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易地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在寧夏,總書記有著一份特殊的牽掛,24年前他親自為這里的一個生態移民村命名。如今,這個昔日的小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大山深處移民搬遷而來的貧困群眾在待開發的荒漠沙灘上干出了一片“金沙灘”。
這幾天,閩寧鎮的白蘿卜種植基地到了收獲的時節,豐收的大蘿卜將銷售到福建、廣東等省市。
謝興昌是搬遷到這里的第一批移民。24年前他和鄉親們生活在寧夏固原市西吉縣,是西海固的核心區域,那里山大溝深、土地貧瘠,常年干旱缺水。
轉機出現在1997年的春天。根據黨中央東西部協作扶貧戰略部署,福建和寧夏結成了幫扶對子。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來到寧夏調研,他提議將西海固不宜生存地方的貧困群眾搬遷到銀川河套平原待開發荒漠地,建設新家園,并親自為移民村命名“閩寧村”。他曾堅定地說:“閩寧村現在是個干沙灘,將來會是一個‘金沙灘’。”那時,為鄉親們四處找出路的謝興昌還跑去看了新村奠基。
在福建援助資金支持下,閩寧村在干沙灘上破土動工,首批8000多移民從西海固搬遷到了這里。為了過上好日子,大家鉚足了勁兒,一起興修水利、整理土地、引黃河水入灘。福建還派來技術專家,帶領鄉親們建大棚、種菌菇發展生產,硬是在干沙灘上建起了新家園。
黨的十八大以來,借助福建的資金、技術和人才等要素,結合當地特色,發展葡萄、枸杞和養殖等特色產業,閩寧村脫貧致富走上了“快車道”,逐步發展成了閩寧鎮。2016年7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閩寧鎮考察,他一直牽掛這里移民搬遷后的鄉親們能不能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并提出了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要推動“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全面脫貧向致富奔小康轉變的新要求。
正在做直播帶貨的叫馬艷,28歲,小學沒畢業的她以前只能待在家,去年她應聘到家門口的電商扶貧車間上班,從字都認不全到熟練操作電腦接單、備貨,新工作開啟了她的新生活。
從依靠“輸血”到自己“造血”,目前閩寧鎮已培育出種植、養殖、勞務、光伏、旅游等多個特色產業。24年來一批批移民從西海固陸續搬遷到這里,閩寧鎮現在常住居民已達6.6萬多人。2019年,全鎮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970元,貧困發生率降為0.197%,昔日的干沙灘變成了繁榮富裕的“金沙灘”。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走出山林奔小康——鄂溫克族迎來新生活
下一篇: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山西分“道”轉型蹚新路
孫芬(嘉魚)記憶中的家鄉,不是一望無際的草原,而是放眼望去綠油油的麥田,還有大片黃色的油菜花海。生在魚鄉,這個充滿著歷...
澳大利亞是一個很特別的國家,地處南太平洋,國土面積760多萬平方公里,四周被海水包圍,沒有大陸相連,成為一個孤立的且幅員...
澳大利亞是一個很特別的國家,地處南太平洋,國土面積760多萬平方公里,四周被海水包圍,沒有大陸相連,成為一個孤立的且幅員...
駕駛快艇的師傅技藝嫻熟,不經意間他會突然加足馬力,將快艇疾速傾斜,頃刻間海面沖出一道寬闊的水路,海水如飛瀑般卷起幾米...
光明日報記者夏靜張銳有就業、能脫貧、逐步能致富——易地扶貧搬遷的“湖北答卷”“以前的房屋倒塌了,父母常年在親戚家居住,...
策劃:孫承斌出品人:孫志平監制:樊華統籌:楊詠姜海瑩董千齊編導:馬原馳湯谷涵記者:覃廣華黃凱瑩宋育澤盧鷹田云(報道員...
題:畬族鄉中的“拼命三娘”——全國人大代表雷燕琴履職記新華社記者姚子云、孫楠、鄔慧穎“現在正忙著花橋水利樞紐工程的征遷...
大嶺村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將居住環境惡劣的貧困人口整體搬遷出來,同時以大力發展旅游業為突破口,利用本村萬畝野櫻花自然資...
多少年來,治“窩”與治“坡”兩個生動的詞匯,表達出農民群眾改善生活、發展生產的殷切愿望。 如今,地處幕阜山麓的通城...
8月27日傍晚,山谷中的坪阡古鎮,華燈初上,街心廣場上村民們演出自編自導的情景劇《鹽道往事》。”觀景臺偶遇,重慶游客吳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