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久久久_美女网站黄页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_91精品国产高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專題報道 >> 2020專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要聞 >> 正文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長陽關口埡村:高路入云端 山村不孤單

來源:湖北日報 時間:2020-07-06 09:16

通向云端的盤山水泥路。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雷巍巍 通訊員 李光榮

一條嶄新的水泥路向云端延伸,群山環抱,滿目蔥蘢。

6月25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驅車從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榔坪鎮關口埡村委會出發,沿盤山公路而上,不到10分鐘,車就開到宜昌與恩施的交界路口。

一路通,百業興。村干部告訴記者,藥用木瓜、茶葉是村里的主導產業。由于交通、通信等條件改善,今年以來,村里木瓜樹苗賣了30多萬元,茶葉銷售收入超過80萬元。

關口埡村的變化,源于宜昌加大邊界基礎設施的投入。

修水泥路、建4G網絡、通自來水……2019年以來,宜昌投入2130萬元,加快邊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許多山村與外界的聯系越來越方便。

長陽榔坪鎮關口埡村:

買車的村民多起來

長陽榔坪鎮關口埡村位于宜昌西大門,平均海拔超過1000米,因農產品難出山,產業發展受限,一度成為脫貧攻堅難啃的“硬骨頭”。

“出入磨腳板,運輸靠背簍。”關口埡村4組村民張甫興說,過去出村的路是一條羊腸小道。兩年前,自己和老伴趕集賣豬,老伴在前牽,他在后趕,走了兩個多小時才上318國道。

2019年,修路的消息傳到村里,村民奔走相告。為給施工讓路,張甫興主動移走100多棵木瓜樹,讓出自家部分山地,沒要一分錢補償。家家戶戶輪流為施工隊送水送茶、準備飯菜。通車那一天,村里熱鬧得像過年一樣,張甫興特地上路走了個來回,“路面平整,硬實,好走。”

如今,關口埡村水泥路里程達50公里,約占集中居住區域通路里程的78%。

63歲的村民許世才扛著鐵鍬沿路巡邏。他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初,村里為他提供一個公益性崗位——負責道路保潔、維護,一年收入4000元。

路通了,買車的村民多起來。

張甫興的兒子張世明在318國道旁開了一個榨油坊,今年他掏3萬元買了輛二手面包車,在村里收購油菜籽,為村民送油上門。

看到今年村民建房的多了,49歲的張祖興投資10萬元購買一輛農用車跑運輸,往村里運送水泥、石材。

五峰灣潭鎮紅旗坪村:

手機信號都是滿格

視頻聊天、搶紅包、掃二維碼……當下時髦的詞匯,從60歲的鄧照銀口中接連而出。

鄧照銀家在紅旗坪村三組,當地海拔1500多米,與恩施鶴峰縣五里鄉金溝村“只隔道田埂”。進屋,一個無線路由器擺在客廳顯眼位置。記者試了一下,手機很快連上WIFI,刷網頁、看視頻不卡頓。

呷一口茶,鄧照銀打開話匣子:過去,村里只有2個通信基站,因大山遮擋,信號無法全覆蓋,村民常滿山跑著搶信號。2019年,建設者在深山峽谷間連續奮戰幾個月,當年底,2個新基站在大坪、熊家窩坑相繼建成,4G網絡信號開通。

“你看,手機信號都是滿格。”鄧照銀的手機更新換代,從老人機變成智能機。除在手機上交電費、社保費、話費,鄧照銀還加入親戚朋友組建的微信群,“紅包搶多了,我不好意思,隔三差五也發一個。”他咧嘴一笑。

鄧照銀的兒子在宜昌城區買房安家。“伢們在外頭忙,一年難得回趟家。我們想念時,就打開手機視頻通話,就像在自己跟前。”老伴李銀年說。

鄧照銀釀土蜂蜜、種植野生天麻,不少游客通過微信購買。掃描二維碼,微信轉賬,手機“嘀”的一聲,幾千元就到賬了。

2019年,常年在外打工的余明峰看到,村里到處都是水泥路和新修的房子。“家里和外面掙得一樣多,還有綠水青山和好空氣。”余明峰決定留在家中發展苗木種植。

長陽漁峽口鎮板凳坳村:

自來水管鋪上山崗

板凳坳村與恩施州巴東縣水布埡鎮接壤,全村641戶2000余人,住在一條長長的山崗上。山崗平均海拔800米,地勢高,喀斯特地貌,存不住水。

“世世代代最愁的就是吃水。”65歲的板凳坳村一組村民覃德宣說,打記事起,冬天吃雪化水、雨天接屋檐水。幾十年間,他翻山越嶺走四五公里挑水,一根扁擔磨得锃亮。路修好后,村民把油桶架在板車上運水。因為爭水,村民紅臉、打架時有發生。

2019年,長陽從巴東跨縣引水,主供水管鋪了2.5萬米,加上入戶的分水管,供水管總長達10萬多米。

順著供水管,我們來到一個2米多高的蓄水池前。湊近一聽,容量50噸的蓄水池里流水嘩啦啦。“類似的水池全村有80個。”村支書覃鵬介紹。

“以前家家戶戶用,現在成了擺設,再往后就是‘文物’嘍!”覃德宣把閑置的挑水桶收起來。

不少村民家里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跟城里人一樣,洗澡用上淋浴。

有了水,村民放心發展產業。今年,覃德宣把茶園面積擴大到15畝,每畝可收入5000元至8000元。村民覃先滿家生豬數量達50頭,喂水用上自動感應系統。6月25日,荊門客商一次性買走9頭肥豬,覃先滿收入4萬多元。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江蘇以創新驅動發展,用創新改變生活,靠創新引領未來—— 創新提升小康成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下一篇: 南川村的“脫貧密鑰”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