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改革開放40年的時點上,聚焦陳東升、聚焦泰康,不僅僅因為他是中國改革開放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家;更重要的是他和他領導的泰康的成長歷程,見證了中國經濟的騰飛。年過六十,推動一場養老方式變革應該是陳東升下一個商業夙愿。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泰康已經在12個城市布局了醫養項目,總投資已超過200億元,醫養融合正風生水起。
當醫養突然成為商業熱詞時,泰康已經先人一步;而當競爭對手奮起直追時,泰康已經扎起籬笆,樹立起行業標準。
今年3月,斥資逾20億元的“泰康之家·蜀園”正式在成都開園。這是北京燕園、上海申園、廣州粵園運營后的第四家持續照護醫養社區。
資料顯示,目前泰康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武漢、三亞、蘇州、杭州、南昌、廈門、沈陽、長沙等12個核心城市投資建設高標準的醫養社區,總投資規模超過200億元。投資規模占據了行業總投資額的1/3強。
在陳東升看來,壽險資金進軍養老產業有天然優勢。保險資金規模大、周期長的特點,較符合養老社區長周期投資領域的特性。
此外,資產規模龐大的企業更具優勢。“目前,泰康資產規模超過1.2萬億,長期投資收益行業領先,拿出200億投資養老產業,能夠承擔投入期低收益甚至沒有收益。”陳東升對《英才》記者說道。
在業內,泰康資管一直以穩健著稱,公開資料顯示,近十年間,泰康投資收益率能達到8.26%,領先行業平均水平近三個百分點。長期穩健的高收益率,為泰康進軍養老產業提供了持續的糧草補給。
2007年3月的一場婚宴中,陳東升萌生了改變中國老年人養老方式的想法。2009年經保監會批準,泰康保險獲得首個養老社區投資試點資格。
燕園至今已開業三年,其在去年8月二期開業之前已達到獨立業態99.7%的入住率。上海的泰康申園在開業一年之后獨立業態入住率達到90%;位于廣州的泰康粵園一期也已入住超過100戶。目前全國開業的四個社區已入住超過兩千多位老人。
作為首個開園營業的養老社區,從北京燕園的運營情況亦可管中窺豹。2011年,泰康之家在昌平獲得了養老社區建設用地。
2015年泰康之家·燕園正式開園,總建筑面積約31萬平米,共能容納約3000戶居民入住。去年8月燕園二期運營,新投入市場的216戶在此前即預訂一空。
泰康保險集團副總裁、泰康健投首席執行官劉挺軍去年10月曾表示,泰康之家單個養老社區能在兩年半的時間里盈虧平衡,原因一方面是將保險與養老嫁接,達成“天配”;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公司打造了醫養融合的新模式。
缺少了醫療資源,“醫養融合”的模式便不復存在。按照陳東升的構想是“一個社區、一家醫院”,在養老社區配建以康復和老年病為特色的醫院,建立以長期健康管理為目標,設置獨立生活,對應完全可以自理老人;協助生活,對應半自理老人;專業護理,對應完全失能老人和記憶照護,對應失智癥老人四個服務區域,實現一站式持續照護(CCRC)。
實現醫養結合,重點布局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西南、華中經濟區域,在書寫泰康醫養這篇文章中,陳東升已構建起“東西南北中”的醫養全國布局架構。
今年6月28日,集團旗下泰康健康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在北京成立,將全面統籌泰康醫養康寧的布局。據悉,未來泰康計劃共投資1000億元,在全國建設15-20個養老社區。
在泰康的帶動下,各路資本紛紛殺進這一藍海市場,其中不乏大型央企、房地產公司以及保險機構。
房地產公司中,萬科走在前列。據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底,萬科已在15個城市布局養老業務,獲取項目約170個。早在2009年,萬科首個養老公寓項目“隨園嘉樹”正式開啟,目前已經形成“榕悅”、“智匯坊”等多個養老品牌。
據悉,萬科已從起初的重資產模式轉向輕資產的租賃型為主,并根據實地情況,打造了定制服務、醫康養復合型、“小而美”的社區嵌入養老等模式,總體的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中。
