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場曠達而明凈的遠行,有熱情洋溢的風,有酣暢淋漓的雨,有涌動著春風的原野,有包裹著活力的笑聲,這些充沛的正能量,讓我的成長更加曼妙。”在工作筆記中,咸寧市浮山學校語文老師余丹如是寫道。
奮戰在教育一線十多年,余丹思變求遠,向新而行,用“熱愛、深愛”默默奉獻青春,用“思變、創新”堅守三尺講臺。她先后獲評“咸寧市骨干教師”“咸安區骨干教師”、語文報基礎教育研究院“首批講席專家”、咸寧市初中語文兼職教研員。
課改,變放映為激發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5月6日,咸寧市浮山學校教室里,余丹借助課文教學內容,給學生們上愛國主義教育課,引導學生們愛國愛民,努力學習。
余丹身穿一件白色長裙,青絲挽成馬尾,拿著課本,站在學生當中,她氣質內斂含蓄,聲音鏗鏘有力,和學生一起朗誦課文。
教室里學生們懷揣著激動的心情朗誦課文,小組討論環節更是氣氛熱烈。余丹按照學習情況不同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動手實踐能力。
從湖北大學畢業后,第一次走上講臺,教學經驗尚淺的余丹,面對學生們暴露出來的各種問題手足無措,焦慮不安。作為教育工作前輩的父親告訴余丹:用真心對待每一個孩子,用愛溫暖每一個心靈,你和他們心連心,他們也會和你心連心。
余丹按照父親說的,將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搬到教室,還運用情境式教學、活動式教學、跨學科式教學方法,讓孩子們學會沉浸式閱讀、思考、辨析。
信息技術運用課堂新穎又獨特,但在余丹看來,PPT運用于課堂只是最普通的放映式,而真正的改革首先應該是學習方式。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帶著學生們閱讀成了余丹別樣的耕耘。課堂上,余丹讓學生分組討論,自主探究,在經過摸索和改進后,課堂改革有了很大變化,學生由之前的不想學慢慢轉變成為想學,努力學。
“她的課是從學生的好奇心出發,以學生為主,內容豐富,涉及地理、歷史等科目知識,她培養的是學生們的思考和辨析能力,值得我們年輕教師學習。”年輕教師王秘說。
家訪,變計劃為隨機
去年12月2日,細雨織冬,夜雨中明顯帶些寒意,余丹跟朋友吃完飯散步回家,剛進小區,保安大爺喊住余丹:“余老師,那個小孩估計是跟家里人鬧別扭了。你勸勸讓他早點回家。”
余丹朝著保安大爺指的方向走去。有一個男孩坐在石凳上,消瘦的小個子,雙手插著兜,腿不停地抖動著。
“怎么了同學?坐在這里練抖腿功嗎?”余丹笑著問他是哪個學校的。“某某學校。”“唉呀,我也是這個學校的老師。你是不是饑寒交迫啊?這么冷你穿兩件衣服在這里練抖腿。走吧,我請你去吃東西。”余丹邊說邊拽著男孩的手臂把他從凳子上拖起來。一邊走,一邊閑聊。男孩很陽光,對答如流。
一碗羊肉粉,一個雞蛋,一塊干子,男孩狼吞虎咽。待男孩吃完飯后,余丹送他回家。走著走著,聊著聊著,不知不覺走到男孩家門口。
“他們不會開門的,我是被趕出來的。”男孩冷冷地說了一句。過了好一會兒,門終于還是開了,一對四十多歲的中年夫妻對男孩一頓訓斥的同時把余丹迎進了門。
余丹尷尬地作了簡單的自我介紹,也告訴了家長來他家家訪的原因。感知到男孩媽媽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無力和無奈,余丹給她推薦了一本書。一周后,男孩媽媽給余丹發來信息,感謝余丹那夜的家訪。
每年的家訪都是學校計劃安排好時間,一般都會在暑假寒假,而余丹卻是根據學生情況,隨機進行家訪。
在學生的眼里,余丹是朋友也是家人。“余先生,您是我最愛的老師,我為您寫了一首詩:教室,黑板,我和您,懷念又想念,站三尺講臺,傳李杜韓柳詩文,握粉筆一支,授孔孟老莊學問,孰能不愛文字與那墨跡浸染下的情思,感謝遇見您。”學生婷婷如是寫道。
教研,變被動為主動
