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耳朵是咸寧大街小巷常見的一種傳統風味面食,與北魏《齊民要術》中的描繪形似,其制形如貓耳,小巧玲瓏,筋滑利口,是久傳不衰的大眾面食佳品。
據傳,清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次微服乘一葉小舟賞玩西湖。游得興致勃勃時,天忽然下起了小雨,眾人連忙避雨于小舟船艙內。大家等啊等,可是雨越下越大,下了許久都不見停。幾個時辰過去了,乾隆皇帝又饑又餓,忍不住問老漁翁有否吃食。老漁翁告訴乾隆有面但沒有搟面杖,做不成面條。
正發愁之際,老漁翁的小孫女抱著一只小花貓走來說:“沒有搟面杖,我來用手捻?!庇谑切」媚飫邮謱⒚婺沓蓧K,狀似小花貓的耳朵,小巧可愛。她把這形狀怪怪的面條下鍋煮熟后再澆上魚蝦鹵汁端給乾隆吃。乾隆見面條不同尋常的模樣,玲瓏別致,吃后更覺得回味無窮,趕忙問小姑娘這叫什么面,小姑娘回答說是貓耳朵。乾隆非常喜歡這道點心,回京后即召小姑娘為其做“貓耳朵”。自此“貓耳朵”成了一道名點 。
貓耳朵的制作方法簡便,我也在外婆的指導下,嘗試了一番。
我按照外婆的要求,在和面的水里加入少許的食鹽,醒面半小時,將面團搓成條狀后,再切成指節大小的顆粒狀。用大拇指的指肚壓住一顆向前推捻,一個貓耳朵就做成了,放進開水里稍煮一下,撈出過冷水,再加入醋和油潑辣子,一碗香噴噴的貓耳朵就上桌了。
香甜口味的油炸貓耳朵,則是另一種做法了。主要成分是番薯粉,輔料由花生、芝麻、紅棗、紅糖、白糖、姜絲等。番薯煮熟,與番薯粉充分糅合,作為外皮?;ㄉ毲校c芝麻、白糖,少許白肉拌成餡。然后像包餃子一樣包成小三角形,中間微凹陷,形狀猶如貓耳朵。油燒開后,把貓耳朵下鍋炸至變色熟透,即可食用。
這道美食的制作方法并不繁雜,但因為它獨特的味道,成為了我孩童時期里最美好的回憶。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編輯:hefan
上一篇:
荷葉糯米雞
下一篇:
有一種幸福叫吃“簰洲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