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繁榮文藝創作,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一,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江西出版傳媒集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化新時代主題出版的使命擔當,堅持講好脫貧攻堅的中國故事。
作家溫燕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在發現美和創造美的過程中完成了長篇小說《琵琶圍》的創作。5月10日,“溫燕霞《琵琶圍》研討會”在中國作家協會成功舉行。與會領導和專家一致認為,《琵琶圍》是一部扎根人民,反映時代風貌的優秀文學作品,也是2020年長篇小說的一個重要收獲。該書以小切片寫出了大時代風貌,展現了中國在消除貧困進程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代表了當前我國現實題材文學出版的較高水平。
文章合為時而著,小切口映射大時代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造的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脫貧奇跡,深刻影響了人類減貧事業的歷史進程。
在這樣一個時代主題下,相似相近題材的作品必然汗牛充棟、比比皆是。在構思此類題材作品中,作家如何能找到區別于其他選題的核心價值,既真實有力地反映時代變革,又得到廣大群眾和讀者的喜愛,實現“異軍突起”呢?答案是選好主題。主題是一部小說的核心價值和區別其他小說的重要標識,《琵琶圍》的成功在某種意義上說,正是扶貧扶志主題敘寫的成功。溫燕霞長期關注扶貧領域,對扶貧扶志這個主題有著超強敏感性、領悟力和表現力,在創作《琵琶圍》時,既精準地把握了黨和國家關于脫貧攻堅、扶貧扶志的政策要求,又把這樣的時代大事落到具體故事情節之中,在時代大背景下寫小人物,用小場景來反映社會的大進展,實現了在同類選題中的“異軍突起”。專家們普遍認為,《琵琶圍》是一部以小見大,與時代同步的作品,《琵琶圍》的小,是小切口,整個脫貧攻堅戰是一幅宏偉的畫卷;但是《琵琶圍》所選的切口是脫貧攻堅最吃勁的后半程,精準扶貧要全部摘帽,這個切口選擇非常好。
作者緊貼時代脈搏,緊緊把握了現實主義創作的原則,在這樣的偉大歷史進程中,用文學記錄、謳歌這一偉大社會實踐,為當代乃至后世留下文學檔案,用“琵琶圍”的成功脫貧再現一個宏偉歷史,以山村巨變映射出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可以說是新時代的“山鄉巨變”。
深入一線踐“四力”,用心書寫“脫貧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是,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溫燕霞說:“讓手中的筆變成大樹的根系,從泥土中汲取養分,同時爭當一塊貪心的海綿,吮吸、收集著所有有益于創作的信息。”的確只有這樣,才能寫出富有泥土氣息、飽含深情厚誼的文字。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鄔書林在讀完《琵琶圍》后給予充分肯定,認為本書底層生活的語言非常生動逼真,有些一下子鉆進了血管,讓人不自主地緊緊攥緊拳頭。品讀本書,可以感到濃濃的客家風土人情和中國當下鄉村的鳥語花香。
盡管溫燕霞來自革命老區贛南,《琵琶圍》所寫的鄉村也是她熟悉的故土鄉情,但為了寫好這部書,她還是一頭扎進貧困戶、扶貧干部、扶貧辦等幫扶一線,獲得了兩大袋第一手資料,撰寫了幾百萬字的采訪筆記。
然而,掌握寫作資料與鮮活的實踐畢竟與成功的作品還有不少差距。為獲取充沛的創作靈感和激情,作者深入一線去感悟那些來自泥土的故事,從中汲取智慧和營養。為了寫好琵琶圍里的老百姓養雞這個細節,溫燕霞先后走訪石城縣、南城縣、進賢縣的多家養雞場;為了推敲驅趕老鷹、用竹筒裝水敲打鐵桶驅趕黃鼠狼、收集散養雞蛋等細節,她又多地走訪,實地了解;為了更加翔實地了解相關政策細節,她總是反復向扶貧一線的干部了解核實,不懂就問,孜孜不倦地請教。溫燕霞說:“當時有些受訪者的貧困程度超乎我的想象,有的是因懶致貧,村干部最擔心的就是這一部分人。”改造村里的懶漢,讓他們自食其力,這一點觸發了她的創作靈感。因此,《琵琶圍》不僅是用筆寫出來的,更是用腳、用腦、用心寫出來的,展現了作者深厚的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
