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通訊員 謝志美
藕塘村,地處嘉魚縣南部、陸溪鎮北大門,全村版圖面積3.2平方公里,人口334戶、1678人,轄五個生產小組。全村入冊貧困戶41戶、176人,貧困發生率12.27%戶、10.49%人。
扶貧政策都一樣,每個村情各不同。藕塘村不但扶貧任務重,也有維穩的巨大壓力,還有經濟轉型發展的緊迫要求。馬不揚鞭自奮蹄。建行咸寧分行駐村扶貧工作隊積極協助村委,以彈鋼琴的工作手法,將維穩、轉型、扶貧三者有機結合起來,抓重點促扶貧。
近日,建行咸寧分行行長叢中到藕塘村查看扶貧資料,聽取村委會意見,要求將金融扶貧項目落到實處,將承諾的實事落到實處,并上門慰問結對幫扶困難戶。
一件件實事美了鄉村
為了扶貧見實效,建行咸寧分行駐嘉魚縣藕塘村扶貧工作隊根據該村實際情況,摸索出一系列有效措施。
點點到位。駐村工作隊積極配合村委和組長,常入戶、勤溝通,在金礦停產的初期,針對周邊村民的波動情緒,挨家挨戶,不落一戶,一對一,多次宣傳黨的政策,穩住陣腳。進村入戶不但完善扶貧數據、核實扶貧信息、宣傳扶貧政策,還能起到近距離與村民接觸,與村民真正交朋友的作用。同身感受,村民就會敞開心扉,感受到同呼吸真至親。
面面俱到。利用“三新教育”的契機,在五個生產組,利用晚上農歇納涼空隙,召開五場“屋場會”,面對面、講三新、心連心、情融情,集中宣講政府的政策、利民益民措施,聽取村民意見、建議、呼聲和訴求,化解村民心頭情結。
實事落地。將村民看得見摸得著的加裝路燈、村路維護、垃圾集中處置等實事扎扎實實做到實處,將大幅度優惠價的改廁工作加速推進,秸稈禁燒、打擊黑惡勢力等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警醒,將承諾的“十件實事”,于無聲處落實到位,切切實實為村民營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以良好的環境、清潔有序的村容村貌舒緩村民情緒,讓村民感受到黨和政府無微不至的關愛。
環境怡人。全村各戶推進廁所改造,造價800元的新型廁所,每戶村民只需出資300元即可;建行捐贈垃圾轉運車一部,捐贈垃圾桶50個,助推凈化村居環境;由村鎮出資集中進行臨路臨街民居墻面美化;修建齊先灣公園式室外景觀文化廣場,整潔干凈、綠樹成蔭、空氣清新、人文氣息濃郁,人在畫中住,畫在村里轉。
一股股真情暖了鄉鄰
村委、駐村扶貧工作隊人員,堅持常態化的晚上巡村巡視巡檢。通過巡查,發現不穩定、不安全隱患及時處置;通過巡查,傾聽村民呼聲,傾聽村民不經意間“抱怨”;通過巡查,護村護組,確保一村安全,維護一村平安。
此外,還積極配合村委、鎮黨委政府領導積極向上級向相關部門反映金礦情況,得到了上級、相關部門、金礦的理解和支持,金礦欠費問題逐步得到解決,維護了村民利益,也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諒解。積極配合村委,開展上門為村民免費體驗、免費理發、免費篩查眼疾等屑微小事,以小見大,積微成著,暖人心、得民意。
建行咸寧分行每個班子成員與貧困戶一對一攀窮親、結窮對,每月保證有結對幫扶人上門看望慰問貧困戶,小小伴手禮,件件小書包,滿滿人情味,眷眷家屬意。聊聊天,感情親近一步;問問事,民情明了三分。自付費吃一頓連心飯,重現黨的干部好傳統;系圍裙做一回家衛生,彰顯為民赤子之情懷。一樁樁、一件件,扶貧人干在手上,村民看在心里,捂熱了人心,提振了信心,貧困戶能觸摸到扶貧人的真情實意。
經濟建設搞上去,精神文明也不能落后。建行咸寧分行扶貧工作人員進駐該村后,評選最美家庭,成立金泉農民藝術團,組織農民文藝演出,將免費電影搬到村頭,話黨恩、慶豐收,唱誦好典型、鞭笞陋習惡行,內容貼近農民農村,生動活潑、形式多樣,村民喜聞樂見,潤物無聲、潛移默化,日漸提升村民文化素養,造就村民通情達理。
目前,藕塘村人心穩定,氣氛和諧,爭搶當貧困戶的少了,禮讓互幫的多了;怒氣沖沖的少了,潛心謀劃致富的多了;“等靠要”的少了,自強自立的多了;事不關己的少了,關愛孤寡病殘的多了;胡攪蠻纏的少了,通情達理的多了。
一個個產業富了鄉民
維穩需要經濟發展做支撐,扶貧不返貧也需要經濟發展做堅強后盾。藕塘村的發展,關鍵在轉型,關鍵在改變單一經濟來源。建行咸寧分行用活用足扶貧政策,將村級經濟轉型扶上馬,不但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力推造血式扶貧。
