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久久久_美女网站黄页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_91精品国产高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文化 >> 文化名人 >> 正文

亦文亦商 且書且刻——彭軍的書畫篆刻藝術人生

來源:咸寧新聞網 時間:2018-05-16 15:40

  

  15年前,他懷揣著5元一幅的臨摹字畫穿行于深圳的街巷中等待買主;15年后,他執筆潑墨一字值千金。他為眾多名人制印,40年的孜孜不倦迎來了今天的厚積薄發。是什么讓一位書畫少年在藝術之路上滿懷憧憬矢志不渝直抵今日,又有哪些機緣巧合讓他帶著理想一步步邁進現實?記者將帶你走近彭軍,走進他的書畫人生。

  師從眾多名師

  70年出生的彭軍與書畫結緣已有40多年,良好家風的傳承讓彭軍從小便浸染在水墨書香之中。"我的曾祖父是位晚清的老貢生,開私塾的老先生,父親從事文化工作幾十年,對我的要求極其嚴格,我從小練習柳楷,自此書畫便一路相伴。"彭軍說。

  年近知天命之年的他,是終生學習的最好踐行者。雖在書法上已頗有造詣,直至現在,他仍拜在咸安區書法家協會主席鄭世進的門下學習行草書法的創作。

  "我學習書畫的門類很多,出于喜愛、欣賞或是羨慕,這些都是我學習的初衷。白天為了事業奔走應酬,只有晚上才能擠出時間研究書畫、臨摹學習。"彭軍說。

  國畫、漢印、油畫,他游弋于書畫藝術的精妙之處,信手拈來,沒有40年繪畫生涯的磕磕絆絆、跌跌蕩蕩就沒有他今天的藝術生氣。

  彭軍幼時隨中國著名畫家劉三多學習素描、油畫,14歲始學篆刻,習漢印,師從湖北篆刻名家張克彬老師,現被中國當代著名書畫篆刻家曹立庵弟子尹志剛收為學生,學習篆刻創作。"每當我略有失意之時,總有貴人相助。"彭軍說到的貴人指的就是他的老師們。

  "他拜師多,多拜名師,童子功、厚路子正,沒有這么多年的基礎學習沉淀,是永不可厚積薄發的。"鄭世進如此評價。

  2014年,彭軍被吸納為中國軍事博物館紅色文化書畫家協會理事會員,他的人生就像從習書法到習篆刻的過渡,變得更加立體豐盈了。

  廣結天下善緣

  桂花鎮的鄉土牽系著遠在他鄉的游子,7歲時,彭軍便隨父親離開出生地廣州,回到了老家咸寧,彼時的他怎能知道,自己和這片鄉土將有著怎樣的牽掛和緣分?

  彭軍也曾南下深圳尋商機謀出路,2007年又二度返鄉回咸,只因父親病中、故土難離,此時的他開始萌生在咸從事書畫事業的想法。8年之后,這個想法終于在他的努力之下變成了現實。

  "寶藝軒"便是他在咸寧創辦的工作室,古色古香,40平米的小空間里,盡藏名人雅士的書畫作品。在這間并不太顯眼的"雅室"里,經常可見數位文人飲茶作畫,交流技藝,儼然是一個藝術交流中心。

  在這間不大的工作室里,藏有一份彭軍心愛的"寶貝",一份印有名人印章的文冊,文冊中工工整整地印有他的手工刻印。篆書、甲骨文,每一枚章印都各具特色,大小不一卻又端正精妙。

  翻看他的作品,更像是在回顧他人生的履歷,背后都是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和人。他回看著自己的"人生",有些激動,說:"刻印得懂人心,得知人喜好,知人性情,每一方印都代表著某一個人,見印如見人。"彭軍介紹說,他樂于制印,為了制好一方印,他每次著手篆刻前都會對對方進行詳細的了解。

  幼年的漢印學習和多年的美術基礎,為彭軍的篆刻創作積蓄了深厚的功力,自2011年拜"江城第一刀"尹志剛為師,專習篆刻創作不過7年時間,他已為千人制印,其中不乏國內重要領導,知名人士。

  一次機緣巧合,彭軍結識了著名書法家盧中南老師,成為盧中南的入室弟子,了卻了他多年的心愿。能得到盧老師的親面指導,他的書法篆刻之路也因此變得更加平坦寬闊。

  擺渡香城文化

  作為一名書畫篆刻藝人,彭軍手中有筆,心中有畫,對于書畫藝術他渴望超越和突破,有"自成一家,獨領風騷"的雄心壯志。他同時還有另一個身份,書畫商人。

  常年往返南北,他的藝術眼界與常年俯首只認筆墨的文人大有不同,他的藝術思維不容許書畫事業有絲毫停滯,咸寧這塊人文底蘊深厚的土地,便成為了他意欲開拓的市場。

  在鄭世進的眼中,他是一個有"境界"的人。對于書畫,他頗有研究和造詣,并有一顆時刻求突破的進取之心;對于藝術,他尊師重藝,將咸寧本土藝術家們的書畫作品引向沿海市場,為能讓更多的人接觸到咸寧的書畫藝術鋪路架橋;對于事業,他有經商之人的頭腦和眼光,希望能以商業的運作撬動咸寧的書畫創作,以此形成產業。

  當彭軍被問及到他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雙重身份時,他的態度直接、情意真切,"商人的身份并不影響我對書畫始終如一的喜愛和尊崇,試想一個不懂書畫的人,如何能欣賞書畫之美,如何能將好的藝術作品引薦給更多懂它的人。"

  近觀咸寧的書畫市場,他有著極為廣闊的愿景。他想做一個牽線人,牽起咸寧書畫藝術與外界書畫藝術的聯系,為此他樂此不疲地組織接待到咸寧考察交流的藝術家們,參與其中、自得其樂。他還想做一個擺渡人,將眾多優秀的本土藝術作品渡到更遠的地方,讓其藝術價值得到更充分的展現。

  他說:"把對書畫的興趣當成事業來做,是我做過的最重要的決定。"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盛勇 見習記者 丁婉瑩)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劉昌杰的曲藝人生
下一篇: 史海文濤映夕陽--赤壁老人張海濤出版本土文史專著的故事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