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近年來,全市各地把握和順應時代發展趨勢,一以貫之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今起,本報推出“高質量發展在咸寧”系列報道,展示全市各地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新探索、新實踐、新作為、新成就,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敬請關注。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底色。
通山,八山一水一分田,森林覆蓋率66.44%,生態優勢明顯。如何面對新的發展階段,構建新的發展格局?該縣給出的答案是:
緊緊圍繞 “山通水富、綠色發展”戰略目標,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年接著一年干,一步一個堅實腳印,筑牢高質量發展底盤。
念好“生態經”,樹牢綠色理念——水秀山青顏值美
青山云霧繚繞,富水碧波蕩漾。
5月23日,通山縣大畈鎮鹿眠塘村新鹿港灣,陣陣歡聲笑語從富水湖面傳來。細看,一葉葉竹筏、游船在水霧中若隱若現,一批批游客在此開心暢游。
“水清亮,空氣好,景色美。”崇陽游客袁欣欣說,坐于竹筏之上,有種“船在湖中走,人在畫中游”的意境。
富水湖屬長江中游南岸一級支流,擁有水面12萬畝、庫容16.65億立方米,是通山境內最大的水庫。然而幾年前,富水湖卻是另一番慘景,讓人望而卻步。
2016年以前,為解決群眾溫飽問題,該縣鼓勵庫區居民發展網箱養魚等水產養殖業。十幾年過去,雖然群眾致富了,但湖水被嚴重污染,生態被嚴重破壞。
“水面基本被網箱占滿,巡湖只能繞來繞去。”縣農業農村局綜合執法大隊隊長王向陽說,最高峰時期,富水網箱達到了5.8萬口,水質曾一度下降為Ⅳ級。
2016年,國家開始實施生態保護戰略,通山果斷行動,投入上億元,實施富水拆違行動。經過近兩年的艱苦奮戰,到2018年底,5.8萬口網箱、169處圍汊全部拆除,富水湖生態逐步恢復。
2020年,長江流域十年禁漁計劃啟動,富水湖成為通山主戰場。通山再接再厲,成立禁捕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在全省率先啟動禁捕退捕和漁民安置工作。
經四個月的攻堅,至當年10月底,全縣984艘捕撈漁船全部拆解上岸,撥付補償金7081.91萬元、撥付率達100%,漁民轉業安置實現全到位。同時,常態化監管執法工作及時跟進落實,富水生態保護開始筑起堅固屏障。
今年4月1日,環保部門對富水水質進行再次檢測,水質類別為Ⅰ類,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綠色是通山最鮮明的底色,堅持走綠色道路是通山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不二選擇。”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通山縣委書記石玉華說,通山始終高舉“山通水富、綠色發展”的大旗前行,步伐鏗鏘,作為不斷。
九宮山風景區坦上石垅山,曾是通山境內純度最高的硅石礦山,硅石資源量約100.5萬噸,經濟價值2.2億,是數家礦企的“香餑餑”,也給當地帶來了不少經濟效益。破壞環境必須叫停,經過綜合整治和生態恢復,今天的礦山已不見滿目蒼夷,但見漫山蔥綠。
寧要綠水青山長存,不要破壞生態的GDP!
從2016年開始,通山不惜成本,投入1.1億元對域內非煤礦山進行全面整治和生態復綠。截止2020年9月30日,共關停非煤礦山57家,直接減少收入上億元,可樹牢生態理念的通山人并不感到可惜。
與此同時,該縣三年完成綠化造林44.76萬畝,三年精準滅荒26.73萬畝,連續6年國土綠化面積居全省第一,國土綠化工作榮獲“全國綠化獎章”。
主打“綠色牌”,壯大綠色產業——清潔能源活力顯
樹影婆娑、滿目新綠。置身大幕山中,除去漫山美景,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那一座座巨大風輪。
“29臺風電機組全部并網發電,所有設備運行良好。”風電場工作人員劉佳龍介紹,去年實際發電量11499萬千瓦時。
大幕山風電場于2018年5月開始動工,由中廣核風力發電有限公司華中分公司建設,總投資7.5億元,設計年發電量1.14億千瓦時,2019年7月正式并網發電。
發展和利用風能,通山早有積極探索,積累了豐富經驗。
2007年9月,九宮山風電場建成投產,是我國內陸地區首座高山風電場,項目總投資1.64億元,設計年發電量2700萬千瓦時。僅近三年,九宮山風電場總發電量達6154千瓦時,年均稅收200余萬元。
如今,通山境內的太平山、白巖山、冷水坪3個風電項目即將啟動,13個分散式風電項目已規劃編制。
風可開發,陽光亦可“變現”。通山屬低山丘陵區,全年平均日照數1845小時,發展光電前景可期。
初夏時節,中廣核通山大畈150MWp地面光伏電站內,一塊塊藍色電板布滿空地,尉為壯觀。
該電站是華中地區最大的單體光伏發電站,總投資12億元,設計年發電量1.45億千瓦時,年繳稅收1500萬元以上。2018年底并網發電,次年實際發電量1.53億千瓦時,2020年再創新高。
?“與相同發電量的火電相比,相當于每年可節約標煤4.7萬噸。”項目經理吳勇介紹,每年可為電網提供清潔電能1.5億千瓦時,是真正的綠色能源。
位于燕廈鄉理畈村的100MWp地面光伏電站,亦是通山實現光能“變現”的代表作之一。該電站一期于2017年5月完工,2020年7月項目全部建成投產,當年實際發電量5077萬千瓦時。
此外,該縣還建有光伏扶貧電站(含聯村)104座,2019年實際發電量1075萬千瓦時。光能為壯大全縣村集體經濟,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強大能量。
“清潔能源是通山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之一,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必備產業。”縣長陳洪豪表示,通山始終把發展新能源產業作為轉型之要、強縣之基,全力打造綠色能源產業集群。
