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蘄春縣赤東鎮五斗地村的“神蘄艾谷”千畝蘄艾基地鳥瞰。
8月25日,位于蘄春縣創業大道的李時珍蘄艾精品超市,顧客選購蘄艾產品。
8月25日,位于蘄春縣的湖北鼎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作人員正在制作艾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廖志慧
閱讀提要
2015年,蘄春將蘄艾產業作為振興中醫藥產業的切入點,迅速突破。小小艾草身價逐年看漲。
如今,蘄艾全產業鏈帶動10萬人就業,幫助3萬多人脫貧。2019年,蘄春縣蘄艾產值已達50億元,品牌價值超過百億元。
一望無際的艾草隨風搖曳,辨識性極高的艾香四處彌漫。“好聞吧?”8月25日,看到中央媒體記者們走進赤東鎮蘄艾種植基地,61歲的宋菊花滿面笑容地打了個招呼。
“這味道,既驅蚊又殺菌,聞了還想聞!”一旁,和宋菊花一起鋤草的朱大姐熱情地接話。
重陽節前后,艾草將迎來第二輪收獲期,這讓艾農們充滿期待。
3萬人因艾草脫貧
“基地建在家門口,脫貧路上手牽手。”赤東鎮蘄艾種植基地黃色的圍墻上,14個大字格外醒目。
戴著草帽、手上拿著一束剛割下的雜草,宋菊花臉上的笑容燦爛如菊:“一天工作八九個小時,主要是給田里割雜草,可以拿到80元。”
過去,當地老百姓沒有想到,隨處可見的艾草,有一天居然能成為致富“金草”。
上世紀九十年代起,蘄春縣一直圍繞“李時珍”做文章,尋找“醫藥興縣”的出路。但中藥材種植、經營始終脫離不了低端、散亂的“鄉土氣息”,難以形成氣候。舉全縣之力打造的中國藥材專業市場,年交易額僅6000萬元。
“遍地刨坑,不如深挖一井。”2015年,蘄春將蘄艾產業作為振興中醫藥產業的切入點,迅速突破。
該縣引來廣西老板馬焱根成立蘄春桂康艾葉有限公司,種植基地選定五斗地村。“2017年3月簽合同,1個月后,千畝崗地全部種上蘄艾。”村黨支部書記汪漢光說。
當年端午節前,村里收割了第一茬艾草。光是流轉土地的費用,村集體就有6萬元進賬;在基地打工,貧困戶也多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一花引來百花開。自此,小小艾草“身價”看漲。蘄艾全產業鏈帶動10萬人就業,通過種植、加工、艾灸培訓等方式,幫助全縣3萬多人脫貧。
能人返鄉掀起創業熱
蘄艾產業發展了,一些在外的蘄春人也漸漸被吸引。“家鄉有前景,還能帶動村里人致富,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2014年,在外打拼了十幾年的駱百林回到蘄春,成立鼎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門從事蘄艾的種植、加工和銷售。
“過去艾條都是論根賣,現在論件買的多起來了。”疫情以來,駱百林的生意明顯更為紅火,“每天客人都要來三五波,業務做不完。”
指著身后的廠房,駱百林略顯自豪:“發展一年廠房就不夠用了,2017年我們搬到了現在的位置,經過3年發展,廠房又填滿了!”
