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久久久_美女网站黄页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_91精品国产高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文化 >> 文藝作品 >> 散文 >> 正文

文公的桑梓情懷

來源:咸寧網 時間:2019-05-27 14:52

文公的桑梓情懷

——讀朱熹《婺源茶院朱氏世譜序》有感

公元1176年,徽州婺源為修朱氏族譜,派人到福建聯系朱熹,請他返鄉參與編撰宗譜,并請朱熹為婺源朱氏族譜撰寫一篇序言,朱熹欣然允諾。從婺源回來,一篇名垂千古的《婺源茶院朱氏世譜序》就這樣誕生了,從這篇譜序中,也感受到了文公那份濃濃的桑梓情懷。

02.jpg

文章開篇就寫道:“熹聞之先君子太史、吏部府君曰:吾家先世居歙州歙縣之黃墩。相傳望出吳郡 ,秋祭率用魚鱉?!?/span>

吏部府君就是文公之父朱松,文中借父之口,點出了婺源那支朱氏來源于歙縣黃墩,再往上追朔,發源于吳地,即蘇州那一帶。

接著,文公文中帶出了婺源茶院一世祖:“唐天佑中(906),陶雅為歙州刺史,初克婺源,乃命吾祖領兵三千之,是為制置茶院府君,卒葬連桐,子孫因家焉。生三子,仕南唐,補常侍承旨之號?!?/span>

文公告訴我們,遷居婺源的一世祖是一位帶兵的武官,奉當時刺史陶雅的命令,率兵攻克婺源,官名為制置,稱為茶院府君。府君卒后,葬在連桐(即紫陽鎮三都村一帶),子孫在此安家。婺源茶院朱氏由此而來。那么,文公定為一世祖的茶院府君到底是誰呢?

翻開東溪朱氏家譜,有這樣的記載:“古僚,師古次子,名環,字舜臣,行二十一,唐昭宗天祐元年奉刺史陶雅之命,領兵三千鎮戌婺源……”盡管有的家譜把古僚的名定為“瑰”,那是因為“環”和“瑰”的繁體字“環”和“瓌”太相似而弄混淆而已,但對古僚的生平簡介與文公譜序記載是相同的。因此,文公的一世祖茶院府君為古僚公確認無疑。

至于跟一世祖的關系,文公是這樣寫的:“先吏部于茶院為八世孫,宣和中(1118),始官建 之政和,而葬承事府君于其邑,遂為建人,于今六十年矣,而熹抱孫焉,則居閩五世矣?!?/span>

這句話不僅點出了文公之父是一世祖的八世孫,還隱含了古人的一個籍貫問題。我們現在的籍貫基本上從古代演變而來,一般以祖父的居住地為自己的籍貫。文公說,祖父承事府君(即朱森)隨赴福建為官的父親一道,舉家遷往福建,死后葬在福建。自己出生在福建,長在福建,成為福建人(遂為建人)。說明文公此時已入籍福建了。

盡管自己成為了福建人,但千里之外的祖籍婺源這塊土地一直是文公魂牽夢繞的地方,尋找機會回到祖籍去尋根問祖和訪親會友也是文公一直企盼的愿望。

文公之父朱松于1118年中進士,被朝庭派往福建政和,任縣尉一職,赴任前夕,其祖父朱森就將婺源的百多畝田產作抵押,湊足盤纏,舉家跟隨兒子一道遷往福建,從此后就再也沒有回過老家婺源了。

松公在世時向文公多次提起祖籍婺源,那里有他兒時的玩伴,有他成長的足跡,有他甚為掛念的親人,還有他想去祭拜的祖墳??上в⒛暝缡?,無法再回老家婺源。老家,已在幼小的文公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那到底是一個什么樣子的地方呢?

回老家的機會如約而至。大約在1150年,考中進士不久后的文公,根據古代士大夫的禮儀,他必須返鄉掃墓,于是,20歲的他特意回了一趟祖籍婺源。

來到婺源,對祖籍完全陌生的文公感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親情,在叔伯兄弟的陪同和帶領下,文公祭拜了始祖到曾祖所有的列祖列宗,其間,他還特意去了一趟黃墩,遵母囑去看望了自己八十多歲的外祖父,順便還祭拜了茶院府君之父師古公。

初到婺源的文公很快就融入到了婺源的生活之中,當地的一些文化仕子、官紳名流,圍在文公身邊,寄情于山水之間,聽他吟詩作賦,聽他高談詩歌創作之道。據說,在一次宴會上,朱熹“獨歌《離騷經》一章,吐音洪暢,坐客竦然”。

第一次返鄉的文公看到家鄉落后的教育基礎和面貌,激發了他想為家鄉教育做點事的念頭,他極力倡導興學建校,在他的不斷游說下,由他主導辦了一所學堂,親自為家鄉的孩子們授課。他的教育思想是不是起源與婺源很難說,但家鄉婺源至少是他教育思想萌芽起步的地方。

