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久久久_美女网站黄页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_91精品国产高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文化 >> 文藝作品 >> 散文 >> 正文

[朱封金譜學研究之四]蘆村府君的為人和為文

來源:咸寧網 時間:2020-05-14 22:50

——從《錄曾祖父作詩后序》說開去

      研究歷史人物,一看別人寫他的文章,二看他寫別人的文章。對眾多研究朱子文化的學者而言,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文公的家譜研究。研究朱熹的家譜,就繞不開朱熹的高祖父蘆村府君朱振。對于高祖父,朱熹在那篇譜序里提到了“至于蘆村府君,其墓益遠”這么一句話。不過,朱熹之父朱松對蘆村府君有過記載,他的《韋齋集》里收錄了朱振寫的一篇文章,對研究蘆村府君朱振的為人和為文提供了一些幫助。

這篇文章便是《錄曾祖父作詩后序》(朱松定的標題)。

朱振,字文舉,號蘆村,文公朱熹的高祖,朱熹之父朱松曾祖,在朱熹的那篇《婺源茶院朱氏譜序》里,他被稱為蘆村府君。

縱觀中國歷史,像朱松朱熹父子皆為進士的家庭不敢說空前絕后,也是鳳毛麟角。一般出現這樣的家庭,肯定是幾代人努力的結果。正如朱松之父朱森所說“吾家業儒,積德五世,后當有顯者”那樣,朱松父子生活在一個以詩書傳家的家族里。蘆村府君朱振就是其中的代表。

要說蘆村府君的文學水平有多高,肯定不能與其曾孫朱松相比,更不能與玄孫朱熹相提并論,但他喜歡舞文弄墨,生前寫了不少文章,只可惜流傳在世的僅有一篇,那便是朱振為其父歙溪府君朱惟甫的詩所作的序,該文由朱松整理,文中還加進一些批注,朱松給的標題是《錄曾祖父作詩后序》,并被朱松收錄整理進了《韋齋集》里。從振公的文章來看,他是一位活得很灑脫的人,不求聞達于世,也不曾有過科考取仕之欲,低調而又內斂,超凡而又脫俗,守著那份祖業,做自己想做的事,活出自我,活出真實。

朱振的詩序,開篇就寫道:唐人陶雅為歙州,初克婺川。天佑中,吾祖以雅之命主婺川輸賦,總卒三千人戍之,邑屋賴以安,因家焉,是為婺州吳郡朱氏始祖(松注:邑自朱氏沛國郡)。

這句話看起來似曾相識。原來,朱熹在那篇譜序里開篇之語是從這里來的,只不過,朱熹借用其父之口帶出來。

今歙民有朱氏秋祭或用魚鱉者,皆族也。家婺源者,資產甚富。有三子,事南唐,補承旨常侍之號,其后多有散居他郡者,家父歙溪府君即其魯孫也(松注:歙溪府君諱甫字全美者,魯祖之父也)。

通過一連串的鋪墊,文章才帶出主人公——朱振之父惟甫,并告訴我們,惟甫是婺源茶院朱氏始祖的曾孫。既然朱振是為其父寫的詩序,那惟甫肯定寫了不少詩,但此時振公先不談其父如何刻苦學習,如何勤奮寫作,卻是談起了父親的堂兄弟來。

府君有從兄,少孤力學,有時名。咸平中,以鄉薦試南宮不利,還家隱于卜肆,不求聞達。

惟甫的從兄(應該是振公的堂伯父)是一位很有才華的學者,考取過舉人,只是在后來的會試上沒有考取進士。此后就再也沒有去謀求功名了,于是“歙溪府君少倜儻,事繼母甚謹,嘗從兄學詩,知其大要。”

原來,朱振之父惟甫是跟他的從兄學的詩。正是因為跟其兄學習寫詩,有了一點文采,后來就成為了宋朝的一名公務員,“居吏籍二十年,明于法律而鄉里無怨言。景佑甲戍辭吏事,歸治生業,雖煩,劇中賦詩自如也,嘗自集其詩得三百余篇”