2015年,中國人壽將養老地產業務統一為“國壽嘉園”品牌,力圖于打造“養老養生+健康財富管理”新模式,目前“國壽嘉園·雅境”養老養生社區采用的是“保險計劃+養老實體”經營模式,已布局北京、深圳、天津、蘇州等6個城市。
太平人壽主打“旅居式”養老,自2014年涉足養老地產后,旗下品牌“梧桐人家”項目進展并不快,上海項目仍在建設當中。
作為最早一批進入養老地產的保險企業,合眾人壽走了不少彎路,其成立之初,便將養老地產作為企業戰略發展方向,目前已投入運營的有武漢、沈陽、南寧三家,同樣是通過“保單+養老社區實體”鎖定客戶。
盡管以上三家社區仍堅持運營,但濟南、鄭州、哈爾濱、合肥的項目都已經暫時停滯。項目盈利不如預期等原因使合眾不得不跟隨市場趨勢,從重轉輕。目前,合眾人壽已轉型升級以收購內外養老院為主。可見對于中小型險企來說,重資產的模式往往不適用。
華邦控股旗下的美好家園養老集團一直走輕資產的服務路線。場地通過租賃獲得,選址多在中心城區,做嵌入社區式的養老,而且在市場定位上貼近中等收入家庭。
美好家園養老集團副總裁王偉曾公開表示,養老社區要想盈利首先要提高入住率。
“必須要達到一定入住率才能收支平衡,一個擁有400個床位的養老院,就需入住超過50%才能收支平衡,如果只入住100多張床位就會虧損。而且,養老機構的體量也很關鍵,要實現規模化。如果點太小,前期的投入太大,住滿也是虧損。”
而泰康屬于“重資產+經營管理”的堅定派,拿陳東升的話說,就是泰康既要做養老社區的所有者,又要做養老社區的運營者。
劉挺軍曾向《英才》記者解釋:“重資產的好處是你能按照一個長期目標,去完整地擁有一流的養老設施、文化設施、體育設施、醫療設施和餐飲設施。形成規模經濟以后,就可以快速地形成并能支撐一個龐大的服務與管理團隊,泰康未來品牌的積累、專業能力的建設、團隊容納能力、專業體系的積累,一定比小公司強得多。”
美國凱撒醫療集團被奧巴馬稱為效率最高的醫養商業模式,也成為全球健康產業學習的典范。
其模式的核心特點是保險、醫療一體化的組織架構與按人頭付費的制度。在保險公司、醫院、醫生集團三位一體的封閉體系內,凱撒醫療實現了自負盈虧的高效運營,并通過預付費制度為醫療機構提供了成本控制的動機。
凱撒醫療實質上是由凱撒基金健康計劃(KFHP)、凱撒基金醫院(KFH)、凱撒醫生集團(Permanente Medical Groups)三個獨立運營又相互依存的主體組成。形成醫療服務的商業閉環,為客戶提供排他性的醫療和保險服務。
深入研究了凱撒醫療的HMO(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健康維護組織)模式,泰康期望結合自身優勢及中國國情,創造中國版的泰康模式。
“泰康打造的是一個生態閉環,買養老保險的人在我這兒養老,買醫療保險的人在我這兒看病,買我的投資產品能賺更多的錢,可以支付未來的養老和醫療費用。這就是泰康的商業模式——健康長壽富足。”陳東升對《英才》記者表示。
“買了健康保險、醫療保險,保險公司給你支付住院費,這才是真正的支付。”陳東升指出,“泰康之家既是養老社區也是康復社區,是康養一體。泰康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養老社區連鎖集團,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康復連鎖集團。”
建設養老社區之初,泰康就提出了“一個社區,一家醫院”的理念。泰康每家養老社區均配建以康復、老年學科為特色的康復醫院,打造泰康國際標準康復體系,目前北上廣蓉四地康復醫院醫保資質已經全面落地。為了構建多層次的醫療服務體系,早在2015年,泰康就控股了南京仙林鼓樓醫院(后更名為泰康仙林鼓樓醫院),并表示未來將為醫院的運營持續投入超過50億元,作為泰康旗下首家醫教研一體化大型綜合醫院,著力整合全球優質醫療資源,發展學科建設。
此外,泰康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共建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并將在成都建設西南醫學中心。
泰康就此搭建“三級醫院臨床診療+社區配建康復醫院+CCRC持續關愛社區”三層次醫養服務體系。
泰康還通過投資入股,成為多家醫療機構大股東,例如,控股中國最大的口腔連鎖醫療集團拜博口腔,戰略投資中國最大的高端婦兒連鎖和美醫療和亞洲最大、全球第二大上市醫療集團IHH醫療保健集團旗下的百匯中國,與北星成立合資公司,持有愈450處美英醫養資產,進軍國際醫養市場;增資入股漢喜普泰(北京)億元,成為第一大股東;領投天士力大健康產業基金......
