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5月14日電 題:畬族鄉中的“拼命三娘”——全國人大代表雷燕琴履職記
新華社記者姚子云、孫楠、鄔慧穎
“現在正忙著花橋水利樞紐工程的征遷,今年全國兩會我的建議也是關于征遷工作。”一見到記者,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貴溪市樟坪畬族鄉黨委書記雷燕琴就談起了她的兩會建議內容。
花橋水利樞紐是江西省鷹潭市重要水利工程,直接影響鷹潭市100多萬人口飲用水問題。因工程需要,雷燕琴負責樟坪畬族鄉黃思村218戶、1000多人的搬遷工作。
“這個村子情況比較特殊,30%的村民之前已經搬遷過兩次,他們已經搬‘累’了。”雷燕琴說。在走訪中雷燕琴了解到,因國家工程建設多次搬遷和頭次搬遷的補貼標準相同,一些村民認為應該對多次搬遷戶給予政策傾斜。
為了拿出接地氣的建議以及可執行的搬遷工作方案,雷燕琴一方面調研學習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同時帶領鄉鎮干部多次召開會議,邀請村民代表參與討論;進村入戶了解村民們的意見,村民反映的問題雷燕琴記滿了筆記本。
69歲的方生根已經搬遷過兩次,1957年,方生根從浙江淳安搬遷到浙江桐廬,1970年又從浙江桐廬遷到江西貴溪。“老話說‘上屋房搬到下屋房損失三擔谷’,搬遷勞財又勞力。”方生根說,剛開始還是有抵觸情緒。
雷燕琴多次向方生根了解情況,記錄他遇到的問題,同時領著他到規劃沙盤前講解,“新村將通水、通電、通路,同時配套衛生所、幼兒園等基礎設施,城里有的一些設施新村也會建。”“聽到這些,我一個老人都對新生活充滿了向往。”方生根說。
目前,黃思村已有212戶村民完成了搬遷簽約工作,但是雷燕琴絲毫不敢放松,“工作剛剛邁出第一步,后面的事情還很多。”舊村要騰空、新區要建設、產業要發展……擺在雷燕琴面前的是一座又一座“大山”,一天接幾十個電話是她的工作常態。
因水利樞紐建設需要,原本村民生存、耕作的土地將被淹沒大半,如何為村民謀劃新的增收渠道?身處畬族鄉,雷燕琴計劃利用少數民族的特色優勢發展旅游業,讓鄉親們吃上“旅游飯”。同時引進來料加工企業,幫助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我正在不斷完善自己的建議內容,把群眾的心聲帶到兩會上去。”雷燕琴說。
初夏,樟坪畬族鄉日頭高懸,整日在外奔走的雷燕琴皮膚日漸黝黑。“經常早出晚歸,孩子好一陣沒見我,都有點生疏了,愛人也笑我黑了一圈。”雷燕琴說,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黑點怕啥。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下一篇:
夏文勇代表——車間一線 解難紓困(代表委員履職故事)
多少年來,治“窩”與治“坡”兩個生動的詞匯,表達出農民群眾改善生活、發展生產的殷切愿望。 如今,地處幕阜山麓的通城...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朱哲、通訊員盧華、張文會報道:昨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建明深入通山縣調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文會、沈忱報道:28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建明深入崇陽縣調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講述人:劉輝(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駐官仕坳村工作隊員)我是赤壁市新店鎮官仕坳村的一名駐村工作隊員。疫情期間,村里老百姓吃...
記者饒敏程昌宗特約記者孔帆升4日,通山縣在我市率先成為“低風險區”。該鄉村民歷來有打工和經商傳統,臘月底紛紛返鄉過年,...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丁偉通訊員鄧志高“疫情不散,我們不退”,鎮守在村組一線的農村黨員干部始終保持著激昂的斗志。在走訪過...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通訊員謝志美藕塘村,地處嘉魚縣南部、陸溪鎮北大門,全村版圖面積3.2平方公里,人口334戶、1678人...
咸寧高新區橫溝橋鎮馬安村在近50天嚴防死守中,取得全村無一新冠肺炎確診、疑似病例的防控成績,用行動書寫了——疫情防控的...
“我們是天城鎮松柏村村民,特向貴院駐我村第一書記陳義波同志表示感謝!”2月13日上午,崇陽縣檢察院副檢察長洪波代表院黨組...
崇陽縣港口鄉畈上村桃樹窩,是號稱“地球癌癥”的典型石漠化土地,在村民們一年年的努力下,如今,石頭縫里長滿了樹——讓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