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上午,在咸安太乙酒店醫學觀察隔離點,陽光普照。這里是134名隔離人員的臨時住所。
“從當初的‘冷冷清清’到現在‘一房難求’,我們總算把這家酒店給‘盤活’了。”咸安區有關負責人同記者開著玩笑道。
或許是因為“口碑”的積累,近一段時間以來,部分密切接觸者明確表示:“我堅決配合隔離工作,但能不能盡量安排我去太乙隔離點?”
這個隔離點有什么獨到之處?記者不妨帶您一探究竟。
吃得舒心
“今天飯菜太棒了。”“兒童點心寶寶很喜歡吃,非常感謝!”在“太乙溫泉觀察點”微信群里,處處能看到隔離人員對伙食的點贊。
作為全市第一個隔離點,這里曾因大年初一招工難,廚房一度陷入困境。那時候,只有一個廚師忙活,送餐也沒有人手,隔離人員怎么能吃上熱菜熱湯?
很快,在疫情期間向醫院免費贈送“愛心盒飯”的湖北家宴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進入工作專班的視野。雙方進行溝通之后,公司董事長邱青利爽快答應,親自帶領團隊接管了酒店廚房。
此前,如果按正常程序送餐,送餐員們每餐要送兩百多份,幾棟樓(無電梯)跑下來,飯菜早就涼透。邱青利來了之后,餐飲團隊采取“少量多次”送餐,即每次只做一棟樓的飯,集中送餐員力量配送。
針對隔離點20多位小朋友,餐飲團隊為他們量身定制“兒童餐”,不僅滿足孩子們的正餐需要,蛋糕、薯條等零食也“不斷供”。
廚房每天準時公布“2葷2素1湯”的菜譜,并“直播”制作過程,既讓他們放心,又可征求意見加以改進。
住得舒適
太乙溫泉酒店由于客房常年空置,熱水、空調、下水道、樓房漏水等問題在隔離點創建之初層出不窮。
“剛來的時候,酒店鍋爐都只開一個,水溫只能勉強不凍人。”隔離人員周先生回憶。咸安區市場監管局隨即挨家挨戶聯系,最終招募數名“三班倒”的持證鍋爐工,增開鍋爐供熱水。
熱水有了,環境衛生、垃圾清理、送餐、消殺……這些活兒照樣需要請人來干。工作專班成員、浮山辦事處副主任盧娟結合自己的工作性質和群眾基礎,騎著自行車,挨家挨戶上門請人,成立了一支10人的服務團隊。
空調不夠暖,隔離點馬上添置取暖器;房間里無聊,工會送來花生、瓜子、水果等零食;要買生活必需品,專班立刻收集信息,辦起了線上“代購超市”。
“要啥都有,感恩黨和政府!”來自雙溪橋鎮的隔離人員高先生動情地說。
有了信心
郭久紅是市第一人民醫院精神心理科醫生,在這里,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和隔離人員聊天、談心,進行心理疏導,最多的時候,他一天要見47人。
“每天的談話中,我都能聽到很多謳歌黨、謳歌政府的話,看得出來,大家整體上精神不錯。”郭久紅說,但凡事也有例外,家住永安辦事處陽光社區的陳某因為兒子確診入院、自己被送來隔離,情緒低落,打算絕食。
“只有樂觀,才是戰勝疫情最強大的力量。”郭久紅用自己的專業能力對癥下藥:一方面,使用精神分析法,解析陳某的需求;另一方面,委托區領導了解陳某親屬情況,并如實告知。最終使其樂觀起來。
在“太乙溫泉觀察點”微信群里,“輿情”照樣影響著“心情”。
“極少數人的負面情緒或謠言,有時會造成惡劣影響。”咸安區文旅局局長李志強說,這里的兩位“開心果”指的是家宴公司的兩位前臺經理。擅長溝通的她們不僅要負責“報菜譜”和“聽意見”,還會不時和群內住戶們進行互動,吸引大家注意力,不斷傳遞正能量。
在這里,不僅隔離人員吃得舒心、住得舒適、有了信心,“3臺賬4清單”、人員體檢流程等規章流程,也已形成了固定經驗。
目前,“太乙隔離點經驗”,已經成為咸安各新建隔離點的參照模板,面向全區推行。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文謹 特約記者 胡劍芳 李星)
編輯:hefan
上一篇:
日處理感染性醫療廢物16噸 75人嚴守防疫“最后一環”
下一篇:
社區,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