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味精和食鹽、醬油一樣,都是家庭烹飪必備的調味品之一。但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關于味精的爭議不絕于耳,“味精是化工合成產物,致癌”“味精加熱之后有毒”……使得一些人選擇少吃或者不吃味精。那么,味精真如傳聞中那樣嗎?近日,江西省市場監管局專門就此發布消費提示。
味精是什么?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味精》(GB 2720—2015)中規定:味精是以碳水化合物(如淀粉、玉米、糖蜜等糖質)為原料,經微生物(谷氨酸棒桿菌等)發酵、提取、中和、結晶、分離、干燥而制成的具有特殊鮮味的白色結晶或粉末狀調味品。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從工藝上可知,味精并非化工合成產物,而是用糧食為原料經發酵提純制成,和米酒、陳醋的制造工藝類似,其自身是安全的物質。
味精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規定:谷氨酸鈉是可在各類食品中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的增味劑。
味精加熱后產生致癌物質?
人們認為“味精致癌”,主要是由于社會上謠傳“味精加熱后產生的焦谷氨酸鈉,對人體有害”之類的說法。有研究表明,味精加熱至120℃以上并長時間保持,可能生成焦谷氨酸鈉,但這種物質并不致癌,也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長時間高溫生成焦谷氨酸鈉,只是會讓味精失去鮮味,影響提鮮效果,所以,一些商品介紹里會提示“出鍋前再放味精”。
味精和雞精哪個更好?
在“味精不健康”的輿論誘導下,廣大消費者轉向了“更為健康”的雞精。但實際上,作為復合調味品,雞精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味精(谷氨酸鈉),只是另外添加了鹽、糖、核苷酸等食品添加劑,讓提鮮的效果更明顯。因此,不存在誰比誰更健康的問題,消費者根據需求適量食用即可。
味精的正確打開方式
適量添加。味精鮮度高,少量添加即可達到提鮮效果。
避免高溫。烹飪時最好在出鍋前加入味精,味精超過120℃長時間加熱,會生成沒有鮮味的焦谷氨酸鈉,影響提鮮效果。
平衡味精與鹽的攝入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清淡飲食,少吃高鹽食品,成年人每天攝入食鹽不超過5g;常量營養素鈉離子的參考攝入量為1.5g/天”。而味精中的谷氨酸鈉含有鈉元素,含鈉量較高,消費者應根據自己口味調節食鹽和味精的添加量,避免過量攝入鈉離子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特殊人群慎食。腎病、高血壓等患者應盡量少吃或不吃味精。(熊錚 記者朱海)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每日辟謠|“氡”能養生?拿放射性物質“養生”,后果很嚴重
下一篇:
每日辟謠|電子煙是傳統香煙的安全替代品嗎?
據外媒日前報道,威斯康星大學開展的一項研究表明,電子煙對心臟的危害不亞于傳統香煙。
“民以食為天”先說烹飪飲食,也就是吃飯和做飯。
○焦姣因為研究美食的緣故,最近仔細閱讀了大名鼎鼎的《隨園食單》。因為本書是文言文體裁的緣故,對于僅在初高中接觸過文言...
咸寧網訊通訊員周毅宏: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批示。繼續倡導文明...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劉念、通訊員姚國薇報道:9月1日是第14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今年的宣傳主題為“健康要加油,飲食要...
月半團子是一種用各種菜拌肉做餡,外面用大米粉做成的圓圓的食品,個大像鵝蛋,比鴨蛋大,類似包子的食品,包子的外皮是用面...
隨著相關標準的陸續出臺,白酒行業將進一步告別無序競爭,實現健康有序發展,而調香白酒也將作為白酒的一個新酒種登上酒類舞臺。
認準“笑臉”標志,看“臉色”下館子為深入開展餐飲業質量安全提升工程,提高我市食品安全水平,滿足消費者知情權和監督權,...
大地回春,萬物復蘇,人體陽氣也隨之充盈。春天氣溫開始上升,可進食一些有助于陽氣升發的食物。以五味而言,辛甘發散為陽,...
”當天,潛江市商務局、湖北神尊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考察團來到湖北省趙李橋茶廠有限責任公司、赤壁青磚茶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