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識途
姜文電影《讓子彈飛》讓很多人認識了傳奇作家馬識途。2010年賀歲檔,根據馬識途作品《夜譚十記》之《盜官記》改編的《讓子彈飛》全國公映,短短11天橫掃4億元票房。
近期,馬識途新作《夜譚續記》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106歲的馬識途以“封筆信”向讀者昭告:“我年已一百零六歲,老且朽矣,弄筆生涯早該封筆了,因此,擬趁我的新著《夜譚續記》出版并書贈文友之機,特錄出概述我生平的近作傳統詩五首,未計工拙,隨贈書附贈求正,并鄭重告白:從此封筆。”
《夜譚續記》
1915年出生的馬識途,身兼革命家與文學家雙重身份,曾冒生命危險在“國統區”從事地下工作。出于掩護身份的需要,他經常更換職業,得以和三教九流打交道。尤其是一些小科員,“他們平時沒什么娛樂和消遣,只好三五結伙到人家里去坐冷板凳,擺龍門陣”,馬識途因此聽到了難以想象的奇聞異事,“我才深知那個社會是多么乖謬絕倫,荒唐可笑;人民的生活是多么困苦無狀而又豐富多彩。”他因此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沖動,選擇了最有意思的10個故事,開始創作《夜譚十記》。“很多事情都是那個時代的真事,只不過做了藝術加工。《讓子彈飛》里鏟除惡霸黃三爺的事情,也是有故事原型的。”馬識途曾這樣表示。
《讓子彈飛》劇照
三十多萬字《夜譚十記》,包含《破城記》《報銷記》《盜官記》《娶妾記》《禁煙記》《沉河記》《親仇記》《觀花記》《買牛記》《踢踏記》十個故事。馬識途以舊中國官場里的十位窮科員為主人公,通過十人輪流“擺龍門陣”的方式,真實再現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社會百態。完成《夜譚十記》初稿后,馬識途曾寫下這樣的文字:“到底這部小說能不能贏得讀者,(我)很沒有自信。這部小說和現代流行的小說,無論在思想、題材、風格、語言上都很不一樣,或者明白地說,陳舊了,落伍了。誰還想看這些幾十年陳谷子爛麻子的記錄呢?誰還耐煩去聽茶館里慢吞吞地擺著的龍門陣呢?誰還喜歡這種粗俗的民間文體呢?”最終,《夜譚十記》初版就印刷了二十萬冊。1986年,導演李華將《盜官記》改編為電影《響馬縣長》,轟動一時。《讓子彈飛》的熱映,再度帶火了《夜譚十記》。
作為《夜譚十記》續作,《夜譚續記》仍援原例:四川人以四川話講四川故事。內容為四川十來個科員公余之暇,相聚蝸居,飲茶閑談,擺龍門陣,以消永夜。全書仍以四川人特有的方言土語、幽默詼諧的談風,閑話四川俚俗民風及千奇百怪的逸聞趣事。
《夜譚續記》的問世源自一個“承諾”。1982年,時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韋君宜向馬識途邀約創作,用文字記錄其“親歷或見聞過許多奇人異事”,促成《夜譚十記》出版。《夜譚十記》后,韋君宜再次向馬識途約稿。馬識途回憶:“她(韋君宜)說,《夜譚十記》出版后反映很好,你不如把你腦子里還存有的那些千奇百怪的故事拿出來,就用意大利著名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談》那樣的格式,搞一個‘夜譚文學系列’。”
后來,韋君宜患病去世,馬識途則行政工作繁忙,沒有足夠精力進行文學創作,“夜譚文學系列”就此擱置起來。一晃三十多年過去,2017年,馬識途被查出肺癌住院。出人意料的是,他除了積極配合治療,竟開始爭分奪秒,加緊撰寫已動筆的《夜譚續記》,并于2018年病愈之際,以104歲高齡,完成了這部小說。
馬識途
“咋個,癌魔和我斗,落荒而逃了嗎?”在《夜譚續記》后記中,馬識途感慨,一個人只要不怕死,便會勇氣百倍,一有勇氣,更有力量戰勝危險和痛苦。“我曾經對朋友說過,我的生活字典里沒有‘投降’二字,我決不會就此向病魔投降,我要和病魔斗爭,和它搶時間,完成這本書稿的創作。我讓子女把稿紙帶到醫院繼續寫作,出院后我也是一面積極治療,一面堅持寫作。醫院的醫生護士認為我得了這么危險的病蠻不在乎,還奮力寫作,真是怪人。其實這毫不可怪,我就是要和病魔戰斗到底,正像當年我作地下革命斗爭不畏死一樣。”
《夜譚續記》圖書扉頁上有一段話:“謹以此書獻給曾首創‘夜譚文學系列’并大力推出《夜譚十記》一書的韋君宜先生,以為紀念。”《夜譚續記》又何嘗不是馬識途為自己的文學人生交上的答卷,人生百年,初心未改,老馬識途。(施晨露)
編輯:但堂丹
文緣未了情無已,盡瘁終身心似初——記馬識途的封筆之作《夜譚續記》作者:慕津鋒(中國現代文學館副研究館員)近期, 106歲的著...
作者常攀附經史等強勢文體以自高,并在小說中談文論藝,以示博學,提高小說的品位,因此,小說中蘊藏著豐沛的文論資源,值得...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徐大發報道:近日,通山縣女作家倪霞的長篇小說《玉竹譜》在當地舉行首發式。小說探尋家族延續的內在精神脈搏...
在表現秦宣太后歷史的《羋月傳》之后,又創作了長篇歷史言情小說《燕云臺》。從“言情文”的脈絡上來看, 《燕云臺》一洗《甄...
通城有個吃手抓羊排的地方,裝修別致,環境優雅,餐品豐富,味道不錯。還有個特別之處是,每天晚上七點以后,便有幾個音樂愛...
故鄉是江南水鄉的一條小街,叫老新街。街前有一條河,叫金水河。那時候,街上各種商鋪應有盡有。每天天剛亮,從西涼湖、渡普...
年初三,給大伯拜年的時候,年逾古稀的大伯嗔怪我為什么不把孩子一起帶來。 我忙著解釋:“成天帶著孩子被他們鬧夠了,好...
又是一年新春時,不論城市或者鄉村全沉浸在濃濃的節日氣氛中。忽然意識到這么多年,我的大部分春節都是鄉村度過的。成家后,...
父親的扁擔光滑,灰舊,著肩的地方赭紅。日出,它在父親的肩上,日落,它在門后旮旯里。父親用這扁擔挑出了人生一輩子幸福,...
老江這段時間非常的郁悶,經常茶飯不思、坐臥不寧。老婆小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這不,乘著夜色怡人,強行拽著他到中央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