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咸安建區20周年,也是咸安發展進程中極為關鍵、極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區上下圍繞區委“三個三”戰略路徑,保持戰略定力、凝聚發展合力,務實重行、砥礪奮進,保持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1億元,增長8.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外貿出口增長4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8.51%。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好于預期、高于同期。
真奧藥業
雄志模具
汀泗熊家灣鄉村振興示范點
高橋白水畈田園綜合體
改擴建后的香城學校
①聚力深化“三抓一優”
全面實施“一網覆蓋、一次辦好”,全面推行“36證合一”,企業開辦時間縮減至5個工作日,全年新增各類市場主體5230戶。設立1.3億元綠色產業發展獎勵基金,加大對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扶持力度。落實減負降本各項利好政策,全年累計為企業降低成本1.57億元。建立“一企一策”融資對接機制,全區民營企業獲金融機構新增貸款15億元,貸款余額累計突破90億元。為企業辦理過橋業務170筆8.8億元。突出招商引資“一號工程”,綜合運用產業鏈招商、基金招商、平臺招商等招商模式,全年新簽約項目148個,到位資金205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0個、10億元以上項目4個。投資50億元的原鄉小鎮、投資50億元的溫泉水鎮、投資11億元的威思頓智能科技產業園、投資10億元的云圖文化資源交易所、投資6億元的天潤教育產業園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簽約落戶。全區在建項目305個,其中重大項目102個,完成投資173億元。白水畈田園綜合體、向陽湖國家濕地公園、溫氏食品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真奧藥業、健翔藥業、雄志模具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產。爭取上級資金21億元,有力地支撐了我區經濟社會發展。
②聚力產業轉型升級
實施“企業倍增計劃”,精密模具、生物醫藥、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產值同比增長13.8%。設立1500萬元的技改專項扶持資金,支持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四大傳統支柱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6.1%。完成工業技改投資21.75億元,增幅達31.5%。華寧防腐掌握行業定價權,精華紡織、洪盛模具入選湖北省“金種子”上市企業培育計劃。新增規上企業19家,總數達到157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357.8億元,同比增長15.1%。新增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3家,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97家、家庭農場9家,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6個,咸安區利民農業服務專業合作社獲批國家級示范社。新增總部經濟2家,新增限上商貿和服務業企業27家,新開口外貿出口企業5家,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中心花壇、同惠廣場、銀泰百貨、永安閣、城鐵站等商圈日趨成熟。“131軍旅小鎮+白水畈田園綜合體”、梓山湖旅游綜合體等特色旅游項目加快建設,桂花劉家橋、大幕櫻花谷等景區景點提檔升級。全年累計接待中外游客100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0億元,同比增長12.6%、18%。
③聚力打好三大攻堅戰
爭取政府債券5億元,推動政府融資平臺轉型升級,切實防范政府隱性債務風險。處置非法集資案件6起,化解不良貸款1.54億元,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實現雙降,守住了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做好矛盾糾紛大排查、公共安全大整治、信訪積案大化解、社保風險大防控,有效防范和處置重大社會風險。完成5個重點貧困村出列、4447戶11802人脫貧任務。落實中央、省專項扶貧資金1490萬元,新發展產業扶貧項目136個,獎勵自身發展產業存量貧困戶1916戶。完成危房改造1020戶,85戶易地搬遷戶已全部入住。發放小額信貸扶貧資金6699萬元、1401戶。貧困發生率由年初3.3%降至0.09%。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PM10、PM2.5濃度同比下降10.9%、20.8%,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全省前列。強力推進突出環境問題整改,247個突出環境問題已整改銷號244個。爭取資金7億元,全面啟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重拳出擊關閉實心粘土磚廠7家,關閉洗砂場、碎石廠24家。動真碰硬推進非煤礦山關停復綠,徹底關閉非煤礦山23家,第一期10家非煤礦山復綠工作穩步推進。扎實推進斧頭湖、淦河流域生態修復和生態治理工程,淦河馬橋水源地、淦河排污口整治成效明顯。
④聚力城鄉統籌發展
棚戶區改造有力有序推進,17個續建和新建項目累計簽約6880戶,征收房屋面積73.15萬平方米,兌付資金19.06億元。維修整治背街小巷18條,改造升級老舊小區5個,惠及群眾近2萬人。官埠生態新區、梓山湖健康新城建設加速推進。環斧頭湖、西涼湖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試驗區建設全面啟動。20個省市重點鄉村振興示范項目和30個區級重點鄉村振興示范項目全面鋪開。投入資金1.23億元,基本建成汀泗熊家灣、汀泗黃荊塘、向陽湖斬關、向陽湖筆峰塔-寶豐農業、高橋白水畈等鄉村振興示范樣板。同步謀劃推進農村無害化廁所建改和農村污水處理工程,建改農戶無害化廁所6764座,新建農村公廁、鄉鎮公廁、交通公廁、旅游公廁共152座,圓滿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新建和改建的6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即將投入使用。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加快實施,垃圾治理智慧監管平臺建設完成,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2.13萬畝,精準滅荒造林2萬畝。投資9555萬元,推進南川水庫和9座新出險水庫除險加固、斧頭湖流域湖堤加固等水利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投資3.5億元,完成10公里二級公路改造、31公里旅游公路建設、70公里農村公路提檔升級、570公里生命防護工程等交通項目建設。
