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辦好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
擴大教育資源供給。針對家長反映的“上公辦園難、上民辦園貴”等問題,實施萬個公辦學位擴充行動。近年來,全市新建公辦幼兒園41所,累計增加學位11600個。市直屬機關幼兒園二園今年秋季正式招生,增加學位800個;咸寧市交通實驗幼兒園二園啟動建設。針對城區義務教育資源不足問題,實施市城區義務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新建學校10所、改擴建學校9所、配套建設學校1所,累計完成投資11.9億元,新增學位34090個,“大班額”和“擇校熱”有效緩解。針對群眾反映的優質高中教育資源不夠問題,啟動建設咸寧市第一高中。
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針對家長反映的“擇校熱”“進城熱”等問題,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教聯體改革試點,以縣域內1所優質義務教育學校為核心學校,采取“大校聯小校”“強校聯弱校”“城鎮學校聯農村學校”等方式,與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或新建學校聯合辦學,建設縣域義務教育一體化聯合發展共同體,全市六個縣市區累計組建41個教聯體,41所優質學校與73所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成立教聯體或教育集團,覆蓋學生130242人。
實行“陽光招生辦學”。針對社會關注度高、群眾反映強烈的入學公平難題,在城區各學校推行“陽光招生辦學”,科學調整熱門學校學區,嚴格規范學籍管理。按照“劃片招生、就近入學”原則,實行網上統一平臺登記、片區學校自主審核招生。
強化服務意識,優化教學方式,用心用情關愛每一個學生,讓孩子們“愛上學”“放心學”“健康學”,高質量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全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干部職工深入開展“七個一”活動(深入1所學校、走進1個班級、體驗1次課堂教學、暗訪1次食堂餐飲、走訪1間學生宿舍、訪談1戶師生家庭、參加1次校園活動);學校黨員教師和班主任開展“遍訪家長”活動,共建家校協同育人良好生態。
全力推進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
2022年,172個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2022年5月18日,省委書記王蒙徽到南昌路和諧小區檢查指導工作時,對和諧小區老舊改共同締造予以充分肯定。2022年8月12日,咸寧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積極搭建小區議事協商平臺”等四項工作機制被湖北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可復制政策機制清單(第一批)》予以推廣。
多方籌集改造資金。全年共爭取到位各類資金94243萬元,為172個老舊小區改造順利推進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
推動成片連片改造。各地合理拓展改造實施單元,推進相鄰小區及周邊地區聯動改造,加強服務設施、公共空間共建共享。如咸安區青龍社區若干小區實行“小歸大、散歸整”改造,將區建委、社保、醫保編辦、郵政等四個管理區域較小、地域相近的“小型小區”通過拆墻并院合并為一個綜合小區,實現“改造一個,優化一片”。
踐行共同締造理念。依托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深入開展共同締造活動,以改善人居環境小事為切入點,以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體系為目標,發動老舊小區居民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各地組織居民開展“衛生評比”“文明紅黑榜”等評選活動,公示結果,增強居民榮譽感、責任感;開展“最美家庭”“最美樓棟長”“最美志愿者”“黨員之星”等居民評選活動,用身邊事、身邊人教育身邊人,引導居民見賢思齊,形成良好社會風氣。
著力推進老舊供水管網改造
計劃投資5500萬元,對城區年代久遠的老舊水泥管、PVC管以及破損老化嚴重的PE管53.65公里實施全面改造。其中,2022年已完成管網改造42.9公里,完成投資3002萬元。剩余13.65公里計劃于2023年6月底前完成。通過改造,達到如下成效:
一是解決了頻繁停水問題。保障居民正常用水,惠及城區居民約5萬戶、20萬人。
二是進一步降低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今年,市城區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8.93%,較上年下降0.46個百分點,較省定指標(10%以內)下降了1.07個百分點。如湖發小區位于咸寶路,屬于發電機廠宿舍,6F宿舍樓8棟,居民300余戶,于2008年水改施工,2009年抄表上戶。因使用的PE管材質較差,多處發生漏水,據統計2020年和2021年共維修73次,維修費用約4萬元。小區內管線每小時漏損量4噸,每年漏損3.5萬噸。改造后:通過觀察考核表數據,夜間流量1-2噸/時,管線無漏損;居民用水正常。又如泉塘九組位于濱河東街體育路與桂花路之間(溫泉法庭對面),管道年久老化,漏水頻繁,且維修次數多。據統計2020年和2021年共維修26次,維修費用約2萬元。造成水量損失和影響居民生活,小區內道路多處開挖。小區內管線每小時漏損量3.2噸,每年漏損2.8萬噸。改造后:通過觀察考核表數據,夜間流量0-1噸/時,管線無漏損;居民用水正常。
