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子落而滿盤活
光明日報記者 陳晨 劉坤
2013年9月,中國第一個自貿試驗區在上海誕生。“十三五”時期,我國自貿試驗區幾經擴圍,發展到21個,形成覆蓋東西南北中的改革開放創新格局。圖為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內的重慶兩江新區數字經濟產業園全景。新華社發
時代風云激蕩,總有些關鍵節點在歷史的坐標上留下千鈞重量。
1992年初,鄧小平同志一路南下,發表又一次思想解放的宣言;初夏,江澤民同志在中央黨校發表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講話。歷史的車輪繼續向前,終于來到那個金秋——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次會議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摸著石頭過河”的中國經濟改革終于沖破計劃經濟的藩籬。
毫無疑問,這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市場經濟第一次寫在社會主義旗幟上,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發展,為實現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性突破開辟了現實道路。
如你所見,這是改變命運的關鍵抉擇:經過近30年的發展,我國經濟總量突破10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
“在九十年代,我們要初步建立起新的經濟體制,實現達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發展目標。再經過二十年的努力,到建黨一百周年的時候,我們將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今天,當時代的巨輪行至建黨一百周年的非凡節點,回看這段寫入黨的十四大報告的話,凝視中國共產黨人在接力跑中繪就的壯闊畫卷,更覺東方風來春色新。
1993年,糧食統購統銷制度結束,糧票退出歷史舞臺。資料照片
落子,沖破藩籬
1992年初,改革開放走過近14載崢嶸歲月,市場對經濟活動調節的作用大大增強。但蓬勃之勢難掩質疑雜音——一些人對改革開放提出姓“社”還是姓“資”的疑問;蓬勃之勢也難掩發展之困——原有的經濟體制已不能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計劃經濟框架下的修修補補遠不能解決問題。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路徑怎么走、向何方,成為中國共產黨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1992年,鄧小平同志的南方談話,為回答這些問題指明了方向。
是年6月9日,江澤民同志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上講話時,針對關于建立新經濟體制討論中提出的“建立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體制”“建立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意見,明確表示:“我個人的看法,比較傾向于使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個提法。”12日,鄧小平同志表示贊成使用這一提法。
1992年10月12日,黨的十四大開幕式上,十易其稿的報告本擺在2000多位代表面前。報告指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確定什么樣的目標模式,是關系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個重大問題。這個問題的核心,是正確認識和處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利于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這一振聾發聵的論斷,為市場和計劃之爭畫上句號,解開了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問號。黨的十四大報告明確,我們要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四大開啟了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新征程,對當時解放思想、進一步推進改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意義。”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占斌表示。
1995年8月10日,上海市冶金工業局改制為上海冶金控股(集團)公司,并正式掛牌營業。資料照片
改革,除舊布新
目標的確立,僅僅是第一步。觀念的交鋒、思維的轉換過后,還要有實質的舉措。
圍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黨的十四大提出要認真抓好幾個重要環節——轉換國有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的經營機制,把企業推向市場;繼續大力發展商品市場特別是生產資料市場,加快價格改革步伐;深化分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下放給企業的權利,中央政府部門和地方政府都不得截留。
每一點,都直指問題、切中要害——國企改革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中心環節;價格改革是市場發育和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政府職能轉變是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和促進經濟發展的大問題。
一子落而滿盤活。由此,當代中國掀開了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發展方式轉變的大幕。
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將十四大提出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原則具體化。
經濟體制改革,開始向縱深拓展。財稅、金融、外匯、價格、國企改革等領域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糧食購銷價格和經營全面放開,實行40年的糧票統購統銷制度1993年宣告終結;1994年,分稅制改革搭建了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央與地方財政分配關系的基本制度框架;2700多家國企開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進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實施單一管理浮動匯率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到來,調動了人民的積極性,推動改革開放繼續向前,國企改革不斷成長,民營經濟慢慢壯大,我國進入新的發展狀態。”張占斌說。
順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軌跡,中國共產黨對政府和市場關系的認識不斷深化,不斷創造發展的新局面。
1997年,黨的十五大將“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明確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實現所有制理論的重大創新;
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標志著中國進入以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為核心內容的制度創新時期;
2007年,黨的十七大提出,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
回望來路,不難發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僅奠定了改革開放的基本路徑和走向,更造就了中國大地上波瀾壯闊的時代巨變。
深化,永無止境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對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認識不斷深化。2013年,黨中央作出判斷,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
同樣,對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也一直在尋找新的科學定位。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簡稱《決定》),明確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從1992年到2013年,歷史的車輪走過21年;從“基礎性”到“決定性”,兩字之變,意味著對市場的作用和定位不再只進行“量”的調整,而是有了“質”的提升。這是發展的客觀要求和改革的必然趨勢,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堅定決心。
完善產權保護制度,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改革市場監管體系,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改革,完善稅收制度……這些路線圖和方法論在《決定》中得到明確。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此后,經濟進入新常態、新發展理念、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等理念提出。改革開放永無止境,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等為深化改革指明方向。
于是,我們得以看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健全完善駛入“快車道”:國企優化重組步伐加快;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對依法保護產權作出部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全面推進;“放管服”改革深化,營商環境不斷優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釋放中國農村巨大活力;營業稅告別歷史舞臺,規模空前的減稅降費政策實施……
于是,我們得以看到,2020年,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
今天,更大的棋局已經鋪開。“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實現經濟行穩致遠。
張占斌表示,要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進一步鞏固“兩個毫不動搖”,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歷史是未來的鑰匙。在中國共產黨人的接力跑中,一心一意、一筆一畫勾勒出的改革藍圖,已化作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壯美畫卷。未來,中國經濟巨輪將繼續乘風破浪,創造新的輝煌!
掃二維碼,觀看更多精彩內容
《光明日報》( 2021年04月01日?06版)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下一篇:
南方談話: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新階段
新華網北京10月30日電(何凡李由)29日,備受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發布。在這五年里,一方面...
“展望‘十四五’聚焦新發展”系列漫評之一:張立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29日,備受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
題:5年,全面深化改革干出了這樣一份成績單!新華社記者張曉松、羅爭光、安蓓、胡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
新華社北京11月1日電題: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新華社評論員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
馬濤核心提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
上海證券交易所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是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結出的碩果。面對這些問題,僅不受干擾定下創辦證券交易...
總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發展經驗,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開幕式上宣告, “實行對外開放,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則擴大對外...
2021年越是逆水行舟越要一篙不松以自身發展的確定性有效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以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十四五”開新局“建...
幾十年間,在眾多區域題材的影視作品中,以深圳為主要敘事背景的影視劇,由于鮮明的時代氣質、濃厚的地域氣質和獨到的審美氣...
咸寧市統計局咸寧,東鄰贛北、南接瀟湘、西望荊楚、北靠武漢,東西交匯、南北貫通。十八大以后,咸寧加快推進省級戰略咸寧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