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片方圓40平方公里的山地,位于咸寧市咸安區境內,地處幕阜山系北翼余脈連片貧困地區,低山、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酷暑難耐,冬季寒冷干燥,聚集著桂花鎮三分之一的貧困人口。
南川村,距離區政府23公里,咸安區最大的行政村。全村1256戶5737人,建檔立卡貧困294戶,貧困人口1091人。
的確,這里人均可耕地不足一畝,賣楠竹、打零工就是山里人的全部營生。擺脫貧困,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人們的最大夙愿。
三個貧困戶
周克強,一位苦命的莊稼漢,妻子周黃連患有中度精神病,語言交流有障礙,生活自理能力差。兩人育有兩女一子,長女先天性癡呆,兒子和次女心智發育不健全。一大家子的生計僅靠周克強侍弄幾畝山地,打點零工維持。妻子不發病的時候,經常絕望大哭,卻無計可施。黑黑白白的日子在酸酸苦苦中爬行。命運并沒有垂憐這一家人,2018年臘月,周克強死于腦溢血,家,搖搖欲墜。
劉純宏,50歲,母親手有殘疾,妻子有間歇性精神病,長年服藥。兒子在十堰汽車工程學院讀書,女兒在武漢紡織大學就讀。25組耕地分布在公路兩邊,因修路被有償征用,失去土地的劉純宏,沒有文化,也無一技之長,做小工成了一家人生活的唯一來源。藥費、學費、生活費像三座大山壓彎一個山里漢的脊梁,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劉昌遠,37歲,腿部有殘疾,和妻子雷月英育有三個孩子,老大10歲,南川小學四年級在讀,老二5歲,金桂湖幼兒園大班,老三2歲,因三個孩子無人看管,妻子無法外出打工。一家五口人的生計落在他一瘸一拐的殘腿上。
他們,是鄉村的苦楚,更是國家的憂戚。2014年,黨中央開始全面部署實施精準扶貧戰略,數以千萬計的貧困家庭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由政府和社會進行精準幫扶。
一場“接力賽”
周克強、劉純宏、劉昌遠只是眾多貧困戶的縮影,雖然政府救助從未間斷,社會一直在資助,村委也在不停幫扶,可怎么能夠徹底解決他們的貧和困呢?
2015年10月,全國精準扶貧的大幕正式拉開。南川村被確立為省級貧困村,由湖北省公安廳對口進行幫扶。為了使南川村早日摘掉貧困的帽子,湖北省公安廳黨委先后挑選了四位年富力強的隊長和26名青年骨干,分四批次進駐南川村開展幫扶工作。他們遠離親人,克服父母患病、子女年幼、夫妻分居等實際困難,在這片貧瘠之地開始了一場扶貧接力賽。
通過走訪調研發現,南川村人多、田少、地貧,集體經濟先天不足,村民無法就近務工;道路等基礎設施薄弱、村子閉塞,村民外出務工又不便,內外交困無法實現就業創業。同時,因病、因殘、因災致貧返貧,則是南川村的另一難點和痛點。找到了窮根,就要對癥下藥:因山制宜開辦種植業,一對一幫扶就業,改擴建道路方便村民和村企進出,既幫助增加村集體收入強壯“大腿”,也幫助每個家庭謀致富經,保證脫貧路上家家戶戶不掉隊。
要想富,先修路。首先要打通制約村集體發展的瓶頸,為此工作隊負責人帶領村兩委跑項目、要資金,爭取市、區交通、住建、水利、國土等部門支持,工作隊長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只要為村里的事,我們求人不丟人”,就是憑著這股放下身段真心為鄉親們辦事的實誠勁,村旅游公路的建成、“劉金公路”拓寬、林間路建設、村灣亮化、通組路硬化、文化廣場修建……南川村的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南川村祖祖輩輩喝的就是山泉水,主要從村里龍泉山、南山兩個制高點取水,由于供水管線較長,地形復雜,加之部分管線年久老化,經常出現管道破損等情況,這就需要沿山巡線查找漏點,隊員王磊、任暢主動承擔了這項任務,他們跑遍了25個村民小組,行程近4000公里,在荊棘叢生的山林里、在陡峭的石坡山崖上、在陰暗濕滑的泉水口,都留下過他們身影,擦碰刮傷是常事,衣服都不知道破過多少,但他們從來沒有退縮。2019年,南川遭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連續3個月沒下雨,山泉干涸,部分村組吃水出現困難,為了徹底解決靠天吃水的局面,工作隊果斷地對村組飲水管網進行升級改造,購買水泵從南川水庫取水,實現了“雙線供水”,解決背靠南川水庫無水吃的窘境。
五年前全村無水泥路、無自來水、無路燈……現在,一切都變了樣。昔日的行路難、飲水難、垃圾清運難已成為歷史,全村25個村組實現水、電、路、網全貫通、全覆蓋,村莊變靚,顏值提高,老百姓的心也亮堂了。
單純的“輸血”解得了燃眉之急,卻不是長遠之道,只有打造好村集體“造血”能力才能真正脫貧。近年來,工作隊持續聚焦產業扶貧,在原有基礎上擴容增量,擴建楠竹加工基地,鞏固貢菊和油茶產業,打造1100平方米的扶貧車間,用于發展楠竹筍特色深加工產業,并帶動竹筍的種植和銷售,為盛義竹業加工廠提供30萬的無息借款,吸納部分貧困戶就業,人均年收入達到3萬余元。