從搖籃到天堂全鏈條,泰康期望打造的就是全生命周期的服務。與此同時,打通保險和醫養兩個產業,并將其有效融合,實現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
陳東升有更大的夢想,那就是推動中國養老產業的發展。這一產業需要長期的戰略定力,甚至更加持久的耕耘。
以美國為例,大健康產業是美國第五大支柱產業,也是近十年發展最快速的領域,年產值高達3.5萬億美元,占GDP比重高達8.8%。而我國健康產業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5%,發展空間巨大。
研究美國大健康產業的脈絡,陳東升堅信醫養產業大有可為。而且美國大健康企業在資本市場表現同樣十分搶眼,躋身世界500強“保險和管理醫保”的6家企業均在美國,規模最大的聯合健康集團(UNH)自上市后股價一路上揚,總市值高達2491億美元;世界最大的醫院連鎖集團——HCA健康護理公司目前股價連創新高,市值已超過440億美元。
由地產商德爾·韋布于1960年建設的太陽城,是全美著名的養老社區,位于亞利桑那州陽光明媚的鳳凰城。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太陽城儼然一座微型城鎮,目前全美有十多個太陽城項目,分布于亞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亞州等。
德爾·韋布公司是美國活躍長者之家的領導者,目前,德爾·韋布旗下活躍長者社區超過55個。由于涉足養老地產項目的開發和出售,以及配套設施的經營,德爾·韋布是典型的重資產模式,并已實現長期盈利。
運作理念上,泰康采用的是重資產模式,有分析認為,重資產意味著重負債,而養老產業又是一個大投資、長周期的行當,因此外界對重資產模式一直存有疑慮。
但陳東升卻認為:“重資產模式意味著別人很難復制。而且泰康集中投資醫院、養老社區,未來將形成規模巨大的不動產運營能力,泰康將成為不動產的運營者,還會享受物業增值的利益。”因此陳東升分析稱,“所以重資產其實更應該有高估值,因為護城河將更加寬厚。”
由于兼具公益屬性,養老產業絕對不是暴利產業,從拿地、建造到推向市場,大概需要8-10年的周期,在這個周期里可能不會掙錢。但當社區運營成熟后,會給保險公司帶來長期、穩定的收益。雖然不是“暴利”,但能夠從中獲得持續穩定的現金流。
因此“不僅要跑得早,還要能熬得住。”在陳東升看來,這才是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從陳東升多年的創業歷程,到泰康22年的經營籌劃,陳東升都極富前瞻性。外界還在霧里看花時,他已經開始布局;而當對手猛然驚醒時,泰康已經成為行業標桿。
大規模舉牌、短債長投、爭奪上市公司控股權、網羅金融牌照,這些事情泰康一件都沒有干過,而扎入醫養這個行當,陳東升卻愿意再付出10年。
因為他始終相信“目標純正,心無旁騖,做正確的事,時間就是答案。”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泰康人壽】段國圣等:資產管理市場的基礎和架構
下一篇:
【泰康人壽】泰康人壽湖北分公司“金融知識普及月”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