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通公路、沒有汽車的古代,今咸安區汀泗橋鎮古田村15組石塔嘴胡家位于三條大驛路交匯處,是附近一帶農副產品集散地。江西北部的修水、銅鼓和崇陽一帶的茶葉、苧麻等質量輕、價值高的物品,經崇陽縣路口鎮泉洪宕、咸寧縣潘油嶺到達石塔嘴胡家,經今汀泗橋鎮聶家村會子嶺到彭碑,分別前往汀泗橋、咸寧縣縣城出售,或通過汀泗河、西河,分別經西涼湖、斧頭湖入長江,到漢口等地銷售。
古田畈至石塔嘴胡家有茶園上千畝,而且潘油嶺至石塔嘴胡家大驛路兩側山林盛產野茶(也可泡茶喝)。發源于馮家山、飛仙洞的古田河從村邊潺潺流過,是行人歇活(也稱“歇腳”、“休息”)的好地方。江西、崇陽的茶擔(又名“挑腳”、“挑夫”。擔dān,用肩膀挑),習慣在石塔嘴胡家歇活,到古田河邊喝水。
為了方便路人喝茶,石塔嘴胡家建起一個茶亭,免費向路人提供茶水。此亭位于古田河邊沙灘附近,被稱為“硥沙鋪”(硥mǎng,石貌。咸安讀成“mǎ”);因喝茶的人主要是茶麻挑夫,此亭又被稱為“麻沙鋪”。這個地名一起延續至今。
江西、崇陽茶擔在歇活之余,便用歌聲舒發感慨,消除疲勞。當地人覺得茶擔的歌聲動聽美妙,也跟著哼唱,并加入咸寧方言特色和民俗文化等內容。
當地茶農在采茶、挑茶、賣茶、喝茶時,常與過往的茶擔對唱,形成與江西、崇陽民歌相結合的古田茶歌。有的茶擔用歌聲與當地適齡女青年傳情達意,私定終生。
古田茶歌有一人領唱眾人和、對唱、獨唱三種形式。除了與路過的茶擔對唱外,還會在親友聚會時演唱。節奏明快,高亢嘹亮,字正腔圓,婉轉悠揚,成為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和一種感情交流方式。白天,歌聲在大路旁唱響,在田畈上飄揚,在茶園里縈繞,在山谷間回蕩;晚上,歌聲響在茶亭里,響在戲臺上。
古田茶歌主要曲目有《采茶調》、《揀茶調》、《賣茶調》、《唱茶調》、《十送》、《哭嫁》、《送情郎》、《手拿碟兒敲起來》等,反映勞動人民勞動美、人情美、愛情美等幸福快樂生活。伴奏的主要樂器是笛子、二胡、嗩吶、茶盤等,演出服飾多為天藍色黃邊衣裳,系藍底白花圍巾,歌唱者們以茶園、田間、舞場(禾場。舞wǔ:跳舞;作,搞)、堂屋為演出地點。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茶葉方言
下一篇:
探訪湖北省歷史文化名村劉家橋
鐵海坡是原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在汀泗橋戰役的前沿陣地,它位于咸安區汀泗橋鎮汀泗橋火車站北約500米的京廣鐵路西側,與汀泗河對...
小時候,我老家通城縣石南鄉下的祖父家中,擺著一尊木雕的神像。我偶爾從祖父的口中得知,這尊神像叫伏波將軍,后來我在某個...
“一腳踏三省”,位于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石牛寨鎮積谷村、湖北省咸寧市通城縣黃龍山林場坪等分場、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白嶺鎮...
每個國人心里或許都有一處桃花源,在這里,漁樵耕讀、且歌且吟,時光停滯千年。但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這只是終南山隱士的生...
因河命名的橋,在咸寧有幾處,其一就是咸安區浮山辦事處龍潭村因龍潭河命名的龍潭橋。 淦河、大橋河與溝崽口溪交匯后3千...
在嘉魚縣城西南高鐵嶺鎮與官橋鎮交界處有一座山,名叫大崖山。東嶠有個山洞,或傳為古人徙居之所,今衍為“仙人洞”。 明...
咸安及其所在的鄂南、湘鄂贛邊區人民,在茶葉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實踐中,形成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葉方言。它們記載著茶...
咸安及其所在的鄂南、湘鄂贛邊區人民,在茶葉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實踐中,形成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葉方言。它們記載著...
咸安及其所在的鄂南、湘鄂贛邊區人民,在茶葉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實踐中,形成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葉方言。它們記載著...
咸安及其所在的鄂南、湘鄂贛邊區人民,在茶葉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實踐中,形成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葉方言。它們記載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