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社區是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主戰場,是阻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最有效防線。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市廣大社區工作者廣泛動員組織群眾,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為有效切斷疫情擴散蔓延、構筑疫情防控人民防線付出了巨大努力。
日前,咸寧日報記者走進有關社區,深入采訪他們的防控作法、感人故事,以饗讀者。
赤壁市營里社區
24小時嚴防死守
咸寧網訊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黃柱、特約記者童金健、通訊員劉亞琴報道:“勤洗手、多通風、不串門,出門一定要帶好口罩……”2月16日早晨8時左右,剛值完夜班的赤壁市赤馬港辦事處營里社區黨員志愿者王琴英準備交接班時,仍不忘叮囑居民。
“我昨晚10點接的班,值班到今天早上8點。前天下了雪,晚上溫差很大,特別是凌晨2點多的時候,氣溫降到零下,呆在值班帳篷里特別冷。”王琴英說。
王琴英是營里社區居民,又是一名黨員,也是赤壁市志愿者協會的一員。疫情暴發后,她主動請纓,已經堅守在一線防控14天了。
“現在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作為社區黨員志愿者,同時是社區黨支部書記,我必須帶頭出一份力,社區進出口這里就交給我們了,24小時保證輪班值守。”營里社區黨支部書記龔建武也帶領黨員志愿者堅守卡口。
龔建武說,社區的進出口是切斷傳染源的關鍵點,他們專門“安營扎寨”設立值班帳篷,里面配備烤火器、飲水機等基本物資,安排黨員志愿者24小時輪流值班,嚴防死守。
在營里社區疫情防控的微信群里,龔建武帶頭組建成立疫情防控黨員志愿服務隊,目前已有100余人加入服務隊。社區微信報名、微信排班、微信安排任務,黨員志愿者線上認領任務,按時到崗到位,守護社區安全。
怡景花園小區有一位居民被查出疑似病例,服務隊重點照顧。王琴英自告奮勇每天上門查體溫,主動送上大米、食用油、蔬菜等生活物資。去重點戶家服務,王琴英防護服一穿就是一天,經常累得滿身大汗。
自疫情發生以來,該社區下轄57個小區均成立黨員志愿者服務隊,投身疫情防控工作,配合排查外出和返鄉人員,普及防控知識,設置關卡,把守路口,引導群眾做好自身防護,始終堅守在第一線。
嘉魚縣南街社區
部門協同保平安
咸寧網訊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譚昌強、通訊員童年、孫金龍報道:“我局駐守的濱湖公館小區三期共有居民606戶、2176人……”2月17日,在嘉魚縣魚岳鎮南街社區濱湖公館小區三期值守點,記者見到該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祝超時,他剛巡查到此。
作為該社區共駐共建單位,該局于1月26日進駐社區,負責濱湖公館小區的值守,目前有21名干部職工分三班倒,駐守在小區三個卡點上。
“我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小區卡口守點,同時做好小區居民生活、醫藥等物資的協調。”祝超說,在全局干部職工、社區、小區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小區疫情防控形勢平穩,居民基本生活保障有序。
南街社區共有各類小區13個,其中無物業管理的小區11個,另有老城區私房及散居居民1000多戶,社區現有居民總數11467人,其中返鄉人員997人,防控任務十分艱巨。
“防控的主要難點,一是守卡難度大,二是保障壓力大。”該社區黨總支書記尹鵬說,社區防控工作相對平穩,多虧了大黨委和連點、共筑共建單位的作用發揮。疫情暴發后,社區大黨委集結17家連點和共筑共建單位,共同制定工作方案,28個工作小組迅速下派到片區防控。
在南街社區三湖春天小區,管控組組長、嘉魚縣統計局干部李遇恒說,這二十多天來,該局派駐社區的人員全程參與了小區防控宣傳、人員排查、體溫測量、卡點值守、數據采集上報等各項工作。
在社區散居戶最為集中的國賓府卡口,記者遇到了剛剛帶隊完成入戶測溫的社區干部劉黃菊。
“我們組織了11名社區人員分為三隊,每天上街對外出人員進行勸阻,同時做好重點人群的體溫監測。”劉黃菊說,從1月23日以來,她每天步行距離近10公里。
