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6月27日電?題:讓生活更上層樓——滇西邊境山區探訪記
新華社記者楊靜
在我國滇西邊境山區,生活著25個世居少數民族。得益于精準脫貧,當地群眾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產業布局逐步完善。在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中,云南各級幫扶力量持續匯聚,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各項措施精準發力,努力讓群眾生活水平更上一層樓。
美化環境
走進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保和鎮拉河柱村,村內道路干凈整潔、村民家庭院里的鮮花盛開……
“大家都在注重環境衛生,要是落后臉上就掛不住了。”傈僳族群眾李自忠在收拾庭院,他說,自村里推行“駿馬旗”和“蝸牛旗”評比后,大家都羞于懸掛代表臟亂差的“蝸牛旗”,努力搞好家庭衛生,種花草美化環境。
云南西盟縣勐梭鎮班母村群眾正在澆灌“微菜園”。(受訪對象供圖)
在西盟佤族自治縣勐梭鎮班母村十四組,村民二妹家門口的“微菜園”郁郁蔥蔥。二妹說,過去這是一片空地,現在“微菜園”基本能滿足日常蔬菜需求。這是班母村探索把庭院經濟發展與鄉村環境整治結合的辦法,拓寬了增收渠道,也美化環境。
過去滇西邊境山區人居衛生環境較差。在幫扶干部的參與和指導下,當地開始改善人居環境,并通過美麗鄉村建設讓邊境山村發展起鄉村旅游。
云南維西縣塔城鎮松贊塔城酒店負責人古麗英在操作電腦。(新華社記者楊靜攝)
在維西縣塔城鎮啟別村,一棟具有藏式特點的酒店格外引人注目,店內員工在各自崗位忙著,準備迎接暑期游客。在松贊塔城酒店工作了11年的古麗英,如今是酒店店長。
云南維西縣塔城鎮松贊塔城酒店負責人古麗英在整理餐桌。(新華社記者楊靜攝)
“環境優美的村莊、獨特的民族風俗,吸引著游客來打卡。”古麗英說,以前村民主要靠種植和養殖,隨著不斷提升人居環境、挖掘傳統文化,人們開始發展民宿旅游,并提供定制化的旅游服務。“游客可以推窗見景,我們也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古麗英說,店里20多名員工都是本地人,平均月工資超過3000元,還帶動生態種植養殖和石磨豆腐等行業發展。
鼓起腰包
在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勐撒鎮翁達村撒馬壩搬遷安置點,36歲的脫貧群眾董杰正忙著編制藤篾鼓凳,這是當地傳統手工藝產品,每年為他家帶來5萬余元收入。但在搬遷前,他編制的凳子多是自家用,沒有銷售市場。
“老手藝有了新市場。”董杰說,村里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在教授編制技藝的同時,對藤篾鼓凳進行統一銷售。現在一個藤篾鼓凳能賣到200元。
云南耿馬縣勐撒鎮翁達村黨總支書記俸紹春指導群眾編制藤蔑鼓凳。(受訪對象供圖)
翁達村黨總支書記俸紹春介紹,他們建立“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模式,創建民族產業示范戶,輻射帶動約100戶群眾編制藤篾鼓凳。
為支持滇西邊境山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云南統籌出臺了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實施意見,明確要求脫貧縣不低于50%的財政整合涉農資金用于產業發展。維西縣、綠春縣、南澗縣等被列為重點幫扶縣“一縣一業”示范創建,每縣每年給予3000萬元的支持,并推動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與有產業發展條件和意愿的脫貧戶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投入專項資金幫助滇西邊境山區群眾實現轉移就業。
今年初,為幫助滇西邊境山區脫貧群眾實現穩定就業,各地采取措施,強化就業信息發布、“點對點”開通出家門進廠門的專車等,不斷提升脫貧群眾就業率和就業水平。今年一季度數據顯示,云南脫貧縣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50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4元;人均經營凈收入133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8元。
聚力振興
祥云縣劉廠鎮大波那社區的脫貧戶宋新華去年面臨就業難題,在云南“政府救助平臺”上申請找工作服務后,社區干部當天就推送了15個工作崗位。“我想就近找個工作,方便照顧母親。”在劉廠鎮人社干部當日跟蹤回訪時,宋新華表示工作崗位太遠,他無法接受。當地干部將回訪的情況向縣人社部門反映后,推薦其在村級保潔員崗位就業,最終實現穩定就業。
云南西盟縣力所鄉圖地村群眾在文化廣場參加活動。(西盟縣委宣傳部供圖)
邁向鄉村振興新征程上,健強的基層黨組織、沖鋒在前的黨員干部為滇西邊境山區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云南省鄉村振興局負責人表示,在實施防返貧監測機制過程中,他們強化了基層干部的執行力,及早發現風險、識別風險、消除風險,在落實具體工作中,也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
在耿馬縣孟定鎮大水井村,南方電網云南臨滄耿馬供電局負責人正摸排村里的供電情況,對電壓情況、電力線路走向、涉電公共安全隱患等進行全面整改,確保鄉村建設發展的能源支持。
耿馬縣委組織部部長王文虎介紹,他們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熟鄉情、有情懷、懂知識的優勢,動員在外公職人員和社會力量回鄉聚智聚力,協力幫助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推動美麗鄉村建設邁上新臺階。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我們的新時代丨西柏坡講解員閆文彥:心中最美家鄉紅
下一篇: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丨從塊狀經濟到“產業大腦”——小縣城新昌的工業經濟蝶變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見習記者吳文謹報道:11月8日,市委書記丁小強主持召開市委中心組專題學習會議,集中...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文會報道:20日,我市召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培清“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寧志豐委員說,我市鄉村產業振興應加強產業規劃...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志茹“鄉村振興應與大自然相結合、應與城市垃圾治理相結合、應與發展綠色農產品相結合、應于脫貧攻堅相...
通訊員楊惠春日前,嘉魚農商行簰洲灣支行為湖北助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貸款1000萬元,解決了公司春節生產收購原材料資金缺口。...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記者王恬通訊員龍鈺山間的花香野果、餐桌上的家鄉味道、離別時父母的牽腸掛肚……每個人記憶中的鄉村各...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咸安建區20周年,也是咸安發展進程中極為關鍵、極不平凡的一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敏15日,我市收視收聽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電視電話會議。丁小強指出,...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李瑞豐、張文會13日,全市鄉村振興暨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在赤壁市召開,深入學習貫徹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