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片葉子大概生來就是被摘的,不是被人摘,就是被風摘,或者被牛羊摘了。摘落的葉子才真是它自己,再不叫樹,也不是什么植物了。好的不好的名稱,隨著墜落的形體消失。
葉子繁茂,正好吸塵吸碳,遮蔭送涼,養人心眼兒;葉子若享受了陽光,便會把自己的幸福化為成長的養份,供給生命之氧;葉子最后的飛舞,是欣喜于給樹留下了充足的陽光。葉子落了,才更加凸顯樹木的頑強挺拔,樹木的剛勁堅韌,樹木的臨寒氣魄。有時候,滄桑的我也會有那么一刻清閑,在林間抬了頭,木木地凝望疾風之下如蝶般靈動的葉片,想想自己到底是樹呢,還是正在飄零的葉。
季節還熱情奔放時,誰也不覺得人生有什么需要用心思考的。且沉靜在那華美外表中吧。
一場秋雨一場涼以后,人不由得深沉了起來。冷峻時刻,人更能遇見最偉大最本真的自我,有一種翱翔的動力,無比暢意地穿越靈魂的深隧。此時就能看到季節深處的某些東西。那些在有葉時是顯示不出來的,非要有一些墮落、墜毀與損壞,才能見到自然與社會的內心。美,殘,缺,腐,許多沒見天日的東西被落葉抖露出來,一切真相大白。
一片片失去重心的葉子,落在寒風習習的街頭,我的心有時被撞得緊縮地疼,有時又是那么泰然。
一段時間,我想沖出籓籬,尋覓鄉野;我想遠離城鎮,靠近佛祖。佛說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那么,人踏上山嶺便是佛,甚至可以說滿山皆是佛了。很多年前,寶通禪寺一位法師對我說禪:“佛就是不要臉。”落葉仰面朝天,它該是自然界最大的佛了吧?
沉靜于山間的落葉,落地是毯,落地是路;落地是靜謐的遐想,是虔誠的祈禱,是心底的無限溫馨,所以落地是佛。一片一片手足相連,互相體貼,相依相偎,給人溫暖如春的感覺。那些葉片仰望天空或俯伏大地,聆聽鳥啼或靜對溪語;與星星傳情,或伴蟲蟻嬉戲,已進入物我兩忘之境。沒有這樣的意境,我如何沉靜心事,遠離憂讒畏譏,如何寵辱皆忘,如何珍愛每一寸光陰,時不我待地心無鶩地追逐夢想,并有柔軟的心腸,去發現和擁抱每一顆善心?
深山里的落葉守著寂靜,是把心兒守住了,把精神守住了,把佛性守住了。
佛在心中。我相信這斑斕多姿的落葉,是能把寒冷蓋住,把風蓋住,把懊惱蓋住,把一切不應蠢動了的物事都蓋住的。一轉眼,接受春風召喚,它又生動地來到了世上,生生世世輪轉著向死而生,向善而為。我尋不到一片悲傷的葉子,尋不見甘于沉寂的葉子,尋不到不為世界的精彩而著色的葉子,更尋不到遭受風霜刀劍之后就頹喪,就悲怨,就與人分道揚鑣的葉子。無窮大的團隊,生生生息息,總是要蛻化一叢叢綠,一枝枝花,一掬掬蜜,一望無際的、純凈的山光水色的。有了這份默然的沉淀與守望,才有鳥語花香,有晴朗朗的天空,有豐富的赤、橙、黃、綠、青、藍、紫。
把自己當成山間一片落葉,夾在斑駁柔和的葉中,世界變得無限安然。在反復推敲這篇朗讀文字的時候,恰好拜讀了知名詩人李元勝先生的《巫山紅葉頌》。與他及作品的相遇,真是有緣,盛夏的時候我在同濟陪護家人,本來放棄了去重慶,突然的改變讓我踏上旅程,在漢口火車站又遭遇了麻煩,我都聯系了的士返回。兩次周折仍能順利成行,也許就是佛所指緣吧。
我且引用他的佳句以分享。
這是嚴峻的時刻,隆冬將至/一切甜蜜的需加速腐敗/這是愛的終點,是結束回憶的時刻/是放手的時刻,讓江水落回河道/大地落回地平線以下/一切虛構在空中的,終將煙散云散/輪到你了,沒有人能絕處逢生。
所以,這不是為愛揉紅的眼睛/不是朝陽,不是深夜的爐火/只有嚴峻的時刻,只有萬物寂靜/只有突然的陡峭,只有用到最后的人生/這是無聲的紅疼痛的紅/在世上輾轉萬年,滾燙決別的紅/這是天地最后的慈祥/為你,也為坡上就要凍僵的蟻蟲/為下個輪回,巫山展開了十萬件耀眼的袈裟。(孔帆升 (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