朱惟甫總共寫了三百余首詩,這些詩大部分是他辭去公務員后閑賦在家時創作的,然而,三百多首詩,還集結出了一本詩集,朱振居然也不拿出一兩首來賞析一番,確實令人有些遺憾。是其父的詩寫得不好,朱振不愿拿出來曬一曬,還是朱振寫文章時忘記寫了呢?我們不得而知。朱振僅用一句話說完:其詩立意教化而不茍作,識者以為自成一家。

未能讀到惟甫大人的詩作,確實是一大憾事。

朱振的文章,正如他的為人一樣,不拘泥形式,不矯揉造作,不限于章法,直抒胸意,想說就說,一吐為快。嚴格地說,他這篇詩序寫得有些跑題了,但仍不失為一篇優秀的譜學考究文章,文字功底可見一斑,對后世研究朱子學說的人而言,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朱熹在那篇《婺源茶院朱氏譜序》中開篇就寫道:吾家先世居歙州歙縣之黃墩,相傳望出吳郡,秋祭率用魚鱉。唐天佑中,陶雅為歙州刺史,初克婺源,乃命祖領兵三千戍之,是為制置茶院府君。

這不正是從其高祖朱振文章變化而來的嗎?

研究家譜,寫家族文章,講求真實。這里不需要有多深的文學水平,也不需要有多美的詞藻,只需如實記下家族的發展歷程即可。

朱振的文章沒有稱始祖為茶院府君,說明這個稱謂是朱熹給添上去的。譜載,茶院府君與其子廷雋均活過了80歲,有的譜記載茶院府君活了92歲。這個年紀不說在古代,就是現代也是四世同堂了。也許朱振根本沒有見過其高祖和曾祖,即使見過也是幼年模糊的記憶,但其父朱惟甫肯定是見到過祖父廷雋的,并且聆聽到祖父的諄諄教誨和對家族的歷史回顧,作為惟甫幼子的朱振,深得惟甫的疼愛,他肯定會向其介紹過家族的這一段歷史。為了不使這段歷史被人遺忘,喜歡舞文弄墨的朱振就把它記錄了下來,就有了開篇的那段話。

對朱松而言,收錄曾祖父的這篇文章的價值決不是該篇文章寫得有多好,而是對家族的歷史具有傳承作用。后來,朱松在為其父朱森寫的那篇《先君行狀》里,也引用了其曾祖朱振的文章,重復了這段歷史,他開篇寫道:

公諱森,字良材,姓朱氏。世家歙州之黃墩,七世祖天祐中以陶雅之命總卒三千戍婺源,邑民賴以安,因家焉。

該文也被收錄進了《韋齋集》里,一并成就了文公朱熹那篇譜序里不可或缺的素材。

因此,與其說朱振的詩序是一篇評論文章,還不如說是一篇家族傳承文章更為確切。因為他的那篇詩序,婺源茶院朱氏才有了一個脈絡清晰的世系圖譜。

朱熹自言,自己是茶院府君九世孫,從茶院府君到朱熹一路排下來,蘆村府君朱振正處在中間的位置,這是一個關鍵的位置,在其家族的發展中起到了一個承前啟后的作用。(朱封金)

   【后記】蘆村府君朱振與咸寧的關系也是源遠流長,其四子朱望被朝廷委任到興國(今陽新縣)任職州通判,致仕后就定居在了如今的咸寧市通山縣慈口里,中途又回婺源一趟,順便把其兄朱中孚和朱瑜各一子帶到慈口里定居,于是,朱振的一支子孫在慈口里開基創業,繁衍生息。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已成為當地的一支望族。朱振被居住在慈口和通羊一帶朱氏尊為一世祖。

文公朱熹當年回婺源主持修譜時,因通山與婺源相隔千山萬水,再加之信息閉塞,朱望這支就沒有參與修譜,瑜公的子孫當時也遷出了婺源,也沒有參與修譜,于是,當年的譜就只有朱振四個兒子的記載,現綜合各種朱氏家譜顯示,朱振實有六子,次子瑜公和四子望公被漏記。



作者:朱封金

編輯:zhufengjin

上一篇: [朱封金南太考察札記之五]南洋拓荒人
下一篇: 春風又喚春燕歸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