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庫區好不容易考出去的大學生,又重新回到村里任教;面對身邊一批又一批同事為進城奔走,她則選擇繼續在庫區扎根教育,默默奉獻。
1996年,全錦玲從大學畢業后回到母校通山縣大畈鎮板橋小學,當上一名小學語文老師。26年如一日,全錦玲堅守在庫區教育一線。
“讓更多的孩子從庫區走出去,是我的夢想。”9月27日,全錦玲說,教育工作是她人生的價值,人生的幸福所在。
不忘初心,堅守三尺講臺
薄薄晨霧如輕紗籠罩著通山縣大畈鎮板橋小學的校園,隱約可見一位身著素衣的女子,貪黑早起,她就是全錦玲。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全錦玲深愛著自己的本職工作。
一堂語文課上,臉色蒼白的全錦玲站在講臺旁顫顫巍巍。45分鐘里,全錦玲不愿意浪費每一分鐘,積極與學生們互動,繪聲繪色為學生們講解課文以外的故事,幽默風趣的講解引來孩子們一陣陣笑聲。
下課時,高燒不退的全錦玲,因汗濕了衣服,溫度也稍微下降了一點。辦公室里,同事們勸她早點回去休息,但全錦玲仍坐在辦公桌旁,將孩子們當天的作業批改完后,才扶著墻慢慢行走回到了家。
在工作中不請任何假是全錦玲多年來的習慣,加班加點也成了常態。全錦玲說:“學校老師少,孩子多。如果請假,這節課孩子們就要自習。孩子們不能因為我而落下一節課。”
教學中,全錦玲精益求精,深入鉆研教材,查找大量資料,精心寫好每一份教案。她理想的課堂是充實而不忙亂,有序而不呆板,活潑而不散漫,自己教得省心,學生聽得盡興。
全錦玲家里,一張書桌上放著《小學語文教學》《小學語文教學參考》等各類書籍。隨手翻開其中一本,里面都是全錦玲用紅色筆寫的見解和收獲。
在教學的前沿陣地,全錦玲努力實踐改革,積極響應語文閱讀的教學模式。除了閱讀,全錦玲還喜歡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科學理論,注重掌握教育工作中的基本常識、基本規律和基本方法,及時更新教育觀念。
擔任20多年班主任工作,全錦玲撰寫了多篇優秀教育教學論文,受到同行教師的好評。
教育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正是為了這份獨特的責任,全錦玲扎根農村,在母校一呆就是26年。現今社會物欲橫流,農村學校生源銳減及教學條件匱乏,身邊一批又一批同事為進城調動,她則繼續選擇在庫區扎根,默默奉獻。
不懈余力,關愛學生成長
作為教師,全錦玲兢兢業業,帶著孩子們在文學的百花園盡情遨游,而在課堂以外,她和孩子們是一起笑談天地今古的好友。
全錦玲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不良少年,只有不幸少年。”“老師要用放大鏡看孩子的優點。”
對于單親家庭的孩子,全錦玲從心靈上給予撫慰,了解他們的需求,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生活需求等;遇到不講衛生的孩子,全錦玲會像母親一樣幫他們洗臉、洗頭;碰到調皮學生,她表現出的是寬容和耐心,悉心勸解。
每帶一個班級,全錦玲不僅能很快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能和她們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學生有困難時,第一個想到的是全錦玲,心里有了困惑第一個傾聽者也是全錦玲。她用科學民主的管理方法,創造了一個個優秀的班集體。2019年小升初考試中她帶的畢業班以總分第一的成績居全縣首位,多年來,她所帶的畢業班同樣是在縣內成績斐然。
課堂上,全錦玲對每個學生都充滿信心,相信他們一定能不斷完善、創造奇跡;批改作業時,字里行間都流露著對學生的激勵與希望;備課時,想的是怎樣啟發他們敏捷準確地獲取新知識;閉目休息時,腦海中浮現的依然是學生可愛的身影。
全錦玲對學生的愛,不是沒有原則的。在她看來,尊重、信任是愛,嚴格要求也是愛;贊揚、褒獎飽含著愛,批評規勸也體現著愛。
在全錦玲的語文課堂上,有孩子們擲地有聲的慷慨陳詞,也有皺眉凝眸的苦苦思索,有對文學大師、語文老師的頂禮膜拜,也有對書本、對權威、對老師的挑戰和質疑……全錦玲關心和愛護著學生,努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搭建平臺。
