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久久久_美女网站黄页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_91精品国产高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專題報道 >> 2020專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要聞 >> 正文

湖北:小產業惠澤大民生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時間:2020-09-25 10:56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光明日報記者 張銳 陳海波 夏靜

站在湖北襄陽市保康縣馬良鎮的陳家灣田園綜合體,放眼望去,有的人在喊泉長嘯,有的人在“網紅橋”上搖蕩,有的人在泳池扎猛子,有的人在塘邊悠然垂釣,不遠處還有高山農作物加工廠房換氣扇不知疲倦地轉……

“鄉村振興戰略二十字方針中,產業興旺排在首位。抓住了產業,就抓住了發展的根本,抓住了致富的路子,抓住了振興的基礎。”保康縣馬良鎮黨委書記唐忠奎說。

湖北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始終堅持產業為本,為易地搬遷的群眾配套產業,為就地發展的村民升級產業,不斷培育壯大“養家的業”,持續釋放脫貧致富的強勁動力。

一雙襪子,溫暖搬遷戶

在十堰市鄖陽區楊溪鋪鎮青龍泉社區的棉伙棉伴智能襪業扶貧車間,一縷縷五彩紗線,在一排排襪機的牽引下,仿佛勾畫出斑斕的彩虹。戴著口罩和耳塞的工人們在機器邊從容熟練地翻檢,查看有沒有斷絲翻紗。

“在家門口有一份工作,每月30日發工資。不僅穩定,還能照顧老人和小孩,挺好的。”3月12日,45歲的徐為青入職湖北棉伙棉伴智能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成為織造車間一名擋車工,月計件工資在4200元左右。他的兒子徐夢,去年12月底就進了這家公司,月計件工資也在4000元以上。

徐為青說,自己原本住在鄖陽區胡家營鎮麒麟村,因為易地扶貧搬遷,現在住進了青龍泉社區。從家里到廠里,騎電動車僅十幾分鐘。廠里吃住免費,周末加班也有加班費,自己一下子簽了3年的合同。

依山傍水的青龍泉社區居住著鄖陽區4251戶、15021名貧困人口,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單體易遷集中安置點。為了確保易遷戶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鄖陽配建1000萬棒香菇產業基地和5萬平方米襪業扶貧車間。其中,棉伙棉伴公司全面投產后,將成為亞洲最大的使用高端智能襪機生產的企業,可年產襪子1.5億雙,實現產值約4.5億元,帶動3000余人增收。目前,當地的香菇、襪業產業鏈市場主體日漸集聚,越來越多的人從中受益。

一間民宿,激活老山村

漫步在十堰市武當山特區元和觀村,黛瓦黃墻,天井小院,小橋流水,讓人心曠神怡。

“原來到處都是破房子,土墻根倒得亂七八糟。”村民劉明建說,經過改造之后,不但環境美了,房屋結構也好,看著都舒心。

以前,依托著進入武當山的第一座道觀元和觀,有村民自行經營零星低端餐飲、農家樂、民宿。但是由于村民搭建窩棚和部分房舍破敗,不少游客望見村容村貌而止步。

元和觀村黨支部書記林峰介紹,經過多方努力,最終探索出政府配套基礎設施、村委會出土地、合作社流轉農戶房屋、招商引資改造房屋并負責市場運營的發展模式。村黨支部帶領“兩委”干部和黨員群眾代表組建專業合作社,由合作社與農戶簽約,監管房屋改造質量,統一管理,租金年付,農戶既不用承擔房屋改造費用,也不用承擔運營風險。

這些過去一年租不到5000元的閑置房,如今可以租到5萬元。村民不僅年年拿租金,還能以房屋資產入股分紅,平日也可以到民宿打工。

創造美麗,經營美麗。如今,武當山特區的元和觀、龍王溝等村積極開展民房改造,依托武術習練、健康養生、道文化體驗等內容,大力發展中高端民宿經濟,優化了山上山下、景區城區、文旅交融、聯動發展的全域旅游格局。

一株蘄艾,飄香三產融合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明代名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自成化以來,艾則以蘄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蘄艾。

“以前蘄艾是門前屋后、荒山野地生長的一味草藥。讓野生的艾大片大片地下田,村民們剛開始還是有疑慮的。”望著“神蘄艾谷”上千畝地上綠油油的艾草,湖北蘄春縣赤東鎮五斗地村黨支部書記汪漢光不由感慨,以前的五斗地村家家戶戶守著只夠糊口的一畝三分地,沒有支柱產業。

2017年,蘄春通過招商引資,本村能人馬焱根回鄉創辦蘄春桂康艾業有限公司,種植基地選定五斗地村。經過近3年的經營,五斗地村建成蘄艾基地3300余畝,中藥材年收入達720余萬元,有效解決150人就業,帶動本村貧困戶32戶就業。村民一畝地一年有400元的租金,在基地務工每天保底有80元,一人一年能增收一二萬元。如今,村民在家門口就把錢賺了。

馬焱根說,大健康是朝陽產業,公司在蘄艾全產業鏈都有布局:有種植基地,可以改良品種;有加工廠,進行消毒產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等類型產品的研發生產;有艾灸館,直接服務消費者。目前,公司還著力挖掘蘄艾文化內涵,打造研學基地。

蘄春縣中醫藥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杜偉介紹,今年1至7月,全縣新登記涉艾企業218家,平均每天新增1至2家。截至8月底,全縣涉艾主體達到2087家,蘄艾種植面積超過18萬畝,3萬農戶種植艾草,蘄艾全產業鏈帶動10萬人就業。蘄艾產業成為蘄春縣域經濟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支柱產業。

《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25日?02版)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說
下一篇: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能人回鄉“再造”德夫村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