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一張咸寧美圖成為網絡吸睛焦點。
首屆咸寧國際溫泉馬拉松激情上演,來自12個國家的1.3萬名選手奔跑在如詩如畫的“香城泉都”。美麗的生態,健康的奔跑,由此構成的畫面讓眾多網友直呼“醉了”。
藍天白云映香城,綠水青山繪“綠心”。綠色是咸寧生態的底色,是咸寧實現趕超發展的底氣。
在咸寧,生態環境是立市之本;保護碧水藍天,就像呵護生命。
頂層設計,為生態保護劃一根紅線
森林覆蓋率超過50%,重點水域和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空氣質量優良率位居全省市州前列……省環保廳近幾年的通報顯示,咸寧整體環境質量“優良”。
打開百度搜索引擎,輸入“生態城市競爭力”,咸寧排名位居全國第八;輸入“咸寧,國家城市”關鍵詞,咸寧加冕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等多頂桂冠。
生態優勢是咸寧的金名片。誠如原省長王國生所言,“不到咸寧就不知道湖北有多美”。
咸寧打造中國中部綠心,建設國際生態城市擁有足夠的綠色資本。正因此,歷屆市委市政府高舉綠色崛起的大旗,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
全市把生態保護作為香城泉都的核心要義,先后修編《咸寧綠色崛起發展規劃》、《咸寧市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等剛性文件,從頂層設計為發展劃出生態保護的紅線。
在環境保護上,全力做好“加減乘除”——
加:持續加強森林資源培育管控,控制林木采伐,推進造林綠化,實施生態修復、植被恢復、水源涵養等工程,不斷增加綠化率。
減:招商引資嚴格堅守環保底線,嚴把項目準入關和排放總量關,嚴控礦產資源開發,逐步淘汰小木材加工等企業,從源頭上減少能源消耗,先后婉拒幾十家污染企業進門。
乘:積極推進國家節能減排、循環經濟、低碳城市、水生態文明城市等示范試點建設,用好“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有償使用及交易”等政策,推動生態產品市場化,放大生態資本效應。
除:實施碧水、藍天、凈土三大工程,大力防治大氣、水、土壤污染,讓山更青、水更綠、空氣更清新。
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全市加速發展綠色產業。
傳統產業加速改造升級。一批冶金建材、機電制造、農產品加工等地方優勢產業,通過技術改造實現脫胎換骨,形成綠色產業新業態。
新興產業欣欣向榮。培植壯大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全市每年組織實施100個綠色項目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計劃。
低碳產業不斷拓展。突破性發展以生態文化旅游為龍頭,以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會展商貿、金融服務、健康養老為主體的現代服務業。近五年累積接待游客1.33億人次,是“十一五”時期的4.2倍。
以工業化理念謀劃發展農業。楠竹、茶葉、油茶三大“百億產業”迅速壯大,全市農業產業化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如今,綠色產業、綠色城鎮、綠色生態、綠色文化共同構建起咸寧綠色崛起的強大“綠心”。
保衛藍天,為民生福祉撐一把大傘
今年3月24日下午,隨著一聲悶響,咸寧福人金身藥業公司廠區內,一座34米高的鍋爐煙囪被成功爆破。
這是咸寧“藍天保衛戰”中攻下的“堡壘”之一。
福人金身藥業公司位于中心城區,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技術轉型升級,落后的燃煤鍋爐影響城區空氣質量,市民多有抱怨,因而被列入重點整治對象。
咸寧“藍天保衛戰”于2015春打響,起因則源自一組空氣質量監測數據。
2014年下半年以來,在“輸入性污染”和“自產性污染”的雙面夾擊下,我市空氣質量優良率持續下滑。監測顯示,2015年1月1日至3月20日,我市環境空氣有效監測79天,優良率僅為46.83%。
“46.83%”,這個糟糕的數字讓一直以“生態優越”為榮的咸寧人大吃一驚。