⑤聚力深化改革創新
“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及時清理調整權責清單事項11個,取消涉企收費項目28項,13個鄉鎮辦場1858個事項認領發布;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37家單位保留隨機抽查事項206項;政務服務“一張網”向鎮、村延伸,五級網絡體系加快建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成立區級醫聯體,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加成,藥占比從40.6%降至30.5%。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區138個行政村(含橫溝橋鎮)全部完成清產核資。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全面建成,13個鄉鎮辦場設立安監辦。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賀勝橋鎮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村改居”等重點改革項目加快推進。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8家企業25個產品認定為省高新技術產品,專利授權814件,轉化科技成果20項,登記省重大科技成果12項、技術合同成交額6.02億元。整合資源打造香城文創空間,為大學生、回鄉青年搭建創新創業平臺,22家企業入駐孵化。支持湖北金寧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建設咸安名優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成為全市第一家線下加線上名優農產品體驗中心。
⑥聚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新增城鎮就業567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46%。解決5090名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問題。農村低保、五保提標,均比上年人均提高1200元,全年累計發放低保金6552萬元、特困供養金1629萬元,臨時救助3848戶次、醫療救助5181人次。計劃投資12.2億元,實施城區義務教育學校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完成投資2.9億元。新建改擴建的市第二實驗小學、香城學校、市第十八小學、鳳凰小學建成開學,新增學位4500個。引入社會資本辦學,公建公辦、民建公辦、民建民辦等多元化辦學體制初步形成。引進社會資本1.13億元,新辦民營醫療機構16個,多元化就醫格局逐步形成。全力推進醫共體建設,第一、第二醫共體相繼掛牌運營。成功承辦咸寧國際馬拉松賽、第十屆國際溫泉文化旅游節等大型活動。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破獲黑惡案件51起,打擊涉黑涉惡團伙27個,挽回經濟損失過億元。織密治安防控人防物防技防網絡,區、鄉、村三級綜治中心建設完成,綜治視聯網和“雪亮工程”實現全覆蓋。現行發案率同比下降40%,侵財案件同比下降52%,“一感兩度兩率”大幅提升。區、鄉兩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基本建成,群眾法治觀念逐步加強。安全生產打非治違深入推進,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按期按質辦理人大建議、政協提案170件,見面率、辦復率、滿意率100%。
與此同時,人事、編制、統計、審計、物價、消防、國防動員、機關事務工作積極推進,黨史、保密、檔案、民族、宗教、僑務、地方志工作得到加強,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科協、老齡、老干、殘疾人事業健康發展。
2019年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務
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思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五個堅持”和“六穩”工作要求,堅持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戰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好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精心做好高新技術產業、現代農業、全域旅游三篇大文章,統籌推進一圈三帶、一河兩岸、一區六園三個一工程,推動咸安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改革創新試驗區、綠色發展先行區、對外開放示范區。
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以上;進出口總額增長15%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可比增長11%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完成省定節能減排目標,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實現上述目標,要著重做好以下七個方面工作:
(一)狠抓重大項目投資,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硬支撐
下大力謀項目。充分發揮500萬元專項獎補資金的激勵作用,策劃、包裝、儲備一批強基礎、管長遠、利大局的重大項目,提高項目庫的保有量、含金量。搶抓基礎設施補短板重大政策機遇,把牢投資政策導向和資金投入方向,因勢而謀、順勢而為,做好項目前期工作,提高項目謀劃的“命中率”,確保謀劃的86個重點項目逐一落地落實、見底見效。
下大力引項目。堅持招商引資“一號工程”,瞄準生物醫藥、智能制造、裝備制造、光電子信息、智能家居、現代農業、文化創意、文旅康養等重點產業,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駐點招商,著力引進一批龍頭型、基地型、引領型、戰略型的大項目、好項目。
下大力建項目。統籌推進重大產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生態環保、重點民生工程等項目,聚焦落地難、建設慢、周期長等問題,落實領導領銜包保項目機制,建立項目聯席會議機制,提供項目要素保障,做好項目協調服務,確保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見效。
(二)狠抓產業轉型升級,構建綠色產業發展新體系