著力打通用氣“最后一公里”
2022年計劃在市城區建成區新增1.5萬戶通天然氣,通氣率達90%,實現主城區建成區燃氣管網進小區全覆蓋。目前,已完成新增15082戶通天然氣,完成全年任務100.5%,主城區建成區需要接入氣源的49個小區已全部完成接入施工,完成小區氣源接入任務100%。
通過實施普及管道燃氣,實現了老舊及城中村小區管道燃氣全覆蓋,告別了“壇子氣”,解決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燃氣普及率達到了90%,相比去年提升了11個百分點,新增受益群眾超1.5萬戶約4.9萬人。如位于溫泉路農機大院小區,為典型的老舊小區,現有居民45戶,居民普遍年齡較大,由于沒有氣源,周邊居民一直無法使用管道燃氣,帶著群眾的期盼,將該小區納入今年通氣目標,45戶居民實現全面通氣。
著力推進城區小微積水點整治
對市城區積水點進行全面排查,根據居民投訴反映最密集、最嚴重的積水區域,2022年將主城區35處小微積水點改造列入政府投資計劃,目前已全部整治完成。
改造過程中,對420米管道、600米箱涵和160米排水溝進行清淤,新建D400-800雨水管道約620米,頂管78米。項目完工后,雨水由新建雨水管、箱涵排出,污水由清淤后的原管道排入淦河大道的污水管;浮山片區楚天可樂畢嶺巷2號至5號院內的積水點為例:改造前,一到雨季,低洼地段特別容易漬水,一樓房屋和車輛經常被淹,住戶和附近師生3800人常常蹚水出入;改造后,在低點增設了線性排水溝,去年遭遇幾場大雨,小區也沒出現漬水現象,居民出門路好走了,居住舒適度大大提升。
著力推動城區擁堵點整治
針對城區擁堵點整治,我市計劃總投資1.028億元,分兩年實施,其中2022年計劃完成投資7000萬元、完成25個堵點的整治。建設內容包括:對城區40個堵點進行改造治理,主要分為交叉口治理、區域交通治理和學校周邊治理三類。
交叉口通行效率得到明顯提升。通過拓寬交叉口增加進出口車道、升級交叉口信號控制系統等“雙微改造”措施,有效挖掘道路通行潛力,切實緩解了交叉口擁堵狀況。銀泉大道6個交叉口經過優化提升后,從岔路口至永安大道由22分鐘縮短至15分鐘。
區域交通秩序得到明顯改善。通過打通背街小巷,形成交通微循環,區域信號燈聯動智能控制,調整周邊道路交通組織模式,部分路段設置單行、右進右出等,緩解堵點壓力,改善區域交通通行秩序。南山魚水路口,改造前車輛通行秩序混亂,高峰期車輛排隊時間超過5分鐘;改造后,至少節省3分鐘的等候時間,交叉口秩序和安全明顯改善。
校園周邊交通功能得到全面提升。按照兒童友好街道的設計理念,采取優化交叉口交通組織、增加非機動車道;完善人行道無障礙設施,增設兒童過街愛心斑馬線及隔離護欄,新建家長接送停車區、口袋公園及家長等候區,滿足兒童及家長的集散需求。
市第三小學改造前不利于學生群體通行;改造后,學校及周邊區域交通功能得到全面提升,得到了老師、家長一致好評。
著力推進口袋公園建設及小微綠地改造
2022年,全年建設完成香城小游園、書臺街街頭小游園、浮山新村小游園、樂和小游園(發改委門口)、銀桂路游憩帶、公園一號小游園、萬順達小游園、實驗二小街頭小游園等8個小游園,以及龍潭河心島景觀工程和森林步道項目。
香城小游園、萬順達小游園等都是通過對空間功能的完善,增添眾多體驗式的互動場景,構建活力型校園周邊和活力街巷微空間。設置條石坐凳與餐桌,方便市民停留與休閑,特別是給學校周邊接送學生的家長提供了舒適的等候環境。將現狀植物保留以綠島形式進行圍合,鋪面采用彩色瀝青分割,渲染營造一種陽光向上的積極氛圍。
龍潭河心島景觀工程以自然開闊的布局形式,場地保留現有濱水植被及狀態優良灌木喬木,同時引入咸寧本地植物,形成多元濱水生態系統。最大程度利用了現有的資源,打造集生態環保自然與低成本建造低成本維護為一體的范本式景觀工程。
專家點評
緊盯老百姓最關心的事
全力以赴惠民生
為政之本,在于為民。辦好民生實事,是市委、市政府對全市人民的莊嚴承諾,事關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一年來,市委、市政府緊盯老百姓最關心的事,全力以赴惠民生。概括起來說,我市民生實事項目的辦理做到了“三個突出”,充分彰顯了市委、市政府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深厚情懷。
一是突出緊迫性。把民生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就要從群眾反映最強烈最突出最緊迫的問題著手,扭住突出民生難題。針對近年來群眾最關切的我市義務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努力辦好人民群眾滿意教育”被列為市級民生實事項目之首。一年來,我市緊盯問題導向、強化系統思維,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以促進義務教育高水平均衡發展為主線,努力打消學生家長對擇校、分班、排座等敏感問題的疑慮,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期盼。
