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位于崇陽城區的“雪禮苦菜館”里,客人爆滿,一桌難求。
苦菜,原本是崇陽山間隨處可見的野菜,曾被當地人形容為“苦得連牛都不吃”?!把┒Y苦菜館”負責人付雪禮的老家在該縣金塘鎮橋上村,2016年,他看中了苦菜的食用和藥用價值后,開始筑夢苦菜種植。他不僅帶著妻子將山間的苦菜苗移栽到自家田地里,還買來制茶烘干機,加工制作干苦菜,注冊成“珍葉”品牌,賣到全國各大城市。去年,他們又到縣城開了這家餐飲店,“苦菜宴”引得各地游客慕名前來品嘗。
“山野”農產品出山后成為爆款,在崇陽,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近些年,該縣制訂開發計劃,大做“山野文章”。
金塘鎮原始森林中有4萬多畝野桂花資源,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國際野桂花蜜生產基地。該縣進行標準化生產,使“三普”牌蜂蜜獲國家綠色食品證書和“無公害農產品”稱號,年產值過億元。
黃精是崇陽道地藥材。近年來,該縣圍繞黃精“野轉家”頻出大招,政策激勵下,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4萬畝。依古法炮制的九制黃精片、黃精絲,以黃精為主配制的藥膳包、花茶包、固顏膏,以黃精、白芨為主要原材料的美容護膚產品,火爆全國。
崇陽從1998年開始引進雷竹,發展至今,已成為“中華雷竹之鄉”,全縣雷竹種植面積超4萬畝,還建成了雷竹小鎮,雷竹產業實現“六產融合”。
圍繞山野菜系列,該縣還推出了金沙泡菜、雨山紅辣椒、高枧炸豆腐、金塘臘肉等聞名遐邇的系列風味產品……
土特產“出山”叫響全國,新品種“進山”也讓人驚喜。去年以來,該縣大力推進優質油菜保護區建設,加快秋播生產環節“種肥藥機”技術集成和“345”模式示范推廣,提高土壤肥力;推行再生稻頭季機收減損技術,篩選出適合崇陽縣種植的再生稻優良品種,探索再生稻直播栽培方式。
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加快了崇陽縣域特色農業品種的更新換代速度,提高了新、特、優農作物品種的推廣應用率,促進了縣域傳統農業生產朝著綠色優質高產高效方向發展。(馬麗婭、汪佳)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線上審?線上判?赤壁開啟勞動仲裁案“云審理”模式
人物名片:市人大代表、通城縣優質稻發展種植聯合社理事長本報訊記者李嘉、通訊員杜洪報道:2019年12月29日,通城縣沙堆鎮港...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劉建平、通訊員吳清龍報道:3月31日,春雨綿綿,霧罩東山,通城縣關刀鎮云溪東山村吸引近千游客參加首屆野櫻...
3月10日,新華網聚焦咸寧市大幕山野櫻花群,一幅幅無人機拍攝的野櫻花照片美不勝收。據悉,此種櫻花學名為“山櫻花”,俗稱“...
咸寧網訊通訊員鐘合報道:近日,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展現百姓美好生活,激發群眾愛國熱情,國家公共文化云平臺開展...
據悉,下一步官塘驛鎮將繼續扎實開展野櫻花保護工作,大力發展“一朵花”產業,打造鄂南地區“周末游”首選地。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王凡、通訊員錦陽、劉旺云報道:連日的陰雨帶來陣陣寒意,但并未影響村民舞動的熱情。4日,在崇陽縣青山鎮...
咸寧新聞網訊記者王凡、通訊員汪璟報道:20日,記者獲悉,崇陽縣國稅局、地稅局聯合開展納稅信用等級評定。數據顯示,64%企業...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汪擁軍、沈二民報道:一河繞城過, 兩岸景如畫。周末傍晚,從崇陽四橋河堤至浪口大橋, 只見沿河楊柳...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王凡、特約記者汪佳、通訊員丁四海報道:11日,在崇陽縣石城鎮陶瓷廠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年初搬遷入...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汪擁軍、沈二民報道:一河繞城過, 兩岸景如畫。周末傍晚,從崇陽四橋河堤至浪口大橋, 只見沿河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