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智者說,人人都有亮點、亮期,該發亮的就發亮,該擦亮的就擦亮,做人作文關鍵都要亮出本色。靚仔的前半生,正應驗了這段話。
靚仔學名為宇文靚,40年前是大隊會計,30年前是鄉鎮書記,一來個人努力,二來貴人給力,官至縣處級。
上官縣長,南下干部,行伍出身,文化不多。上個世紀80年代的一天,上官縣長與干部群眾座談,點名要“宇文青見發言”,鎮村干部不知所措。靚仔站起來說:“我叫宇文青見,也叫宇文亮,月亮的亮……”
宇文靚提出的“致人富者必自富”觀點轟動一時,不久他當上了大隊書記,接著又趕上改革春風進山村。靚仔帶領鄉親開磚瓦廠、挖小煤窯,一個家家都是萬元戶的明星村悄然雄起。
正巧,上級出臺政策,優秀村支書可破格提拔為鄉鎮副職,靚仔因帶頭致富、帶領鄉親致富而換了碗筷。轉任兩個鄉鎮的主職后,靚仔的伯樂不期而遇。公孫市長下鄉走訪,有的反映“宇文書記樣樣都好,就是有點匪氣”,有的說“他是個做事的人,冇得官架子”。
公孫市長掌握了情況后,一進鄉政府,開門見山就問“群眾反映有的干部匪氣重,不是說的你吧?”宇文靚不卑不亢地說:“基層重在落實,如果雷厲風行、敢抓敢管是匪氣,這個帽子我戴一頂,也不要緊”。市長故作驚訝地說:“好你個宇文靚,還以匪氣為榮”。
宇文靚因其有一股匪夷所思的銳氣和政績,被擢升為副縣長,一干就是十幾年,一直沒挪窩。
令人遺憾的是,宇文靚未站好最后一班崗。退休前,他用權的法碼向殘疾的侄兒傾斜,挪用公款支持侄兒開公司,他因嚴重違紀被斷崖式處理了。
在小城,宇文靚不得不面對一些人的嘲笑,但他沒有頹喪,縣委安排他現身說法,他滿口答應。在警示教育大會上,他以一段名言開頭:人生所有的努力無非是兩種結果----見效或者見笑。做好直面見笑的打算,做好迎接見效的從容。耐人回味的是他擺尾只有一條建議----微信圈里一定要有一位從事紀律法律工作的朋友。(作者:柯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