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魚縣,有這么一位收藏達人,名叫劉浩然,在家中打造“紅色展覽館”,耗時20多年收藏了毛主席語錄瓷器、毛澤東雕像、畫像、報紙、郵票等物品數萬件,其中僅毛澤東瓷器就有1000多件。
12月7日,劉浩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紅色經典”承載了很多人的記憶,收藏是為了讓人銘記歷史,珍惜現在。
劉浩然今年45歲,家住嘉魚國稅局。記者看到,在其家中120余平方米的閣樓房間內,擺滿了書柜,書柜內整齊擺放著各種“紅色瓷器”,書柜上方放著十幾個毛澤東雕像和畫像,地上堆著一些等待整理的報刊圖冊和樣板戲唱片。
“我從小就非常崇拜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浩然說,“我的紅色藏品都是從武漢、長沙等地的收藏品市場買的。”懷著對紅色文化的無限崇敬和熱愛,他常揣著剛發的工資和不多的積蓄,利用休息時間,在周邊城市開展“收藏之旅”,碰到心儀的藏品,多花一些錢都要買下。
此外,劉浩然還喜歡收藏報紙。“我這小小的家里保存了中國現代幾乎大部分的重要事件記錄紙。”說到自己收藏的報紙種類,劉浩然如數家珍。他的藏品包括“重大節日專題”、“重大事件專題”、“報紙號外專題”、“創刊號專題”等種類。其中他最得意的藏品是從1949年至今的《人民日報》“國慶”系列,以及目前已收集到的近百份全國各地晚報“創刊號”系列;最珍貴的有《人民日報》1966年毛主席接見紅衛兵和革命師生、1972年尼克松訪華、1958年抗美援朝志愿軍凱旋歸國等。至今已收藏各類老報紙4萬余份。
對于收藏之路,劉浩然坦言并非一帆風順,“家人最開始不支持我,不理解我花錢買一些舊書舊物回來。”于是他不斷和家人溝通,用誠意和堅持打動了家人,慢慢獲得了家人的支持。
如今,劉浩然的收藏品在當地小有名氣,不少居民都到他家中參觀。他深情地說,這些藏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每一件都是他費盡辛苦“淘”來的,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愛上“紅色”收藏,讓更多的人了解歷史、傳承歷史。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農民高緒才的耕讀人生
下一篇:
“意象繽紛——柯于明詩書畫影作品展”22日拉開帷幔
15年前,他懷揣著5元一幅的臨摹字畫穿行于深圳的街巷中等待買主;15年后,他執筆潑墨一字值千金。他為眾多名人制印,40年的孜...
退休后如何與時光相伴?赤壁一位老人選擇了“書海沉浮”,“打撈”本地歷史和文化。近日,赤壁市文史工作者,古稀老人張海濤...
作為一位對保護和傳承鄂南民間文化有著強烈責任感的學者,20多年來,定光平一直行走在家鄉故土,開展基層調查、學術研究和鄂...
他,8月初受邀出席在意大利舉行的“中意書法交流論壇暨書法筆會”,為意舉辦方揮毫題贈“學無止境”墨寶; 他,書法作品...
咸安區官埠橋鎮文化站66歲的的退休干部王焰,十幾年來堅持業余詞曲創作,在全國《詞刊》、《歌曲》等音樂刊物發表作品100多首...
熊應華,1951年出生于號稱“木雕之鄉”的通山縣九宮山鎮,1971年師從岳父陳新旺學習木雕技藝,后成為“通山木雕”陳氏第四...
1999年10月,中國藝術院舉辦“共和國50年藝術研討會”,他撰寫的提琴戲調研文章《活躍山區群眾文化生活的一支重要隊伍》參加...
咸安區汀泗橋鎮馬鞍村12組村民高緒才,過著與眾不同的人生。他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及農閑時揮毫潑墨或創作詩歌,矢志不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