不知疲憊,建設最美校園
寬敞明亮的教室,偌大的體育場,嶄新的塑膠跑道,一群孩子正在體育場上著體育課……
“2017年以前的校園不是現在這樣的。”從教26年,全錦玲擔任板橋小學校長11年,帶領一所農村初小,華麗轉身為大畈鎮辦學最好的村級完小。
2017年秋,板橋小學恢復為完小,當時是學校最困難的時期,五大功能室需要配備齊全,設施設備需要改建,各項工作千頭萬緒,而學校的項目改建又只能利用寒暑假進行。
節假日當別人游山玩水,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時候,全錦玲卻在協調項目改建事宜。
為了節約資金,全錦玲不但自己干起了“小工”,甚至連家人動員來幫忙,最終在省紀委駐村工作隊的關心和幫助下,順利完成學校硬件的提升,短短幾年時間,板橋小學由當時全鎮辦學條件最差的學校,躍升為全鎮辦學硬件最好的學校。
硬件上去了,如何抓軟件?為推動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水平整體快速提升,全錦玲激發教師們在教育教學上的危機意識,凝聚教師們在教育教學上的職業正氣,釋放學生在學習上的潛在動力。
全錦玲在教育教學上積極推行“師生結對教學法”,倡導落實“課堂學案教學”,對每一位老師的教案、筆記進行抽檢。
全錦玲從細節入手,強化學校管理,端正教風,使教師面對現實,反思自己,提升自我,潛心育人,用心教書;重視培養學生的行為意識,注重塑造學生良好的品格,使校園充滿好學之風。通過“班級激勵機制”,提升學生自信,改變學生狀態。
在學校里,全錦玲積極營造“肯吃苦、甘奉獻、勇擔當”的學校文化,得到全體教師的認同,努力打造出一支“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班子團隊和教研團隊。
近年來,通山縣大畈鎮板橋小學先后榮獲先進單位、文明校園等榮譽稱號,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學科骨干教師,更是贏得了家長和社會的好口碑。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亞平
編輯:何珊
上一篇:
鄂南高中英語教師徐晶晶:月下清荷淡淡香
下一篇:
沈正平:勇擔教育筑夢人
該鎮委托專業機構編制《咸寧市通山縣大畈鎮全域規劃》(2019年-2035年)《咸寧市通山縣大畈鎮新農村建設規劃》(2019年-2035...
9月1日正是夏末時節,走進通山大畈鎮官塘村,榮浩電子廠房外的“扶貧車間”四個大字格外醒目。大畈鎮光照充足和電網接入條件...
據悉,大畈鎮光照充足和電網接入條件較成熟,通過“黨委政府+強村公司+村委會”的運作機制,在下楊村、板橋村、杉木園村等9個...
10月25日,通山縣大畈鎮板橋村天宇油茶基地,漫山油茶樹掛滿紅褐色的果實,村民忙著采收茶果。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紅菊特約...
據了解,全縣187個村,共召開議事協商會1182次,協商事項1078件,落實事項922件,落實率達85%以上,協商議出健身民樂等方面...
咸寧網訊通訊員譚袁飛報道:6月27日晚, “喜迎二十大”新時代文明實踐鄉村振興文化展演活動在通山縣大畈鎮西泉村舉行。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徐大發報道:近日,省內19位知名書畫家一行,到通山縣開展調研采風和送書畫文化下鄉活動。采風團一行到富水大...
咸寧網訊通訊員王細香報道:近日,通山縣“敬老活動”文藝演出在大畈鎮白泥村村祠堂以“紅歌演唱會”形式拉開帷幕。本次活動在...
5月27日, 2022年通山縣枇杷產業融合發展洽商會在大畈鎮大坑村枇杷廣場舉行。”枇杷酒莊分會場,成筐的枇杷被送進加工車間,...
咸寧網訊通訊員王能朗、鄭夢溪報道:日前,在通山縣大畈鎮召開的“勤廉點評會”上,群眾代表向鎮供電所所長現場提出的村組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