致富不忘鄉親。鼎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有224名員工,其中貧困戶就有60多名。如今,這些貧困戶基本都已脫貧。
夏姣姑是彭思鎮劉塹村人,只見她熟練地拿起艾絨,一番鋪碾滾壓,一根手工艾條制作完成。“每天有車接送,三餐免費,一個月5000元收入。”
一只眼睛無視力的殘疾人李毛球從建廠開始就在這里工作,負責制絨,還學會了維修設備。“吃住免費,一個月三四千元。”他說,家門口就能工作,比在外面務工強多了。
在漕河鎮劉榜村,返鄉的陳志祥創辦了湖北艾師傅科技有限公司,建設蘄艾種植扶貧基地986畝,并投入2300多萬元配套建設生產車間,探索出“三金一包”的幫扶模式——“三金”為租用貧困戶土地的租金、聘請貧困戶干農活的薪金以及貧困戶在入股合作社后可得的傭金;“一包”則是對貧困戶的產品按照不低于保護價的價格來包收購。
目前,公司已經與25戶貧困戶實現了精準對接。此外,在“艾師傅”長期務工的周邊村民已經有60余人,短期務工的則有200人左右,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女性。
新科技新業態讓蘄艾更火
蘄艾不僅讓老百姓富了,也開拓了蘄春人的思路。
在“艾師傅”,艾葉經過取、磨、挑、錘、篩等步驟后成為艾絨。艾絨至少要經過1萬次捶打,3000次篩選。
“我們現在做的是古法手工艾條,讓蘄艾回歸傳統。”公司負責人陳志祥介紹,他們目前不僅研制藥用蘄艾,也衍生出了艾草相關的洗發水、化妝品、餅干等。這種“千錘百打”后的純手工蘄艾條,每年可賣出約130萬支。
陳志祥還利用以前在互聯網公司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目前公司產品網絡銷售的比例占到了70%。
“沒想到還有這么多新奇的玩意!”在蘄艾主題商店里,中央媒體記者們拿起琳瑯滿目的蘄艾產品感慨。“看這邊,蒸汽眼罩、養足貼、肩頸貼等便捷艾灸產品,都是爆款!淘寶上排名前50的蘄艾網店,蘄春就占了31家。”商店售貨員在一旁熱情介紹。
目前,蘄春與眾多中醫藥高等院校及業內專家合作,成立了蘄艾研究院等5個研發機構,擁有準、械、消、妝字號12個,開發蘄艾產品1000多個品種,申報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200多個,“時珍”“李時珍”被評為湖北省著名商標,蘄艾品牌價值逐年提升。
據市場監管部門統計,元至7月份,全縣新登記涉艾企業218家,平均每天新增1家至2家。2019年,蘄春縣蘄艾產值達到50億元,品牌價值超過百億元。
本欄照片均由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蔡俊 攝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從“老三送”到“新三送”——天津呵護“最美夕陽紅”
下一篇: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綠染云嶺小康路——生態文明建設的云南實踐
蘄春縣劉河鎮高潮村千畝荒山變茶園。”白茶小鎮、蘄艾小鎮、文旅小鎮……幾年來, “醫圣故里”蘄春縣堅持產業扶貧,打造特色...
十年禁捕,長江保護分秒必爭4月23日,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召開長江流域禁捕和漁民安置保障工作部署...
咸寧網訊記者陳希子報道:近日,咸寧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組織的貧困戶技能培訓班在咸安區汀泗鎮古田村順利進行,來自全村...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黃柱特約記者童金健通訊員賀炳紅抗疫一線,一駐就是近40天。“我基地里的凍庫管道離心泵燒壞了……”一天...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王能朗、通訊員阮班勇、汪麗娜)“縣里幫錢幫物給項目,引導我們在家門口務工坐享‘分紅’,一年下來收入...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王能朗、通訊員阮班勇、汪麗娜報道:“縣里幫錢幫物給項目,引導我們在家門口務工坐享‘分紅’,一年下來收...
咸寧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徐浪通訊員吳越)秋風送爽,扶貧送暖,近日,崇陽農發行黨員干部前往扶貧村崇陽縣沙坪鎮堰市村進行...
咸寧網訊通訊員鐘建報道:4月26日,建行湖北省分行離退休老干部及咸寧分行行領導一行到咸寧嘉魚扶貧點陸溪鎮藕塘村開展扶貧捐...
4月26日,建行湖北省分行離退休老干部及咸寧分行行領導一行到咸寧嘉魚扶貧點陸溪鎮藕塘村開展扶貧捐贈、走訪慰問活動。離退休...
同時,該行還建立了行黨委班子成員包扶貧聯系點,各股室負責人包貧困戶責任制,深入扶貧村實行“一對一”幫扶,全行干部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