抽水蓄能發電,是通山新晉清潔能源產業的又一亮點。
大幕山抽水蓄能電站,總投資100億元,裝機容量1200MW,預計年發電量6.58億千瓦時,年稅收3億余元。目前,正在進行前期實驗性平硐勘探。
4月22日,通山還與國網新能源公司簽訂了總投資120億元的洪港抽水蓄能電站項目。
至目前,通山綠色新能源產業總裝機規模達到400MW,年發電量可達5.3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6.6億千瓦時的80.3%。
建設“特色鎮”,深耕全域旅游——美好生活入畫來
近觀,綠樹成蔭,花草生于底;遠眺,煙霧繚繞,滿山綠意濃。行駛于通大線,眼中美景應接不暇。
板橋村枇杷果園,道路兩旁擺滿了攤位,一顆顆金黃的枇杷置于其中,不時有游客駐足品嘗和購買。
“到大畈的游客很多,每天最少能賣三四百元!”攤販劉道樣是當地人,趁著旅游產業興旺發展了一畝多枇杷,每年靠此可增收五六千元。
大畈區域內土壤為紅壤砂質土,且位鄰富水湖小氣候特別,這里的枇杷汁多肉厚、美味可口。過去由于未打響品牌,均價只有3至5元一斤,產業發展動力明顯不足。
為實現鄉村高質量發展,通山將大畈枇杷產業發展與旅游發展相結合,走農旅融合之路,全力打造特色“枇杷小鎮”。
目前,大畈枇杷種植面積已達到1.8萬畝,價格達10至20元一斤,2019年綜合產值1.6億元,年接待游客量達60萬人次。
“枇杷小鎮”的從無到有,只是通山農旅融合發展中的一個例證。近年來,通山緊抓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機遇,圍繞“一心兩軸三極四帶”旅游發展布局,全力將12個鄉鎮打造成各具特色的主題小鎮。
如今,廈鋪螢火蟲小鎮、九宮山香榧小鎮等一批特色旅游小鎮呼之欲出,農旅融合高質量發展道路初具雛形。
“發展全域旅游是通山優勢所在,而農旅融合更是其中強項,通山有底氣、有前景。”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柏林說,通山已摘下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這塊金字招牌,深化農旅融合將給鄉村振興提供巨大動能。
沿著新建的綠色步道來到通羊鎮港口村,一棟棟別墅被綠樹環繞,游客如織。
港口村屬于典型移民村,田地稀缺、資源匱乏。2015年,通過縣里專項資金和村民自發籌資,對村莊重新規劃,力改原先窘境。2019年,港口村被列為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點,3000多萬元專項資金的投入,讓這里的路更寬了、水更清了、景更美了、游人更多了。
“這是我第三次來,走走逛逛感覺很舒暢。”市民宋女士家住城區,有壓力時總喜歡去鄉村逛逛,而港口是她首選之地。
近幾年,通山投入2.1億元對9個示范村和35個整治村進行重新規劃,全面解決基礎設施配套、人居環境整治等問題,初步形成了“石門憶古街驛站、吳田觀古宅花海、鹿眠塘品水鄉燒烤、港口賞河塘月色、隱水游龍隱山莊”的特色觀景。
目前,通山已有60個村列入省級綠色示范村、4個村列入國家級傳統文化村落,建成了175處休閑農業示范點,農家樂1200余家,旅游產業發展愈發興旺。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雖有疫情影響,該縣仍接待游客1589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43.35億元。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國華 劉會文 宋文虎 特約記者 孔帆升 徐大發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造一方人間桃源 —— 崇陽鄉村振興路徑探析
下一篇:
許愛瓊(嘉魚)從通山采風歸來,已是深夜,一個人仰望這寂靜的星空,沒一絲的睡意。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星星之火燎原到通...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宋文虎、通訊員焦陽、鄭夢溪報道:2日,記者沿著核電路前往隱水洞,道路兩側花草叢生,遠處青山煙...
咸寧網訊(通訊員施仕寨)4月13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委書記石玉華,縣委副書記、縣長陳洪豪赴武漢市與鄂旅投公司成功簽...
曹荷香(通山)你總以陽光的姿態呈現出現在哪,哪里便有了溫暖寒冬,北風匆匆地來去我是陽光下的影子你,是否聽到我心底種子破...
咸寧網訊記者宋文虎報道:13日上午,市政協主席曾國平來到通山代表團,同代表們一起集中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市人大常委會工作...
咸寧網訊通訊員柯昆鵬報道:12月22日,朱旋農名師工作室對口通山實驗高中開展結對幫扶送教活動。通山實驗高中化學教師紛紛表示...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宋文虎、通訊員汪延煜報道:11月25日,通山縣大畈文教特色小鎮項目簽約儀式在縣招商和投資促進中心舉行...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徐大發報道:近日,深圳市寶安區鴻雁文學社、石巖文學創作協會一行15人來到通山觀光交流,與通山作協的作家們...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孔帆升、通訊員徐大發報道:近日,湖北省作協、咸寧市文聯及通山相關部門負責人一行來到通山縣九宮山中港村,...
咸寧網訊通訊員汪麗娜、胡亞芳報道:“困難是暫時的,謝謝農商行及時給我們提供這筆資金,有了這筆資金,我們更有信心繼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