為全面實施新課程標準,落實“雙減”政策,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2月15日,浮山學校舉辦了“希沃杯”青年教師說課比賽,余丹帶領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經驗分享交流,總結教學經驗。
自咸安區開展教育教學課程改革工作以來,余丹主動申請參加各級省市內外課程改革培訓,先后參加了首屆“國培計劃”置換培訓、“國培計劃”影子教師指導教師培訓,隨學校教改團隊到安徽銅都學習課改經驗,聆聽優秀名師的匯報課,學習教改經驗。
教育需要厚積,唯有學習。在成長的路上,余丹研究名師,學習學科的教學理念、教學觀點,沉迷于研究語文教育教學專家余映潮、王君、徐杰等名師的教學理念,觀摩教學課例、收集經典案例、評點名師教例、提煉教學風格,在研究的路上扎實深入、樂此不疲。這種執著感動了余映潮老師,余映潮多次指導余丹的教學設計。
為了了解更多、更新的教改動態,余丹關注教學改革實踐和研究成果,堅持閱讀大量的教學刊物,從雜志中獲得更多的教改資訊,從專家和同行的優秀經驗中,感受教育教學的深奧和神奇,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
用“大量”來表現“力量”。在平時,余丹不斷訓練自己練字、朗誦、聽課后寫評課語、講課后寫反思;工作中,她積極實踐,主動承擔公開課展示課的教學任務。
2014年,余丹參與中央電教館“戴爾”項目研究的課題獲得國家一等獎;余丹的《名著導讀<駱駝祥子>》《愛蓮說》等精品課獲得省、市一等獎;《<繩彩飛揚>校本課程實踐例談》《<白楊禮贊>教學設計》等論文發表于國家、省級刊物。
一步一個腳印,是她追求的境界,不忘初心,是她的決心。從教20年,余丹一直在語文課堂教學教改之路上求索。
“教育工作是一份美麗的事業,學生是涌動著無限活力的生命體,是教育的起點和歸宿,一切為了孩子。”余丹說。
記者 朱亞平 通訊員 梁欣
編輯:何珊
上一篇:
體育老師也能當好班主任 ——記咸寧市第二小學優秀教師孫勇光
下一篇:
崇陽縣第六小學校長陳利平—— 好校長,從裝空調做起
咸寧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汪洋。
此次鄂南高中教師再次入選“楚天名師”,是學校在“學術治校”理念指引下,大力實施教師發展三大工程,教師業務能力和專業素...
○通訊員黃二甫從普通教師到咸寧名師,他從未停下思考研究的腳步.近兩年,黎老師和成員一起開展送教下鄉、教學比賽、課題研究...
近日, 2019年度“湖北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名單正式公布,鄂南高中朱旋農老師榜上有名。據悉,該校專門制定了《鄂南高中名師工...
6月3日召開的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聯席會議上,我市通報了2019年度人才工作創新項目評選結果,市教育局申報的項目——名師工...
我市各級工會將健全完善產業工人職業發展機制和措施,培養更多社會需要的技能人才、大國工匠、荊楚工匠,以工匠精神激勵廣大...
咸寧網訊記者焦姣、通訊員譚璐報道:為促進教師業務能力提升,逐步打造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同時為新學期的教育教學聚力,為孩...
通過“一二三四五”工作主線的實踐研究,探索了打造一流教育新團隊、深化產教融合新局面、推進科教融匯新高度、拓展社會影響...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孔老師引導我們向上向善,開啟我們的智慧之門。孔首珍說,跟以前的去圖書館學習相比,現...
面向未來,嘉魚縣將讓應用跨越時空的阻隔,讓共享超越觀念的分歧,讓創新穿越思維的桎梏,以希望之門開啟變革之路,以數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