如今,村里180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并網、貢菊油茶產業持續發揮經濟效益,可為村集體每年貢獻15萬元收入,楠竹加工和公益林每年可貢獻4.5萬元收入,扶貧車間每年可增加租金收入2萬元,村集體年收入已突破20萬元,集體經濟實現收入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轉變。
扶貧先扶志,治貧先治愚。在提升基礎“硬件”的同時,文化精神“軟件”也在不斷提檔升級,村貌民風持續改善。爭取省殘聯、省體育局支持,配發20套殘疾人輔助器械,增加30萬元的體育器材;對22名貧困大學生進行資助,對38名8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慰問;出資5萬余元協助組建5支村民廣場舞隊,組織開展廣場舞匯演,真正使村組文化“活”起來,百姓精神“富”起來。
一群“留守娃”
沿石階而上,一直爬到半山腰,便是南川小學劉祠教學點所在地。三層的白色教學樓破敗而突兀,簡陋的教室、寒酸的宿舍、污濁的廁所、孩子們有時要走幾里路提幾桶水才能滿足日用。45個留守兒童,7個老師,是這所曾經歷風雨滄桑希望小學存在的理由。工作隊隊員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三天兩頭往省廳跑,爭取項目資金建澡堂、建師生宿舍、建安保室、硬化操場、更換臥具……聯系省公安廳機關女民警開展愛心幫扶,給一個孩子找一個“愛心媽媽”。孩子們有了自己的閱覽站、讀到了夢寐以求的魔法書和童話故事;上課有了投影儀、筆記本電腦、白板;有了新書包、筆盒、彩筆各種新鮮的學習用品,課間的體育用品也置備齊全……孩子們寂寞留守的童年開始呈現暖色調。
省公安廳投資30余萬元修建完成劉祠教學點澡堂、為教學點和南川小學鄉村老師更新床鋪等38套生活和辦公設備,投資47萬元,對師生宿舍和廁所進行全面改造,徹底改變學生生活環境,住宿安全和如廁問題也迎刃而解。為了使扶貧的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隊員李偉動員其妻子加入了“扶貧隊伍”,免費為教學點設計師生宿舍,并得到了妻子所在單位湖北建設設計院大力支持,按照最高標準免費進行設計,僅此一項就節約扶貧資金數萬元。功夫不負有心人,教學點學生成績由2018年墊底躍升至2019年全鎮第2名,教學點負責人雷校長向工作隊贈送了寫有“扶貧扶智 大愛無疆”的錦旗。
剛到任的隊長顧江波,在走訪中得知一名留守兒童因家庭原因無法上戶口,影響正常入學,他就此多次協調公安戶政部門,并以工作隊的名義為其擔保證明,使該留守兒童取得了戶口,并順利入學。
“他們很威武,我好崇拜,他們那么好,經常和我們一起玩,每次一來就發好東西,我們的被子、校服、書包、文具都是警察叔叔和那些省里的阿姨給我們的,我真是太幸福了。”談到這些警察叔叔,留守兒童董小琴一臉的幸福和滿足。在這幸福和滿足的背后,凝結著隊員肖拙的默默付出,2019年恩施某地發生校園傷害案后,出于職業敏感,他第一時間為教學點提供了一套安保器械,并建議聘請保安建設門衛室,還動員社會力量為學校安裝了一套可覆蓋全校的視頻監控設備。
“在工作隊的精心幫扶下,劉祠教學點的面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是咸安區首屈一指,現在老師也留得住,學生的幸福指數更是爆棚!”談起工作隊的教育扶貧,村支書劉軍一臉掩飾不住的喜悅和自豪。
一張“明白卡”
在南川村24組一貧困戶家大門口醒目處貼著一張“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度享受政策明白卡”,戶主劉昌遠,建檔立卡人口數5人,致貧原因是因殘,脫貧舉措是介紹戶主務工、幫助其妻創辦小型便利店。落實危房改造政策時間是2016年,2017年申請減免醫療保險,2018年申請低保補貼6552元,享受助學金2300元;2018年申請3年期5萬元無息貸款,用于創業投資。2019年4口人享受低保金6552元,老大因車禍享受醫療985政策,國家支付診療費22790.22元;老二享受農村幼兒園免保教費700元,老三享受幼兒補貼1000元;享受殘疾人生活補貼600元,享受村級集體經濟分紅1500元。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這張明白卡算清了收入賬、支出賬、長遠賬,算出我們獲得的政策優惠感和幸福感。”指著墻上的“明白卡”,劉昌遠有說不出的感恩。
“黨的政策好啊,讓我們這些貧困戶日子一天天好起來,疫情期間,老婆的間歇性精神病發作,老婆住了3個月院,都是國家兜底,除了一點生活費,診療費我一分錢不用掏。女兒去年考大學一次性獎金領了5000元,路費給了500元,到了大學還有貧困生補助,每學期可以申請8000塊助學貸款。多虧國家教育政策扶持,我兒子順利讀完四年大學,今年找到了稱心如意的工作,我們全家都有了希望和盼頭啊!”開著三輪摩托,每天走村串戶賣菜的劉純宏心里甜滋滋的。
2019年,未脫貧6戶、15人已辦理退出手續,全村貧困戶全部脫貧。脫貧摘帽是一件大喜事,但帽子摘了,扶貧工作是不是就萬事大吉了呢?