說話間,縣委宣傳部干部羅軍來到卡點巡查該處值守情況。在他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了社區范圍內32個卡點的工作情況。
“同舉一面旗、共下一盤棋、協同打戰疫。”尹鵬說,有社區大黨委的領導指導,有各單位的通力協作,他對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充滿信心。
咸安區南昌路社區
從“嚴”從“實”抓防控
咸寧網訊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吳文謹、特約記者胡劍芳、李星報道:“我是公事外出!”“請出示您的通行證件。”“我讓領導跟你打電話。”“對不起,您仍需出示證件我們才能放行。”這段對話發生于2月16日,在咸安區溫泉辦事處南昌路社區怡景小區,工作人員堅決阻止了某居民出門的意圖。
1月27日,本報報道了南昌路社區的“零發熱”經驗,至今20天過去,該社區仍然保持“無確診、無疑似”的記錄。
“我們只認章子不認人。”社區書記黃輝直言,疫情暴發初期,南昌路社區的防控措施有序有力,但長期堅持這些防控措施是一個很大挑戰。在原則問題上絕不讓步,這是該社區干部們的一致觀點。
除了嚴把出行關,社區針對51名武漢返咸人員實行“一包一”。除了每天上午,社區干部分頭致電了解其居家隔離情況外,社區還發動鄰居、樓棟長共同“監控”,確保人不出門,無人進門。生活必要物資由社區干部協調送上門,特殊、緊急情況及時致電社區處置。有了這樣明確的態度,前來支援南昌路的黨員志愿者們也嚴格防控。
除了一如既往堅持“嚴”管,還離不開“細”查。“每天上午出門就開始入戶,中午就在辦公室就餐、統計數據,飯后繼續入戶,晚上再來統計。”社區主任劉倩介紹,像這樣“飽和式”的入戶工作,大家堅持了20多天,天天奮戰到深夜。
南昌路社區現有27個小區,住戶934戶共2996人。雖然社區已向全體居民派發了溫度計,并實行網上溫度匯總制度,可上門走訪仍然是無法回避的關鍵環節。
“有時感覺我們就好像梳子,每天都為社區‘梳頭’。只有將每一個物業小區、單位小區、無人管理小區都梳理一遍,我們才安心。”社區工作人員萬華玉說,上門走訪是為了確認溫度數據真實可靠,了解居民的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態。
黃輝說,做好防控,離不開全社區的凝聚力,離不開同社區居民的理解支持。12名社區工作人員雖然干的只是公益性崗位,但都在竭力捍衛好這一方凈土,群眾理解,是大家堅持下去的動力。
崇陽縣大集社區
“圍城”里有好“保姆”
咸寧網訊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馬麗婭、通訊員徐鵬、陳禎報道:“小區被封,不能出門,我們成了真正的'圍城’里的人!“2月18日,崇陽縣天城鎮四季花城小區,居民陳曦從網上訂購蔬菜后,立馬就有社區工作人員“接單”,并承諾按時送貨上門。
記者在該小區看到,大門已被封堵,工作人員正戴著口罩執勤,小喇叭里正播放著防控知識。桌子上有一個小冊子,上面記錄著每一位進出小區人員的姓名、身份證號碼、體溫等。
“社區已對各個小區和居民樓進行封閉式管理,對各個路口進行物理封堵,我們小區就設有4個卡口,24小時值守,嚴防人員流動。”一位執勤工作人員說。
四季花城是大集社區的小區之一。大集社區地處崇陽縣城北部,占地2.1平方公里,居民23850人。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后,該社區全體工作人員和包保干部,按照網格化管理要求逐戶走訪,做好疫情防控底數摸排工作。
“自從封閉管理后,我們全體工作人員就成了代購代辦服務隊員,專門解決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社區黨總支書記黃正亮告訴記者,針對群眾不能外出的情況,他們對生活必需品、藥品、供水、液化氣、供電、小區電梯服務等進行全面統籌安排。為了方便市民購物,減少出行頻次,社區引進起元商務、中百多點、美團、餓了么等網絡購物平臺進行線上采購,指派專人負責統計,統一配送到戶。
“比平常更方便的是,封閉期間,不用下樓倒垃圾,幾乎享受著‘保姆式服務’。”居民甘兵家住高層樓,他告訴記者,這段時間社區工作人員聯系物業,對小區分樓棟、分區域管理,每天上門清運各家各戶垃圾,以避免感染的風險,還每天進行兩次消殺。
“長時間的居家隔離后,有的人情緒起伏大,我們得第一時間上門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今年49歲的姜剛良原本是大集附小的一名教師,有心理輔導資質。從2月8日起,他被抽調至大集社區,負責24小時為居民提供疫情相關心理咨詢服務,幫居民增強心理免疫力。
通城縣南坪社區
