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故事】
光明日報記者 訾謙 龍軍 禹愛華 光明網記者 熊憲斌
《中華英烈圖》《十大元帥圖》《吉祥娃娃慶百年》……在湖南長沙寧鄉的劉章喜剪紙藝術館內,2000多幅剪紙作品和近2000冊圖書整齊地排列其中,為黨的百年華誕獻上一份獨特的祝福。
這個別開生面的剪紙藝術館是由77歲的劉章喜創辦的,從58歲接觸剪紙藝術至今,在近20年的時間里,這些剪紙藝術品不僅是劉章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記載著社會生活發展的一幅幅美麗畫卷。
位于湖南長沙的岳麓書院。光明圖片
位于湖南瀏陽文家市鎮的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辜鵬博攝/光明圖片?
58歲結緣剪紙藝術
“年輕時,我是寧鄉大成橋鎮附近的一名小學老師,由于日常的教學任務比較重,所以當時雖然聽說過剪紙這種民間藝術,但是沒有機會更深地了解。”劉章喜表示,2002年一次偶然的機會,58歲的他慕名前往被譽為“全國十大神剪”之一的秦石蛟創辦的“華夏剪紙博物館”參觀后,便迷上了剪紙藝術。
劉章喜告訴記者,從“華夏剪紙博物館”參觀回來后,他便開始“比著葫蘆畫瓢”自學剪紙。經過幾個月的精心準備,他帶上自己創作的4幅剪紙作品再次前往“華夏剪紙博物館”,終于得到了秦石蛟的認可。隨后,在老師的指導下,劉章喜越剪越精巧。
劉章喜的作品多源于生活,接地氣,極具煙火氣息。不論是人物、花卉,還是山川、建筑,都是他剪刀下的風景。盡管年歲已高,但從取景、構思、設計到畫樣圖,劉章喜一直都是親手完成。
劉章喜的女兒劉向群告訴記者,父親剪紙藝術創作都來源于生活,創作對象大多也是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的人和物。“他每天6點起床,做完健身操后,除了一日三餐,其他時間全部花在了剪紙上。他想去哪里拍照取景,都是我開車送他,我現在是他的全職車夫。”
功夫不負有心人,近二十年來,劉章喜創作的多幅作品榮獲20多個全國性獎項,編輯出版了19種剪紙藝術專著,其作品和作品集被國內外多家單位和個人收藏。
群山環繞的十八洞村,風景如畫。陳敏捷攝/光明圖片
20世紀80年代的長沙市五一廣場。唐大柏攝/光明圖片
現在的長沙火車站。唐昊攝/光明圖片
湖南長沙湘江沿岸風光。辜鵬博攝/光明圖片
剪紙作品記錄建黨百年
隨著剪紙技藝水平的不斷精進,劉章喜在創作題材的選擇上也有了新的感悟。
“一開始,我的剪紙創作以紀實為主,后來慢慢發現剪紙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記錄社會發展變遷的載體,就開始有選擇性地創作一些更有意義的題材。”劉章喜說。
如今,在劉章喜剪紙藝術館陳列的作品中,除了各地風光、風土人情外,還有許多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英雄人物和重要事件。
《中華英烈圖》勾勒了聶耳、張思德等54位英雄烈士形象,惟妙惟肖,人物仿佛要從墻體中走出來;《十大戰役》系列剪紙采用了填色工藝,內容還原了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抗美援朝等火熱的戰爭場面;《科技強軍》《精準扶貧》《全民抗疫》等極具時代特色的剪紙作品,展示著新時代祖國發展的一個個腳印。
“任何一幅藝術作品,都應該有它自己的風骨、意蘊。如今祖國越來越富強,剪紙作品中也應該展示出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讓作品更有意義。”劉章喜說。
湖南校園剪紙協會副會長徐明星告訴記者,劉章喜不只熱愛剪紙本身,對剪紙作品中的每一處景點,每一個人物,每一樁事件,他都傾注了感情,對祖國、對黨,更是堅定不移地擁護與熱愛。
“中國共產黨100周年誕辰即將到來,劉章喜用剪紙生動回放了古田會議、遵義會議、紅軍長征等我黨光輝而重要的歷程。”徐明星表示,除此之外,劉章喜還在卷軸下方精心附上了相關歷史資料,讓人們在欣賞剪紙藝術的同時,還能追溯歷史、緬懷英雄。