二是突出精準性。只有辦好老百姓牽腸掛肚、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確保我們“干的事”精準對接群眾“盼的事”,才能切實把民生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一年來,市委、市政府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著力推進老舊供水管網改造、著力打通用氣“最后一公里”、著力推進城區小微積水點整治、著力推進城區擁堵點整治、著力推進口袋公園建設及小微綠地改造,切實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政績。
三是突出實效性。為老百姓做好事辦實事,落腳點在成效。把民生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就要真正讓群眾看到變化、見到成效、得到實惠。一年來,我市依托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深入開展共同締造活動,以改善人居環境小事為切入點,以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體系為目標,發動老舊小區居民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到目前為止,172個老舊小區實現了“舊貌換新顏”。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當前,我市民生工作面臨的宏觀環境和內在條件都在發生深刻變化,我們要適應這些新變化,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的工作思路,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采取針對性更強、覆蓋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顯的舉措,集中力量做好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統籌做好教育、收入分配、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等方面的工作,實實在在幫群眾解難題、為群眾增福祉、讓群眾享公平,切實把好事實事做到群眾心坎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湖北科技學院教授:方衛兵)
編輯:hefan
上一篇: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擔當作為履職盡責 —— 咸寧市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解讀
下一篇:
為推進咸寧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 熱烈祝賀市六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
政治堅定,牢記使命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把旗幟鮮明講政治貫穿到政府工作全方位、全...
在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戰爭中,有兩大陣地尤為關鍵,一個是醫院救死扶傷陣地,另一個就是社區防控陣地。習近平總書記...
核心提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人人有責——每個人都...
咸寧市創衛辦2020年7月4日我市召開創城和創衛復審迎檢動員會: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好生活環境7月3日上午,我市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
咸寧網訊記者周榮華、吳文謹報道:12月28日下午,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遠鶴主持召開專題座談會,就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全民皆兵、軍民團結是百團大戰的一大特點,廣大人民群眾用各種方式展現了無私奉獻、眾...
王遠鶴就貫徹落實省政府視頻會議精神要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高政府服務質效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鎮強報道:3月31日,省政府“...
6月12日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屆時,阿里巴巴、京東、抖音、拼多多、唯品會、中國手藝網等平臺將圍繞鞏固脫貧攻堅成...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克難攻堅、矢志奮斗、奠基立業、開創輝煌,創造...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李嘉報道:6月21日,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張士軍主持召開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咸寧市慶祝工作專題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