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久久久_美女网站黄页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_91精品国产高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文化 >> 文化名人 >> 正文

省級非遺通山木雕代表性傳承人熊應華:光華奪“木”雕匠心

來源:咸寧新聞網 時間:2017-04-28 16:27

  傳承人名片

  熊應華,1951年出生于號稱“木雕之鄉”的通山縣九宮山鎮,1971年師從岳父陳新旺學習木雕技藝,后成為“通山木雕”陳氏第四代傳承人。

  2002年被咸寧市民俗學會等單位聯合授予“咸寧市民間古建筑大師”稱號。

  2010年,先后被命名為縣、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2012年10月,被命名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013年2月,其所在的熊氏木雕廠被確定為首批湖北省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

  非遺項目簡介

  通山木雕,是中國民間木雕流派之一,其雕刻用材取自當地,在雕刻技法上以浮雕為主,利用材料本身紋理色彩的處理手段構成獨特的技藝體系;構圖飽滿大氣、層次豐富細膩、圖像寫實傳神、做工精雕細刻、格調清秀淡雅。作品包含木制古建筑及建筑裝飾木雕、木雕家具和日常用品裝飾木雕、陳設欣賞裝飾木雕、宗教和喪葬用品木雕等。

  2011年,通山木雕入選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14年10月,通山因木雕獲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同年12月,通山木雕被國務院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手提黑色簡易公文包,身穿淺藍色休閑西裝,滿頭純凈的白發,雙眼炯炯卻不乏溫和……

  4月12日,記者在通山縣九宮山鎮見到熊應華,他一副典型的教師模樣,斯文謙和,讓人倍覺親切。

  從18歲開始接觸木雕,到成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熊應華歷經了哪些故事,面臨人生的岔路時他如何做出選擇,如今年逾花甲的他,又有些怎樣的愿景呢?

  神往木雕的高中生

  通山地處幕阜山脈中段,境內高山林立,森林密布,木雕技藝源遠流長,自成流派。自幼熱愛讀書畫畫的熊應華,能與木雕結緣也有一段淵源:

  我家祖祖輩輩生活在山坳里,一個叫做熊家村的地方。小時候,姐姐一年會給我兩塊零花錢,我都攢著,然后步行五六十里路去縣城,買書看。主要是連環畫。故事要一個字一個字地讀,然后就臨摹,照著小人書畫畫。

  可能就是那時候培養的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后來,看見村里木匠師傅在木料上雕龍畫鳳,我就情不自禁的守在旁邊看,沒人趕我的話,能看幾個小時。

  18歲,我從通山一中高中畢業——那個時候的高中生還是個稀奇物,家里當然指望我跳出龍門“吃皇糧”。可就在這個時候,有人說合我跟陳瓊仙(就是我家老婆子)成親,并且,世代木工的陳家還有個條件:我必須跟陳瓊仙的哥哥學木匠。

  讀個高中夠不容易了,畢業之后去做木匠?臉面也過不去呀!父母當然不會同意,他們還算了一筆賬:當學徒至少得兩三年,期間沒有工錢,可家里有7個孩子,還欠著生產隊的口糧呢!

  我栽頭想了三天三夜,決定去陳家學木匠,因為還是覺得有門手藝比吃皇糧更可靠,而木匠也要描描畫畫,跟我喜歡的美術緊密相關,并且,我跟陳瓊仙打小相伴長大,她人很善良、性格也好……

  不過,想說服父母并不容易,于是,我向他們立下軍令狀:保證只要半年就學會!然后就可以賺到工錢。

  正好半年,我順利出師。回頭想想還真不容易:那段時間,我跟著內兄學習木雕技藝,天天起早貪黑,除了起碼的瞌睡,真的不知道休息是個啥滋味。

  執著追求的手藝人

  拜入岳父門下后,白天,熊應華跟著內兄做木匠,為生產隊出工干活,晚上則苦練雕刻技藝,日子過得和美自在、波瀾不驚。難道就這樣成為一個普通的木匠?外表溫和的熊應華,從來都有顆不甘平凡的心:

  我跟著岳父一家人學習木工,從打粗坯、修光打磨開始,很快掌握了線雕、透雕、圓雕、鏤空雕等多種雕刻手法,在裝飾木雕、木雕神像、裝飾擺件等家具雕刻方面,也有了些個人的心得體會。

  但我不想就此止步不前。1974年正式出師后,我開始四處上老鄉家收集各種古木雕作品、構件,不停地揣摩、研習,為了掌握了更多的傳統木雕技法。慢慢地,我對建筑木雕構件如上楣、斗拱,插尾、梁鎖等都有了自己的理解。

  我把這些古老的雕法運用在日常木雕上,既注意保留平面的藝術風格,突出流動的線條美感,又想辦法創造出三維空間藝術感,在保持傳統韻味的同時,力求簡樸大方的時尚觀感。

  我喜歡把民間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戲曲人物、神話傳說等融進木雕工藝品中。比如“文王訪賢”、“三顧茅廬”、“關公送嫂”、“平貴回窯”、“柳毅傳書”等故事,都被我用木雕的方式刻畫了個遍,真的是越刻越收不住手,越刻越覺得有意思。

  當然,做木匠的酸甜苦辣,是一言難盡的。為什么這么些年我都沒有厭倦?因為我覺得自己跟木雕有著無法割舍的緣分。有一年,公社要招小學老師,由于我是整個公社僅有的兩三個高中生之一,被列入主要招選對象,我想都沒想,拒絕了。

  好多人笑我傻。我才不在意呢,因為我心里明白:即便只是個木匠,我也是個“厲害”的木匠。

  心懷憂患的傳承者

  歷史原因,木雕技藝一度遭逢寒冬。但隨著市場經濟的開放,通山木雕逐漸重現生機,熊應華則憑著過硬的手藝,在通山縣開了全縣首家木雕店,取名“雕刻世家”。

  2010年以來,他先后被命名為縣、市、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14年12月,通山木雕被國務院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熊應華也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難道這就是他追求的極致嗎,并不。恰恰在成為代表性傳承人之后,他有了更為深遠的憂患:

  這30多年來,我帶出了60多個徒弟,如今大多數徒弟在海南、廣東、上海、北京、武漢等地發展,他們的許多木雕作品被臺灣、新加坡等地愛好者收藏。2014年,在莫斯科舉行的“中俄情.荊楚風”湖北非遺展上,我女兒熊寶杏現場展示雕刻技藝,通山木雕自此走出國門……

  按說,繼承與發展通山木雕,我已經做到了盡力而為,然而現實是,隨著新型建筑行業的興起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加上人們生活習慣與價值取向的改變,通山木雕藝術的傳承越來越困難。

  特別是,隨著許多身懷絕技的木雕老藝人過世或喪失勞動能力,他們的技藝逐漸失傳。由于成才周期太長,年輕人寧愿選擇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學木雕——后繼乏人,是通山木雕面臨的最大窘境,為此,我有三點提議:

  一是出臺獎勵徒弟的制度。讓有一定天分的人有學習的動力,也能安心學習木雕。假設一年獎勵了10個徒弟,10個再往下帶徒弟,以此類推,傳承人的能量之大,可想而知。

  二是設立專科學校,或者在高職高專設立木雕專科,由政府出錢培養,學生就讀期間只需要自己出生活費,學習沒有后顧之憂。

  三是加大木雕課程走進校園活動,讓更多的孩子了解木雕基礎知識,從而啟發、培養他們的興趣。

  采訪當天,熊應華正在擔任縣城某企業廣告現場的技術指導,因為廣告主打木雕文化牌。他說:“由此可見,傳統文化還是有市場、受歡迎的。但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緊靠傳承人的力量遠遠不夠,希望全社會、各階層都行動起來,共同保護好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精神資源。”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寧民間音樂家王焰的精彩人生
下一篇: “中國政治小說第一人”周梅森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