居民生活不發愁
咸寧網訊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李嘉報道:“米1包、油1壺”、“2板雞蛋、1斤腐竹”……2月18日,通城縣大坪鄉南坪社區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集中購物申報群,新樂購超市經營者胡勇不斷收到各種商品采購信息。
胡勇逐條閱讀確認后,根據采購需求將商品一一配齊,裝上配送車,安排專人負責上門配送。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南坪社區嚴格落實落細各項防控措施,控制社區人口流動。
為了減少人員聚集,社區嚴格做好隔斷工作,實行生活物資定點采買、免費配送上門服務,最大限度保障社區居民的生活需求。
新樂購超市是南坪社區定點采購超市,超市負責人胡勇專門建立微信群,配備一臺電動三輪車和一名送貨員,為居民提供配送服務。
“這個非常時期,我們在保持價格穩定的同時,保質保量為居民提供便利的配送服務。”在胡勇建立的集中購物群里,已經有225位居民,熱情周到的配送服務引起良好反響。
家住南坪社區2組的方艷,一家7口人生活,飲食方面需求量較大。雖然家里種植了青菜、蘿卜等蔬菜,但每隔兩三天就要采購其它蔬菜、禽蛋、肉類。
“社區集中購物,免費上門配送,可以減少人員接觸,有利于疫情防控。超市價格合理,服務周到,為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方艷說。
“胡書記,謝謝你又送菜來了!這段時間多虧你們上門服務,我們生活才有了保障。”通城縣大坪鄉南坪社區1組困難老黨員馬珠周,接過社區支部書胡煉鋒送來的蔬菜,握住他的手表示感謝。
馬珠周現年66歲,一家3口人生活。兒子現年31歲,身患殘疾,生活不能自理;妻子骨質增生,身體欠佳。馬珠周因患癌癥做過手術,一家人生活困難。
“老馬一家不會使用微信,生活物資采購都是通過電話聯系。小組負責人根據需求把東西買好送上門。”支部書記胡煉鋒介紹,針對像老馬一樣的困難群眾,南坪社區有專門的信息員,上門采集信息并上報到社區,由各小組負責人提供上門服務。
通山縣馬槽橋社區
全面切斷傳染源
咸寧網訊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宋文虎、通訊員趙冬平報道:2月17日,通山縣通羊鎮馬槽橋社區范家垅口防控卡點,一頂帳篷搭建在道路旁,值守人員在工作臺前值守,嚴控居民出入。
“我想出去買點藥。”居民管洋欲外出購買藥物。
“麻煩將通行證出示一下,我們要查詢登記。”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值勤人員朱必運對管洋測量體溫后,要求對方出示居民臨時通行證。
“通行證已經用過了。”管洋說,他身患疾病,每日需靠止痛藥來緩解疼痛,今日突然發現藥已用完,而昨日已使用通行證。
朱必運見狀,詢問管洋所需藥物,讓他呆在防控區內,由工作人員替他購買。
“每戶每周只能派一人外出兩次,誰都沒有特權。”朱必運說,遇到這種情況,只能由工作人員幫忙代購。
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卡點實行24小時輪班制度,對進出人員實行體溫監測和登記,體溫無異常且符合外出規定的人員方可外出。
同時,卡點人員還要對居民進行摸底排查,并對醫學觀察期內的武漢返鄉人員實行體溫監測,還要積極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提升居民防控意識。
“卡點防控特別好,我們的安全有保障。”管洋說,雖然出行不便,但他十分理解贊同。
“社區內一共設有10個防控卡點。”社區黨總支書記吳麗娟說,社區有3061戶11359人,針對主要交通要道及人口密集點,共設置了10個防控卡點,由13家縣直單位、社區以及通羊一小負責,實行24小時輪班值守。
“散戶全由社區內黨員進行值守。”吳麗娟說,社區還有20余戶散戶無法實行集中管理,便設置了黨員示范崗,由黨員對散戶進行管控。
黨員張建華負責看守老教育局旁的散戶。有一位老婆婆經常外出閑逛,張建華便每日在其門前蹲守,及時勸阻并向她說明事情的嚴重性,經多日勸說,老人不再隨意外出。
吳麗娟介紹,社區配有兩臺應急車輛,發現發熱患者后,立即送往醫院檢查,嚴防疫情擴散。
此外,社區還成立了巡邏隊,及時勸返外出閑逛居民,全面切斷疫情傳染源。
截至目前,該社區未發現確診患者。
編輯:hefan
上一篇:
隔離人員日常生活如何保障?——咸安太乙酒店隔離點采訪實錄
下一篇:
咸寧市對260余名重度殘疾人 一對一包保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