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霞,女,漢族,1977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湖北三六重工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常務副主任。工作20年來,范曉霞堅守一線研發崗位,常年與“鐵疙瘩”“黑油泥”打交道,在傳統的起重工業領域拼出一番新天地,累計獲得20項專項授權。曾獲得全國勞動模范、湖北好人、荊楚楷模等榮譽稱號。
愛崗敬業不怕苦,帶出創新工作室
2003年,大學畢業的范曉霞進入三六重工公司,成為一名技術員。從此,試驗臺、車間、資料室,處處可見她嬌小而又忙碌的身影。
2012年,德國客戶下了一份訂單,訂購的產品要求起重設備在停電時能提升16噸重物。這相當于在沒有電的情況下,把10輛小車提升到7層樓頂。世界各地的同行廠家生產了68臺產品運到現場競爭,最終全部失敗。
“項目越難越要拿下,不能丟中國制造的臉。”高難度激發了范曉霞不服輸的勁頭,她率領技術團隊“拼了命”般攻堅研發。
三個月時間里,范曉霞幾乎每晚都要加班到凌晨。產品進行模擬試驗時正值大雪,20多米高的露天試驗臺上寒風刺骨,范曉霞和安裝工人一次次攀上高臺調試,直到深夜試驗成功。現場驗收的德國監理不由豎起大拇指,連連贊嘆她的專業與敬業,該產品至今還在安全使用。
愛崗敬業、勤于鉆研的范曉霞很快成長為技術研發能手,先后完成多項技術發明革新。2019年,以范曉霞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被湖北省總工會授予“湖北省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
科技攻堅不停步,取得20項專利授權
“技術研發工作沒有‘朝九晚五’。”范曉霞說,她從事的這個行業主要是非標定制,一切都要按照客戶要求量身定制,幾乎從不生產“重樣”的產品,因此她一年到頭基本都處于研發、出差相互穿插的狀態。
2005年,公司接到廣州地鐵集團的訂單,范曉霞多次往返廣州,同業主單位溝通對接。
當時范曉霞正好懷孕,妊娠反應很強烈,從廣州返回時正值年關,范曉霞和同事好不容易才買到臨時加班車的站票,火車過道上都擠滿了人,她挺著大肚子一站就是20多個小時。
最終,范曉霞領銜研發的地鐵葫蘆得到了業主單位的高度認可,在國內很多地鐵項目中作為指定使用產品。
科研創新無止境,攻堅克難不停步。截至目前,范曉霞個人取得了20項專利授權,發表6篇學術論文,實現多項重要科研成果突破。
一片匠心獻重工,助推企業創新成長
作為一名技術工人,范曉霞始終提醒自己和團隊:堅守匠心、不斷創新,讓產品更硬核,讓企業更具競爭力。
2017年,范曉霞帶領團隊研制國內最大的46°爬坡檢查車產品。該產品要用在四十多米的高空,在46°弧面鋼軌停車一旦出現下溜,輕則無法正常使用,重則車毀人傷。
“我來吧,你們隔遠一點兒。”在最關鍵的淋水爬坡模擬試驗階段,范曉霞堅持把危險留給自己,總是沖在最前面觀察情況、調試設備……研制出來的產品成功替代進口產品,一舉填補行業空白。
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成一行,范曉霞的工匠精神和創新能力獲得社會高度認可。
編輯:但堂丹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吳文謹報道:11月30日,記者來到咸安區三六重工有限公司“范曉霞勞模創新工作室”,見到了幾天前...
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系統總結了我們黨百年奮斗的輝煌成就和豐富經驗,提出了以史為鑒、開創未來“九個必須”的要...
始終保持革故鼎新、一往無前的勇氣,始終葆有善于變革、敢于創新的銳氣,激揚“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我們必...
在多重政策紅利的激發下,神州大地處處涌動著創新春潮,中國高質量發展后勁十足。
目前,張黎明的創新陣地已成為培育創新人才的基地,帶領63個創新工作室、2000余名“電力創客”“藍領創客”取得了豐碩成果。
目前,張黎明的創新陣地已成為培育創新人才的基地,帶領63個創新工作室、2000余名“電力創客”“藍領創客”取得了豐碩成果。
咸寧網訊記者王恬報道:6月27日, 2023年咸寧市統戰理論研究創新工作推進會議召開。
7月19日上午,全市科技創新大會舉行。市委書記孟祥偉主持會議并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
“昨天,我的養殖場賣了一批生豬,收入2萬多元。”11日,崇陽縣社區矯正人員曾某看著銷售一空的養殖場,內心對未來的規劃日漸...
經濟日報日內瓦電記者楊海泉報道:當地時間11月23日,世界貿易組織(WTO)發布名為《2020年世界貿易報告:數字時代促進創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