大力推進項目扶貧,力促村級經濟轉型。市建行與村、鎮達成共識,為陸富生態養殖合作社爭取上級行信貸資金扶持,建設銀行對該合作社的300萬元授信,一直在申辦過程中,從未間斷。該合作社直接助力村級經濟轉型,與35戶村民簽訂了合作協議,將帶動一批貧困戶穩步脫貧,并為貧困戶不返貧提供堅實的保證。為確保該合作社發展壯大,駐村幫扶隊結合該戶季節性資金需求較旺的特點,協助促成合作社、村民與嘉魚農商銀行簽訂三方信貸協議,已經有10戶村民簽訂了三方合作協議,合作社得到了農商銀行的100萬元資金支持。村民特別是貧困戶,既可從合作社獲得每月穩定的500元資金收益,還可以獲得田地流轉的年收益,為保證脫貧不返貧奠定了堅實基礎。轉型一步活,成就三方贏。
扶持龍頭企業,擴大村級經濟內生造血功能。佳一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該村水面和林地承包經營戶,對村級經濟的轉型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駐村工作隊已將其納入重點項目扶貧之列。
發展特色種養殖。藕塘村周邊水資源豐富,水質優良,適宜養殖刁子魚、清水蝦等對水質要求高的綠色無污染水產品。
發展庭院經濟。鼓勵村民在門前屋后,廣種果樹,桃李、石榴、橘桔、柚柑等,常年綠樹成蔭,四時花果飄香。
牽線搭橋,介紹有一定技能的村民到附近的金盛蘭、葛洲壩水泥廠務工,消化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
發揮建設銀行善融商務的平臺優勢,大力開展善融扶貧。合作社、種養殖發展起來了,產品銷路將成為扶貧成果能否持久顯現的關鍵。未雨綢繆,扶貧工作隊向村民引入電子商務運營理念。一方面擴大了建行社會影響,既讓象牙塔端的電商平臺走向農村、走近農民,也讓建行以此拓展涉農市場,招攬優質涉農客戶加盟建行,共謀共同發展。另一方面為“名優特精”農產品水產品提供了良好的產品宣傳、展示、銷售平臺,讓村級經濟達到借船出海的良好效果。更重要的是培植了村民的電商意識、電商技能,讓村民從自給自足到走向市場找到一條有效之路。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專業值機能力強 中國銀行咸寧分行安防平臺保平安
下一篇:
嘉魚農商行放貸17億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初夏時節,記者乘車穿越濃霧、密林,路過山谷、溝澗后,終于來到了“精準扶貧”重要論述的首倡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
央視網消息:“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黃土高原上的一個小山村通過集體產權制度“三變”改革,讓大家心往一...
11月26日,湖北固德包裝制品有限公司通城縣五里鎮扶貧車間生產現場,一片繁忙景象?!鐾顿Y建廠,為產業脫貧找出路今年,五里...
光明日報記者張銳陳海波夏靜站在湖北襄陽市保康縣馬良鎮的陳家灣田園綜合體,放眼望去,有的人在喊泉長嘯,有的人在“網紅橋”...
通向云端的盤山水泥路。6月25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驅車從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榔坪鎮關口埡村委會出發,沿盤山公路而上,不到10分...
題:貧困村成了“幸福大院”——全國人大代表王艷鳳的履職故事新華社記者薛欽峰正值東北耕種時節,在吉林省榆樹市永生村,村民...
講述人:劉輝(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駐官仕坳村工作隊員)我是赤壁市新店鎮官仕坳村的一名駐村工作隊員。疫情期間,村里老百姓吃...
記者饒敏程昌宗特約記者孔帆升4日,通山縣在我市率先成為“低風險區”。該鄉村民歷來有打工和經商傳統,臘月底紛紛返鄉過年,...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丁偉通訊員鄧志高“疫情不散,我們不退”,鎮守在村組一線的農村黨員干部始終保持著激昂的斗志。在走訪過...
咸寧網訊?記者朱亞平、通訊員吳劍、章詠報道:日前,歡快的鑼鼓聲讓位于咸安區桂花鎮明星村的村民學校熱鬧非凡。該鎮相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