集聚發展新型工業。積極拓展“低碳升級+循環改造+綠色替代”的發展路徑,深入實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三年攻堅行動,大力開展以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和“四基”能力提升為方向的新一輪技術改造,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加快推進“萬企萬億技改工程”,打造現代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兩大百億產業集群,力爭新增1家省級、4家市級“隱形冠軍”示范企業。
加快發展特色農業。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一茶兩菜”增效益、突出穩糧增油調結構、突出農產品安全與農業環境保護,持續推進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區建設。做大做強4個茶葉專業村、10個蔬菜重點村,鞏固提升百公里油菜經濟帶。力爭新增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
培育發展現代服務業。依托咸安商貿物流區、梓山湖大健康產業示范區、城市北部空間,瞄準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產業用功發力,充分發揮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作用,激發社會資本投資現代服務業發展活力,加快布局金融物流、醫療康養、旅游休閑、文化教育等現代服務業。全年新增限上商貿和服務業企業20家以上。
(三)狠抓三大攻堅戰決勝,跨越高質量發展重大關口
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控能力,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工作。力爭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控制在2%以內。防范化解養老保險支付風險。防范化解社會風險,扎實開展“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強化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和道路交通、人員聚集場所等重點領域安全檢查,構建安全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
全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夯實產業扶貧這個根本,實現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增收渠道,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產業或就業全覆蓋。加大扶貧投入,全面補齊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短板。注重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從思想上拔“窮根”,激發貧困戶脫貧內生動力。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集中力量打好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始終保持高壓態勢,推進突出環境問題整治,遏制污染增量,減少污染存量。以落實河湖庫長制為抓手,統籌做好河湖庫管理和保護工作。加快非煤礦山恢復治理,完成第一期10家非煤礦山復綠工程,啟動第二期10家非煤礦山復綠工程。全面啟動鄉鎮黑臭水體治理項目。加快斧頭湖、西涼湖、淦河等重點流域生態修復。加快推進濕地保護與修復項目建設。
(四)狠抓營商環境優化,釋放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營造優質營商環境。建成“互聯網+放管服”政務服務體系,推行“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區級權限內企業開辦時限再壓減50%,項目審批時限再壓減50%。編制證照清單通用目錄,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推行多規合一、多審合一、多評合一、多驗合一、多證合一,最大限度提高辦事效率。在開發區試行產業項目“先建后驗”,除環保、安監領域規定要件審批外,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推廣容缺審批服務模式。
優化企業服務體系。強化精準服務理念,推行“一企一策”,實施大眾創業、促進小微企業成長、重點企業培優三項工程。出臺綠色產業發展獎勵基金7個分項實施細則,加大對重點企業和產業扶持力度,推動惠企獎勵政策落細落地落實。籌措資金2億元,全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爭取民營企業新增貸款20億元。實施上市后備企業“金種子”、“銀種子”培育計劃,加快洪盛模具、精華紡織、華寧防腐等企業上市進程,引導企業到資本市場汲取資金,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助力企業輕裝前進。認真落實降本減負等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清理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做到“所有收費進清單,清單之外無收費”,進一步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用能、物流、融資等成本。堅持領導干部聯系服務重點民營企業工作機制,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五)狠抓功能品質提升,推動城鄉融合區域協調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加快編制鄉村振興總體規劃,加快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籌措資金2億元,統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著力打造高橋白水畈、馬橋建國畈、桂花劉家橋、雙溪九彬陳祠片區、浮山太乙片區、大幕東源花谷、汀泗長壽藝術谷等鄉村振興樣板區。以創建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為抓手,加快推進向陽湖鎮、雙溪橋鎮等“農業綠色高效示范區”建設。加快推進向陽湖鎮廣東畈村、官埠橋鎮窯咀村、雙溪橋鎮三橋村、大幕鄉桃花尖村省級美麗鄉村建設。
全域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堅持抓重點、帶全面、促提升,扎實推進107國道、高鐵咸寧段、咸通高速、京港澳高速、蘄嘉高速等進出城市主干道沿線環境整治,按照項目化、工程化、清單化的要求,落實環境整治、建筑改造、景觀提升、生態修復等重點任務。大力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以老舊小區提升改造及背街小巷維修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為引領,籌措資金2億元,整體提升改造60個老舊小區,維修整治25條背街小巷,逐步解決老舊小區及背街小巷臟亂差問題。按照“改造升級一批、取締關閉一批、新建擴建一批”的思路,對城區農貿市場分期分批進行升級改造,完成9個農貿市場改造任務。
