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 題:共同守望大運河的文化記憶——走進“90后”的非遺生活
新華社記者翟翔
深秋時分,京杭大運河畔。山東濟寧任城區宣阜巷一個60余平米的工作室,不時有三兩游人慕名而入。
手指翻飛,凝神靜氣,一個年輕的小伙子放下剪刀,又完成了一幅人像剪紙。與顧客提供的人像照片比對后,游人不禁稱贊作品的逼真。
2012年,學習化工出身的“90后”青年李占恒,在父親的反對下辭去外企工作,全身心投入自兒時就熱愛的剪紙工藝。
“我小時候和擅長剪紙的奶奶生活在一起,這門技藝讓我著迷。”從最初擺攤賣剪紙到開設門店、網店,李占恒如今的收入已遠超過當初在外企打工。
“我最初也沒想到,剪紙藝術會這么受年輕人追捧。”由于訂單過多,為了保證質量,李占恒不得不將產品從淘寶下架。
姑娘的長發飄逸,少年的陽光俊朗,夫妻的恩愛和睦,在小小的剪紙作品中栩栩如生。“每一幅我都力求發揮出最好水平,做出獨一無二的作品。”
每完成一幅人像剪紙,需要5到7小時。精雕細琢的過程讓李占恒的生活仿如工作室門前流淌的京杭大運河,靜謐而又深邃。
數百年來,這條河積淀的文化記憶吸引著越來越多像李占恒一樣的年輕人。他們以獨特的審美方式,把濃縮在成長記憶中的風土人情化作充滿時代活力的藝術作品。
頗有“Q版”氣息的神荼、郁壘手持“風調雨順”“國盛人和”的桃符,身上服裝的紋飾取自虎符、漢瓦等文物……1994年出生的滿亞寧筆下的年畫,色彩斑斕,引人注目。
今年2月,滿亞寧還創作了作品 “天師斬病毒”。年畫中的天師戴上N95口罩,衣服上的傳統紋路也換為“加油”“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等字樣。
“年畫是承載民族記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滿亞寧說,“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同齡人了解年畫,親近非遺。”
在京杭大運河沿岸,非遺并沒有和這個時代漸行漸遠,而是以非常獨特的方式,融入了當代年輕人的生活。
微山湖邊,從事螃蟹、對蝦養殖的楊成民,時不時會哼唱一段端鼓腔。
表演者邊擊鼓邊演唱的端鼓腔又名端公腔,已有上千年的流傳歷史。它以祭祀的禮儀方式、戲劇性的表演形式、曲藝式的說唱語言,承載了湖區人民在生產、生活中祈禱祭祀、祝壽祈福、喜慶豐收的記憶。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鄉親們依然保留著在一些特殊時刻演唱端鼓腔的風俗。傍晚時分,小小村落,不時回響著孩子們打著鼓跟父輩學唱的聲音。
1990年出生的楊成民已有了一雙兒女,他們也是聽著端鼓腔長大。口傳心授,那些唱腔就像滋養他們長大的大運河,慢慢融入了骨髓,正如楊成民所說,每每唱起來,就能找到一種“生活的儀式感”。
20年前,“80后”的丁新廠偶爾接觸到內畫,從此情系一生。兩年前,已是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的他首次收徒,收下了兩位“00后”徒弟。
如今,在內畫工作室里,兩位十二三歲的男孩兒十分熟練地在十厘米高的瓶子內側作畫,一根根墨竹如微風拂過,栩栩如生。
明萬歷年間,鼻煙自歐洲傳入中國,到清代已頗為流行,成為人們顯示身份和饋贈親友的時尚物品。乾隆嘉慶時期,內畫鼻煙壺出現,將中國書畫完美融入鼻煙壺。
“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應該傳承下去,開枝散葉。”丁新廠9歲的女兒每天完成作業后,也會跟著爸爸學習內畫。
“在小小鼻煙壺內作畫題字難度極大,一個線條都要琢磨兩個月,靠的是堅持。傳統文化要傳承下去,更要堅持。”丁新廠說。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豆瓣8.8分!“FIRST最強黑馬”《棒!少年》定檔12月11日
下一篇:
視界觸手可及 第六屆“世界電視日”中國電視大會在京開幕
創作新內容楊柳青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霍慶有——傳統技法繪出現代風本報記者朱虹在天津霍慶有年畫博物館的畫室里,一排剛畫...
? ? ? ?近日,由通城縣城西建設指揮部、雋水鎮人民政府、縣文聯主辦,縣美術書法協會、習嘉城市座標承辦的第二屆“書畫進...
方鈺霆(嘉魚)在我的家鄉,方言很普遍,縣和縣之間的話晦澀難懂,鎮和鎮之間的話也不相同,甚至村和村之間的話也有細微的差別...
新華社石家莊9月14日電?題:大雨斷碑愛情——明代崇真宮龍紋碑的故事新華社記者馮維健“這塊深埋地下的明代石碑,終于露出了...
光明日報記者訾謙龍軍禹愛華光明網記者熊憲斌《中華英烈圖》《十大元帥圖》《吉祥娃娃慶百年》……在湖南長沙寧鄉的劉章喜剪...
湖北科技學院剪紙藝術工作室自成立以來,成員們在向宏年副教授的帶領下,學習剪紙、通過參觀咸寧博物館等考察活動、接觸咸寧...
咸寧網訊記者陳希子報道:為傳承民族文化,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4月26日,咸安區南大街社區舉辦“學習剪紙藝術傳承中...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陳希子報道:“剪刀的方向要對準,力度要輕,不然就剪毀了……”22日,記者在咸安剪紙班微信群看到, 30...
咸寧網訊通訊員張遠杰、趙冬平報道:疫情期間,通山縣通羊鎮南門社區羅漢灣小區疫情門檢站, 10多名留守兒童正聚精會神地聽小...
11日,第二屆吉林非遺節正在長春舉行。這次非遺節,她帶來了郭爾羅斯民歌《金姐》,作為歷史最悠久的蒙古族民歌之一,吸引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