“摘帽不摘政策,讓脫貧攻堅更有底氣;摘帽更不摘監管,讓脫貧攻堅更有效率。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脫貧過程必須扎實,脫貧結果必須真實,脫貧計劃不能脫離實際隨意提前,扶貧標準不能隨意降低,決不能搞數字脫貧、虛假脫貧。”這是隊長顧江波寫在民情日記本上的脫貧金句,也是工作隊打通南川村脫貧攻堅“最后一公里”的不懈動力。
摘帽不摘責任。面對已摘帽貧困戶,工作隊并沒有覺得肩上的擔子輕了,他們因戶施策,制訂幫扶計劃。鑒于周克強家情況特殊,工作隊和村委幫忙料理了他的喪事,為徹底解決周克強妻兒的生計問題,將周克強的妻子周黃連、大女兒送往鎮福利院照顧,積極協調民政部門和派出所妥善處理好兒子和小女兒的領養過戶手續,并安排兒子到村小學寄宿就讀。工作隊和村委經常抽空看望周克強小女兒,帶去慰問物資,看著小女孩紅潤的臉蛋,與之前的面黃肌瘦時相比,完全像換了個人,這個歷經苦難的家庭有了希望。
摘帽不摘監管。面對各種復雜的致貧返貧風險,工作隊絲毫不放松,建立相應的保障機制、風險規避機制,適時組織對脫貧人口開展“回頭看”;工作隊將劉昌遠列為監測對象,對其進行動態監測,制定針對性的幫扶措施,確保脫貧不返貧。
顧江波說自己是接棒人。扶貧就像一場賽跑,與時間的賽跑,讓更多的貧困戶能早一天脫貧奔小康,讓更多的村民過上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每一次接棒,就是向著目標更近了一步。事實上,這只是公安系統扶貧人的一個縮影,也是扶貧精神的傳遞者。“扶貧工作很艱辛,需要兼顧不同層面的訴求,這是脫貧的基礎,也是扶貧工作的‘金鑰匙’。”顧江波告訴他這是他與歷任隊長通過各自的扶貧經歷達成的共識。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長陽關口埡村:高路入云端 山村不孤單
下一篇: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田野牧草青 “羊倌”成標兵
這些地方曾經是貧困地區,在脫貧攻堅戰略的引領下,經過不懈地努力和奮斗,如今,產業興旺,生態改善,村里通了柏油路,接入...
新華社甘肅積石山\青海循化9月13日電?題:甘青交界處的跨越——保安族、撒拉族的脫貧故事新華社記者甘肅和青海交界處,有一系...
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全國52個掛牌督戰貧困縣脫貧攻堅紀實開欄的話: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目前尚未摘帽的52個貧...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推出的10集系列紀錄片《2020我們的脫貧故事》引發了社會關注和熱議。在脫貧攻堅工作攻克...
——“心連心”慰問演出及主題黨日活動走進湖南湘西十八洞村8月26日, 2020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心連心”慰問演出及主題黨日...
8月11日,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共同主辦的全國扶貧職業技能大賽在山西大同拉開帷幕。舉辦全國...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貧困地區扶貧產業迅猛發展,誕生了一大批在市場上叫得響的品牌,其中有些品牌暢銷某一區域或全國市場,在...
咸寧網訊全媒體記者袁露報道:8月13日,市委常委、崇陽縣委書記杭鶯主持召開縣扶貧攻堅領導小組2020年第4次會議。縣領導程冰...
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在湖南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理念后,多次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出重要指示。編導:王麗婧記者:...
全國脫貧攻堅獎評選表彰工作辦公室3日發布了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通過初評候選對象公示名單,共有142名候選個人和60個候選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