如今的五一廣場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光明圖片
長沙火車站舊時景象。唐大柏攝/光明圖片
傳統文化傳承要從娃娃抓起
除了潛心于創作外,為了更好地傳承剪紙文化,劉章喜還致力于校園剪紙培訓,把剪紙藝術發揚光大,讓更多的孩子愛上這項傳統藝術。
“如今生活好了,傳統文化傳承也有了更好的基礎。像剪紙這樣的中國‘老底子’技藝,要從娃娃開始,培養他們的藝術興趣。”劉章喜告訴記者,每周他都會去大成橋中心小學給學生們上手工課,并因此為學生們編寫了一套剪紙藝術的校本課程教材。
大成橋中心小學四年級語文老師王放告訴記者,劉章喜老師的剪紙課是孩子們每周最期待的課程,課上劉章喜不僅為學生講解一些簡單的折與剪的手法,還會講述中國近現代歷史的重要事件,以及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的故事,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頗受學生們的歡迎。
“剪紙藝術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學習者極大的耐心和毅力,凡事貴在堅持。”劉章喜表示,希望通過剪紙慢慢培養學生們熱愛生活、關注生活的好品質,這將對他們的一生都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劉章喜先后在長沙、寧鄉近30所大、中、小學給師生講課,傳授剪紙技藝,并為數十所中小學校捐贈剪紙藝術專業書籍9000余冊,價值達28萬元。與此同時,劉章喜的剪紙技藝也在2014年被列入長沙寧鄉非遺保護項目。
“雖然我已經77歲了,但我覺得自己的心理年齡依然年輕。接下來我還將繼續創作、繼續傳承,讓更多的人知道剪紙藝術,讓更多的人熱愛剪紙藝術,讓更多的人來學習剪紙藝術。”劉章喜說。
《光明日報》( 2021年05月24日?06版)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下一篇:
小康社會的美好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湖北科技學院剪紙藝術工作室自成立以來,成員們在向宏年副教授的帶領下,學習剪紙、通過參觀咸寧博物館等考察活動、接觸咸寧...
咸寧網訊記者陳希子報道:為傳承民族文化,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4月26日,咸安區南大街社區舉辦“學習剪紙藝術傳承中...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陳希子報道:“剪刀的方向要對準,力度要輕,不然就剪毀了……”22日,記者在咸安剪紙班微信群看到, 30...
咸寧網訊通訊員張遠杰、趙冬平報道:疫情期間,通山縣通羊鎮南門社區羅漢灣小區疫情門檢站, 10多名留守兒童正聚精會神地聽小...
題:共同守望大運河的文化記憶——走進“90后”的非遺生活新華社記者翟翔深秋時分,京杭大運河畔。頗有“Q版”氣息的神荼、郁壘...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焦姣、通訊員周懸松報道:“大家知道剪紙已經有2800多年的歷史嗎?”近日,記者在南昌路社區體驗了一堂豐...
咸寧網訊通訊員鄧丹、王家彥報道:“媽媽,護士阿姨們要去打病毒嗎?他們穿這么厚的工作服不熱嗎?”近日,在嘉魚縣文體會展中心...
百年奮斗史,中國共產黨在江西這片紅土地上留下了蕩氣回腸的壯烈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兩次親臨江西考察調...
吟詩詞、觀非遺、賞民俗、做月餅……28日下午,一場別具一格的“網絡中國節·中秋”節日文化展示活動在北京前門大街北京坊舉行...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匆匆》是現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