重新修葺了學校的圖書室,使其成為了一處寧靜、溫馨的閱讀圣地;又調整作息時間,開設了每日30分鐘的“閱讀課程”,讓學生積淀閱讀素養,開闊學生眼界。此外,還積極開展“大單元集備”“高效課堂研究”……
一樁樁、一件件,陳利平處處抓細節,事事督落實。那“從天而降”的,不僅僅只是一臺臺空調,更是她帶給所有師生的一份份關愛,給六小扎下的一針針“強心劑”……一幅優質教育的發展畫卷正徐徐展開。
記者感言:“一位好校長成就一所好學校。”我們有理由相信,“空調校長”一定能帶領她的團隊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教育業績,為當地人民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服務。我們也期待,在鄂南山區這方教育的沃土上,涌現出更多的“空調校長”。
記者 朱亞平
編輯:何珊
上一篇:
丹心育桃李 講臺寫青春 ——記咸寧市浮山學校教師余丹
下一篇:
星火微光 點亮成長 ——記咸寧高新實驗外國語學校教師張玲琪
針對全縣鄉鎮初小、教學點呈現的生源少、規模小、教師少、條件差、管理散、教學弱局面,開啟“1+x”“主校+分校”集團化辦...
2022年10月,通山實驗中學教聯體組建完成,成員學校包括實驗中學、實驗中學畈泥分校、南林中學。
“十三五”期間,全市6個縣市區均根據實際,依托互聯網,探索實施集中、同步、分散、專遞四種模式,幫助農村小規模學校開齊開...
據了解,該縣采取“城+鄉”模式,將部分薄弱鄉鎮初中、城郊小學脫離原管轄體制,設為城區優質中小學的托管分校或校區,組建9...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劉文景鎮強通訊員洪瑞璟“城里的孩子回農村上學,農村的孩子家門口享受城里的教育……”“這是鐵樹開花水...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陳希子報道:近日,受崇陽縣新華書店邀請,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協同“楚天少兒悅讀季”紅扣子閱讀活動組委...
崇陽縣集團化辦學既成功化解了城區大班額,又帶動一大批農村薄弱學校快速發展,推動2000多名學生向農村回流,支持了“鄉村振...
只有最初跟著張雁冰用腳步丈量過鋪門鋪周邊村莊的同事們知道,最初的聯結是張雁冰帶著團隊不問早晚、不問寒暑、不問距離的真...
項目建成后安全性高,出行成本更低,且契合綠色交通理念,對于完善嘉魚交通格局,加快“武咸同城”和建設“武漢南”大學城有...
咸安區實驗學校章福枝他潮紅的臉上掠過一絲鄙夷,口中念念有詞。正因為這份愛與責任,學會了包容學生的魯莽與過錯,因此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