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久久久_美女网站黄页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_91精品国产高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專題報道 >> 2021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 紅色咸寧·記憶 >> 正文

紅色通山,血染的風采

來源:咸寧日報 時間:2021-05-24 10:01

中共鄂東南道委舊址

這是一片用鮮血染紅的土地。為了新中國的建立,通山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為革命犧牲2萬余人。

1925年6月,鄂南第一個黨組織——中共鎮南中學支部委員會成立。此后,鎮南中學黨支部改為通山特支,并升為縣部委,1927年6月改稱縣委。通山革命的星星之火從此在鄂南大地上展開了燎原之勢。1927年8月,通山農軍參加鄂南暴動,以夏桂林為主任的暴動委員會,迅速占領縣城并成立了全國最早的一批紅色政權——工農政府委員會,夏桂林擔任委員長。

《紅色中華報》頭條號外(照片)咸寧市檔案館藏

《紅色中華報》頭條號外刊登“湘鄂贛紅軍大獲勝利”的專訊,對當時紅軍消滅敵謝彬部二團,占領通山縣城進行了宣傳,極大的鼓舞了蘇區軍民 。

1928年1月,已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員的夏桂林不幸被捕,英勇犧牲,但他領導的工農暴動在通山革命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

今天的通山縣石門楚王山游人如織,絡繹不絕的人們來這里瞻仰紅色遺跡,聆聽革命故事。這個偏僻的小山村曾是咸、蒲、崇、通中心縣委和四縣蘇維埃政府所在地。1933年10月下旬,鄂東南道委在這里召開了執委擴大會議。

咸、蒲、崇、通中心縣委和四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照片)咸寧市檔案館藏

如今“鞏固蘇區”四個鮮紅大字依然奪目。1933年8月1日,中國工農紅軍紅十七軍從這里起步,開始了浴血奮戰的歷程。

鄂東南是湘鄂贛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山曾經長時間為鄂東南道委機關駐地,為革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那段時間,中共鄂東南道委曾經三遷通山。

中共鄂東南道委第一次遷至通山是在1932年10月,隨著蘇區革命形勢變化,中共鄂東南道委遷往沙店老街,通山蘇區一時間成為鄂東南革命斗爭的中心。 1933年,為更好地指揮全區斗爭,鄂東南道委遷入大幕山中的蘭田村,在此召開第一、二次常委擴大會議,史稱“蘭田會議”

此后不久,鄂東道委在石門坎召開道委執委擴大會,作出決議,發展冷水坪根據地,作好道委機關南遷冷水坪的準備。1934年3月,鄂東南道委遷至崇山峻嶺之中的三界冷水坪。

1935年2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執行委員、省委特派員、鄂東南道委書記、鄂東南革命根據地創建人之一吳致民,遭敵偷襲,不幸犧牲。為了紀念這位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鄂東南蘇區的杰出領導人,湘鄂贛省委將修、武、崇、通縣改為胡梓縣(胡梓是吳致民的別名,因為吳致民經常留滿臉胡須,群眾親切地稱他為“胡子”,遂化名“胡梓”)。

鄂東南道委后來改為西北特委(代表團),它遷入冷水坪的三年時間正是革命最為艱苦的階段,作為鄂東南人民革命的最后屏障,堅持到了國共兩黨合作抗日。1937年10月,從這里集結共產黨員、干部和紅軍游擊隊員400來人,整編為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一團第二營,奔赴抗日新戰場,為民族獨立再建功勛。

“革命代代如潮涌,前赴后繼跟黨走”,紅色通山,它是革命老區崢嶸歲月的真實映照,它是革命烈士血染的風采,它是紅色的土地,漫山遍野,更是燦爛的紅色天空,無邊無際……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下一篇: 鄂南秋收暴動與首批縣級紅色政權的建立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