文章不厭千回改,深雕細鑿始出“精”
3次審稿會,11次編輯校對,7次修改,兩次創作研討……《琵琶圍》的整個創作、編輯、出版過程經歷了一個不斷打磨、提高的過程,傾注了方方面面的心力。省委宣傳部領導和相關處室負責同志對作者給予專業性指導和幫助,并與中國作家協會、人民文學雜志社、省文聯和省作協等單位有關同志,就本書的創作進行了深入研討,精心刻畫靈魂人物,仔細推敲故事情節等。
從10多萬字的初稿,到聽取各方意見推倒重來,這需要極大的勇氣,更需要對作品保持千錘百煉、精益求精的態度。在《琵琶圍》的編輯出版過程中,編輯策劃團隊與作者交流溝通、討論研究頻繁且坦誠,“碰撞”犀利且“火花四濺”。當然,大家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讓內容更出彩,目標就是共同打造一部符合時代要求的高峰之作。每一次“碰撞”的點點滴滴最終都匯成編輯策劃團隊和作者深刻且美好的記憶,成為作品中一個又一個精彩的內容。
溫燕霞是一位不斷攀登創作新高峰的作家。她追求的是創作出平凡而又光輝的人物,創作出有溫度、有厚度、有深度、有亮度的作品。她說,雖然這部作品獲得了許多獎項,但還存在不足,將按照精品的標準和讀者的意見建議,對《琵琶圍》予以再修改。她將把作家的良心和責任傾注在這本書中,讓讀者閱讀時能聽見土地深處的呼吸、洞悉新時期下原贛南中央蘇區百姓的喜怒哀樂,窺見他們置身時代浪潮中的靈動身姿,從而滋養出與時代同行、真正鮮活剛健的靈魂,把《琵琶圍》打造成一部更好的作品。對此,江西人民出版社將牢記“永遠為人民出好書”的初心使命,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精編、精改、精校、精心印制,傾心打造出一部優秀作品奉獻給廣大讀者。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創作追求與工匠精神,《琵琶圍》一出版,便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成為眾多脫貧攻堅小說中厚重而特色鮮明的一部精品力作,榮獲眾多榮譽:入選中宣部2020年“優秀現實題材文學出版工程”作品,入選中國作家協會2020年重點扶持項目及“紀錄小康工程”主題書單,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2021年農家書屋重點出版物推薦目錄”,榮獲中宣部“2020中國好書”獎,入選第八屆(2020年度)十大贛版好書……
《琵琶圍》是一部扎根現實生活,緊跟時代潮流的佳作。
(咸寧日報綜合)
編輯:但堂丹
新華社鄭州3月22日電題:“火”出圈的“唐宮小姐姐”原來出自這里新華社記者桂娟、李文哲“幾年前在河南博物院參觀采風,看到...
原標題:唐代九霄環佩古琴現身“中國古代樂器展”傳世僅4張新石器時代的骨笛、唐代九霄環佩琴、清代十二律管等200余件(套)樂器...
既做文化“碼頭”,又做文化“源頭”——上海把14臺優秀新創劇目“請進家門”光明日報記者顏維琦10月24日晚,隨著序曲《好大...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陳希子、通訊員張丹報道:近日,市文聯在嘉魚縣舉行光年城堡文藝創作基地暨咸寧市文藝家工作室掛牌儀式。...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通訊員張丹藝術創作之泉要長流不息,必須有源源不斷的后備人才。值得一提的是,會議有一大“亮點”:...
作家們紛紛表示,通過本次采風活動,將文學觸角伸展到基層生活最深處,汲取了創作營養,開闊了創作思路,激發了創作熱情,要...
作者常攀附經史等強勢文體以自高,并在小說中談文論藝,以示博學,提高小說的品位,因此,小說中蘊藏著豐沛的文論資源,值得...
大會圍繞國家廣電總局“四個聚焦”的選題規劃,加強重大現實、重大革命、重大歷史等題材電視劇創作生產,聚焦新時代影視業發...
【第八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⑦】?光明日報記者郭超最近,因為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的上映,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葉嘉瑩再...
及時應變是互聯網時代生存的基本素養作者:唐山立(自由編劇)我算是比較完整地參與和體驗了整個互聯網影視從無到有和從有到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