婺源的鄉親們為了留住朱熹,大家湊錢將他祖父當年抵押的田產贖了回來,交給朱熹,懇請朱熹遷回婺源,此時還沒入籍福建的朱熹謝絕了鄉親們的一番好意,他將田產充公,放進族中祠堂里,交專人負責,請人幫忙照看祖墳,安排好這一切,朱熹返回了福建。

據記載,第一次返鄉的文公,在祖籍住了數月。

第二次回婺源,就是這次婺源的宗親請文公寫譜序時,文公趁此機會再次回婺源祭祖。這一次回鄉祭祖跟他上一次相隔了26年左右,然而,第二次回婺源的朱熹有些失落,當年請人看護的祖墳依然雜草叢生,一片凄涼,還少了三穴,心中未免遺憾。正如譜序中所寫的那樣:“淳熙丙申(1176),熹還故里,將展連桐之墓,則方夫人、十五公、馮夫人之墓皆已失之。因亟詢訪得連桐兆域所在,乃率族人言于有司,而復得之。其文據藏于家,副于族弟然?!?/span>

譜載,文中所提的方夫人、十五公、馮夫人應是二世祖廷雋的夫人,以及三世祖昭元公和夫人。根據文公所言,這三穴墓應該是找不到了。

為此,文公生出感慨:“因閱舊譜,感世次之易遠,骨肉之易疏,墳墓之不易保也”。

不過,第二次返鄉的文公,還是為故鄉做了不少事。他率領族人經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一世祖茶院府君的墓地,但因墓地的疆界問題造成無法祭拜,于是,文公率領族人找到有關部門進行一番交涉,最終拓展了一世祖的墓地,他將地契交給族弟朱然保管。據文公后來的述說,一世祖墓地找回后,因“歲久弗修”,破敗不堪。他統領族人,“伐石崇土,加修葺焉”。修葺竣工,舉行祭典。

辦完這一切后,文公明顯感覺到他的子孫有可能沒有祖籍觀念,為了防止后世子孫忘祖忘本、忘記婺源,他特意在譜序中強調:“十一世以下,來者未艾,徽建二派,自今每歲,當以新收名數更相告語,而附益之,庶千里之外,兩書如一,傳之永遠,有以不忘宗族之誼?!?/span>

后來,文公的6世孫朱勛遷回婺源,或許就是從文公這篇譜序中得到的啟示。

據譜載,第二次回鄉的文公,住了三個月左右,在這三個月的時間里,他除了掃墓、祭祖和追回了始祖墓地之外,做得最多的事就是為老家的學子講學,此時,文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已形成,“鄉人子弟日執經請問,隨其資稟,誨誘不倦”。據歷史文獻記載 ,執禮問學的學者之中還有當地的一些文化名流。這也算是文公為故鄉的教育事業盡自己一份力。

通讀這篇不足千字的譜序,文公的世系在這篇短文中有了一個基本的輪廓,一世祖古僚,二世祖廷雋,三世祖昭元(十五公),四世祖惟甫,高祖蘆村府君朱振,曾祖王橋府君朱絢,祖父承事府君朱森,父吏部府君朱松。

最后,文公則以自己為茶院府君公九世孫身份結束全文。(朱封金)



附:婺源茶院朱氏世譜序

熹聞之先君子太史、吏部府君曰:吾家先世居歙州歙縣之黃墩。相傳望出吳郡 ,秋祭率用魚鱉。唐天佑中(906),陶雅為歙州刺史,初克婺源,乃命吾祖領兵三千戌之,是為制置茶院府君。卒葬連桐,子孫因家焉。生三子,仕南唐,補常侍承旨之號。其后,多有散居他鄉者(熹謹按:今連桐別有朱氏,舊不通譜,近年乃有自言為茶院昆季之后者,猶有南唐譜牒,亦當時鎮戌將校也。蓋其是非,不可考矣)。

先吏部于茶院為八世孫,宣和中(1118),始官建 之政和,而葬承事府君于其邑,遂為建人,于今六十年矣,而熹抱孫焉,則居閩五世矣。

淳熙丙申(1176),熹還故里,將展連桐之墓,則方夫人,十五公馮夫人之墓皆已失之,因亟詢訪得連桐兆域所在,乃率族人言于有司,而復得之。其文據藏于家,副于族弟然。而三墓者則遂不可復見。

癸卯(1183)五月辛卯,因閱舊譜,感世次之易遠,骨肉之易疏,墳墓之不易保也,乃更序次,定為婺源茶院朱氏世譜,而并書其后。如此,仍別錄一通以示族人。十一世以下,來者未艾,徽建二派,自今每歲,當以新收名數更相告語,而附益之,庶千里之外,兩書如一,傳之永遠,有以不忘宗族之誼。

至于蘆村府君,其墓益遠,居故里者,尤當以時相率展省,更力訪求三墓所在而表識之,以塞子孫之責。而熹之曾大父,王橋府君無他子,其墓在故里,者恃有薄田于其下,得以奉守不廢,當質諸有司,以為祭田,使后世子孫雖貧毋得鬻云。

宋淳熙十年(1183)癸卯,五月辛卯 ,茶院府君九世孫,熹序。



編輯:zhufengjin

上一篇: “南唐名將”朱英俊
下一篇: 從羊樓洞到新店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