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特約記者 胡劍芳 |
| ||
| ||
|
2022年開春,對咸安區橫溝橋鎮甘魯村的父老鄉親們來說,是個值得慶賀的日子,因為在這片大家熟悉的土地上,誕生了一個專儲“精神食糧”的“倉庫”——“紅杏書坊”。這個書坊的創辦者是市鄉土作家、咸寧首屆美麗鄉村全國農民詩歌邀請賽優秀獎獲得者魯敦喜。
籌建書坊回報鄉親
魯敦喜,一個純樸的農家漢子。多年來,他一手握犁鏵,一手握筆頭,立足鄉土,耕耘不輟,致力傳播鄉村文化,讓書香浸潤鄉村。
魯敦喜從小就喜歡看書,可是當時家里經濟很困難,農村缺書少讀的情況十分嚴重,閱讀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為此,少年時代的魯敦喜下定決心,工作后也不能荒廢了讀書。就這樣,工作之余,魯敦喜一直堅持文藝創作,多篇作品被不同報刊、雜志社刊登,他本人也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鄉土作家。
小有成績后的魯敦喜決意回報鄉親們。“我能為他們做些什么呢?”魯敦喜在心里問自己。當他了解到,家鄉一些青壯年外出打工,很多孩子是留守兒童,閱讀量比較欠缺,關鍵是缺乏一個閱讀的地方,為家鄉建個公益書屋的想法隨之誕生了。
魯敦喜的想法很快得到村委、上級政府的響應和支持。經過一年多的奔波,2022年開春,由他提議并贈書捐資在家鄉創辦的公益書屋建成并正式向全村開放,魯敦喜為之取名“紅杏書坊”。
記者看到,紅杏書坊位于咸安區橫溝橋鎮甘魯村,書坊毗鄰鄉村文化中心活動廣場,書坊里琳瑯滿目的書籍擺放得整整齊齊。這些書包羅萬象,包括文學藝術、紅色經典、科學百科等類別。
書坊的籌建對魯敦喜來說,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從籌湊資金到書屋的設計、配書,樣樣都要操心。他還將自己的私房第二層130多平方米,裝修后作為公益書屋的“基地”,并利用自己的人脈,邀請周邊鄉村小學教師、文藝志愿者們利用節假日時間,前來給村里的孩子們講故事,傳授寫作知識。
村民共享文化寶庫
很快魯敦喜就發現,書坊總是被義務授課的指導老師和學生擠得滿滿當當。來這里看書的還有其他村民,常常出現孩子們這邊在上作文課,那邊村民們就等著排隊借書的狀況。
“總不能讓大人和孩子們都擠在一起吧。”魯敦喜和家人一商量,把為兒子準備的幾萬塊錢存款又拿出來,另外添置了全新的桌椅,在書屋里劃了一片“教室”給孩子們上課用,這樣,青少年讀者和成年讀者就能互不干擾了。
受益的不僅是學生,還有渴望科技致富的農民。書坊開放那天,鄉親們成群結隊來到紅杏書坊,大家用粗糙的雙手捧起書本,眼神里流露出對文化知識的渴望,深深打動了魯敦喜。
村民張小娣第一次走進書坊,一排排整整齊齊陳列在書架上的各種科普讀物映入眼簾,讓她既新奇又激動。“我問能不能借回家看,魯大哥說沒問題,還問我有沒有其他想看的書,他去找,太感謝了!”對于張小娣來說,書坊為她打開一扇窗戶的同時,更像是一層層階梯,指引她攀向知識的天堂。
如今書坊已經成為甘魯村鄉親們讀書學習、了解信息的文化生活樂園。鄉親們還編出了順口溜:“書坊建在家門口,一有空閑去溜溜,讀讀書、看看報,一毛錢都不要。”
紅杏書坊香飄四里,不僅向農民普及農業技術知識和致富信息,還帶動鄉風、民風的改觀。甘魯村村支書魯新宏說:“現在明顯感覺到農民扯皮閑逛、打牌打麻將、懶散的人少了,而進書坊讀書看報、參加文娛活動、科學種養、講文明樹新風的人多了。”
小書坊綻放大光彩
5月15日,迎著雨后朝陽,踏著鄉村小路,記者與市區女作協一行來到甘魯村,探訪美麗鄉村建設。女作家們捐贈了20冊書籍給村委會圖書室,參觀了魯敦喜開辦的紅杏書坊。
只見紅杏書坊里,30名初中小學模樣的孩子在這里安靜看書。市女作協成員楊華給看書的孩子們講授了一堂《唯有真情能動人》的公益作文寫作課。
一張安靜的書桌,一份蘊含真情實感的演講稿,“寫作講究‘文為心聲’,祝福小讀者們安安靜靜求知問學,做有學問有志氣的好少年。”這是楊華對孩子們最大的期盼和祝福。
富有愛心的楊華是一名資深文字工作者,數十年筆耕不輟,為多家報刊雜志撰寫文章。“授人玫瑰留有余香。”楊華坦言,看到書坊的孩子們專注的神情,自己也常常收獲感動。
這場寫作培訓課是市區女作協組織的鄉村公益行活動之一。到基層鄉村開展活動,辛苦程度不言而喻。每次行動之前,女作家們都要精心策劃活動內容,拍板確定有針對性、適應當地需求的捐贈書籍,還會一個個積極“吆喝”,號召文藝界同行們出錢出力,為活動忙碌。
“聽說今天這里有作文公益課堂,我早早的就來了。”甘魯村一組六年級學生尹茹好興奮地說,這堂課自己學到了如何用真情寫作文。
“書坊能越辦越紅火,要感謝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在好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熏陶下,魯敦喜的孩子學業有成,這讓他十分欣慰,也更堅定了辦好農家書坊的信心和決心。
堅持買書、建書屋、做公益,魯敦喜想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每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書籍和知識的能量卻是無限的。只有通過閱讀和學習,才能拓寬生命的寬度,讓每個人在有限的生命中得到無限的豐富。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咸寧市作協開展文學采風活動
下一篇:
嘉魚開展“走進圖書館”活動
許愛瓊(嘉魚)2020年的6月,天空時有陽光,時有雨霧,云朵時凝聚在一塊,時被風吹散到四處。2015年,他的田野集團駐點觀音寺村...
胡喜榮(嘉魚)夏日,我的小村,是荷的天下。把藕帶掛在脖子上,或斜挎在肩膀上,邊走邊嚼,那甜津津的味道,和那股藕荷特有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貫徹黨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堅持農業...
本報記者龐革平張云河起個大早,全國人大代表劉入源直奔廣西博白縣江寧鎮道根村。不履職盡責,咋能對得起鄉親?”去年6月,道...
“鄉親們脫貧后,我最關心的是如何鞏固脫貧、防止返貧,確保鄉親們持續增收致富。不僅有黃花,還有寧夏肉牛、黑龍江藍莓、河...
“鄉親們,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是封建衙門的腐敗現象。朱晚照后來隨母回家,一生耕耘田疇。
“不管是人居環境整治、廁所革命,還是疫情防控,大咀頭都沒讓我們操過心!2017年,李記華組織成立紅白理事會,籌資26萬元,建...
他向總書記轉達了老人的心里話:“總書記十九大報告講了3個多小時,我是站著聽完報告的,我如果不站著聽完,我就感覺對不起總書記...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易地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打贏...
? ? ? ?當春節遇上冬奧,習近平格外忙碌。據曾在福建與習近平共事的潘征回憶,當年他最經常干的一件事就是隨同習近平去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