全面提升基礎設施水平。加快推進107國道咸安繞城段、咸寧大道西延伸段等重大交通項目。用好“建養一體化”模式,扎實推進干線公路和“四好農村路”攻堅,投資7億元,實施常收至肖橋二級公路改造、甘魯至毛坪一級公路改造,完成200公里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啟動橫溝至高橋一級公路改造工程,啟動雙溪繞鎮公路建設。扎實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高標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等補短板工程,繼續推進斧頭湖流域湖堤加固、南川水庫除險加固、淦河系統治理、淦河水生態保護與水系連通等水利工程。扎實推進“五個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完成128座農村公廁、10座鄉鎮公廁及25121戶農廁無害化建改總任務,確保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網一體建成運行,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達標。
加速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扎實推進官埠生態新區建設,。加快啟動咸安鳳凰新區建設。加快打造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一批特色園區平臺。推進中城路綜合改造項目。加快推進“一河兩岸”整體改造,做好防洪排澇設施,做美沿岸景觀,做活“水”文章,打造防洪安全帶、淦河景觀帶、沿河商務帶。
(六)狠抓改革開放創新,打造跨越發展三大引擎
強化改革牽引作用。統籌推進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事項,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管服”改革等一批全局性、標志性、關聯性改革項目,深入推進省級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建設等國家、省級改革試點項目,切實把改革含金量釋放出來。
強化開放帶動作用。積極融入“一帶一路”、長江中游城市群等重大國家戰略,全方位深化與周邊國家、地區的交流合作。積極融入長江綠色經濟和創新驅動發展帶、鄂東產業轉型示范區等省級戰略,全面推進與武漢市產業規劃、基礎設施、生態環保等領域對接,打造承接武漢產業轉移示范區,借力武漢,發展咸安。
強化創新引領作用。強化科技創新體系和創新能力建設,統籌建設一批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培育一批產學研合作示范企業,完善以企業為主體,以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完善香城文創空間等創業服務載體建設,打造省級眾創空間,培養造就一批青年科技人才、高水平創新團隊,不斷增強我區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力爭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家、建設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科技創新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七)狠抓民生福祉改善,推進發展成果全民共享
加大優質公共服務供給。籌措資金2億元,持續推動城區義務教育學校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籌措資金2億元,加強全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繼續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培養行動,完成40名大學生村醫培養計劃。深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教育引導廣大市民做文明人、講文明語、行文明事,構建我知曉、我參與、我奉獻的創文工作大格局。
著力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完成新增城鎮就業5000人。全面提高城鄉低保保障標準、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孤兒生活費補助標準,建立健全動態調整機制,實現應保盡保。加大住房保障力度,確保公租房分配率達90%以上。按政策規定及時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確保社會保險待遇按時足額支付。加強食藥監管,全力創建省級食品藥品安全示范區。
打造平安穩定發展環境。深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保持強大攻勢,依法嚴厲打擊各類涉黑涉惡及黃、賭、毒等違法犯罪活動,深挖背后的保護傘,在打防并舉、標本兼治上下功夫,徹底鏟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嘉魚新街鎮:奮力推動新街鄉村振興 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近日,農發行咸寧分行行長董錦銘帶領業務人員到襄陽實地考察美麗鄉村兩基建設(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建設),旨在深...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記者王恬通訊員龍鈺山間的花香野果、餐桌上的家鄉味道、離別時父母的牽腸掛肚……每個人記憶中的鄉村各...
通訊員楊惠春日前,嘉魚農商行簰洲灣支行為湖北助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貸款1000萬元,解決了公司春節生產收購原材料資金缺口。...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志茹“鄉村振興應與大自然相結合、應與城市垃圾治理相結合、應與發展綠色農產品相結合、應于脫貧攻堅相...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培清“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寧志豐委員說,我市鄉村產業振興應加強產業規劃...
咸寧網訊通訊員陳茂楊報道: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助力新金融產教融合,切實履行國有大行社會責任和擔當...
咸寧網訊記者胡廣通迅員陳茂楊報道: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助力新金融產教融合,切實履行國有大行社會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