“要以保障人民群眾享受良好環境和身體健康為根本出發點,以改善空氣環境質量為目標,堅決呵護咸寧綠色、環保這一金字招牌。”市委書記丁小強號召全市上下迅速行動起來,打一場“藍天保衛戰”。
市政府緊急召開大氣污染防治專題會議,出臺《咸寧市大氣污染防治“三禁三治”工作方案》,在全市范圍展開以秸稈禁燒、禁放鞭炮、禁煤和以非煤礦山綜合整治、建筑工地和城市道路及交通運輸揚塵治理、機動車尾氣整治為內容的專項行動,明確責任單位,實行量化考核,限定時間完成,并對負面典型嚴肅問責追責。
各級各部門迅速形成聯防聯控格局——
市環保局堅持每周開展2次禁燒督查,先后對60多個鄉鎮、120多個村秸稈露天焚燒及綜合利用工作進行檢查督辦,對8個秸稈焚燒嚴重鄉鎮登報批評,對部分不聽勸阻燃燒秸稈的群眾進行了警示教育或經濟處罰。
市住建委實行揚塵防治“七個一律”:建筑工地一律封閉圍擋,出入口一律硬化,裸土一律全覆蓋,一律設置垃圾處理通道,一律設置沖洗設備,一律設置揚塵噴淋設施,一律配齊保潔人員。先后對10個在建項目下達停工或限期整改通知。
市城管局和市環保局聯合組成4個執法小組,開展市區禁止燃放鞭炮、焚燒冥幣、焚燒垃圾專項整治,對部分不聽勸阻的市民進行了處罰。
市交通局組織7個專班嚴厲打擊貨運車輛非法改裝和車輛超限超載行為,強制拆運輸車輛非法改裝加高欄板300多臺,卸載1萬余噸。
國土部門編制非煤礦山開發與整治專項規劃,通過聯合執法,關閉非煤礦山30余家……
“藍天保衛戰”為民生福祉撐起一把大傘,給群眾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
“我現在的睡眠好多了。”赤壁市鳳凰山社區居民王亞華說,家門口的6家采石場被一次性關停,實在是大快人心。
咸安區汀泗橋鎮彭碑村八組周圍有4個礦山采石場,沒日沒夜地開采,讓全村人沒個安寧。為此,村民們經常把路堵住,不讓大車通行,并多次引發糾紛。
“現在,政府對采石場進行停產整頓,我們終于可以把窗戶打開了。”該村村民王婷說,灰塵和噪音少多了,政府下這大力氣來整治,為群眾做了一件大好事。
最新環境檢測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市城區環境空氣優良率為77.9%,比2015年同期上升11.8%。
整治污染,為環境安全佩一柄利劍
九宮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但一些非法采礦者造成的環境破壞,令人驚心怵目。
記者曾沿九宮山盤山公路而上,只見半山腰高湖村路段,裸露礦渣堆成幾十米高。對面山頭2個采礦點,竟把山尖削去一半,原本竹影婆娑的山體滿目瘡痍。在犁頭沖礦點,一個20多米深的礦坑令人咋舌。
九宮山自然保護區生態修復被列入省環委會重點交辦的突出環境問題后,通山縣打出整治組合拳。“除關停6家非煤礦山外,還要通過礦坑回填、建攔砂壩、植被復綠三種方式逐步恢復山林生態。目前,前兩項工作已經落實到位,植被修復今冬明春全面實施。”九宮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金家田管理站副站長陳鵬說。
九宮山自然保護區生態修復,僅僅是當前我市整治的246個突出環問題之一。
今年8月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全省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工作會議精神,把推進突出環境問題整治作為“當務之急”和“長久之策”。
“要嚴格按照省環保督查規定,突出問題導向,加快推進整改工作;要突出追責問責,對違法違規建設項目進行查處。”市委書記丁小強先后十余次召開專題會議或實地督查環境整治工作,要求各地設定整改時限,一項一項整改,一項一項銷號,確保整治工作全覆蓋、零容忍、抓實處、見成效。
市指揮部先后對嘉魚縣政府、赤壁市政府、崇陽縣政府、咸安區政府、市住建委、市城管執法局等單位進行約談,明確各單位突出環境問題整治工作目標和要求。
全市各級迅速行動,向突出環境問題“亮劍”。
各縣市區相應成立整治工作指揮部,針對省、市交辦的突出環境問題,逐一建立臺帳,層層簽訂軍令狀,并抽調人員組成督辦工作專班,進駐掛牌企業,做到整改不到位專班不撤退。
該關停整改的企業立即關停,該建設的污水處理廠一律加速施工,該修復的植被一律植綠還綠……
“生態是生存之基,環境是發展之本。保護咸寧生態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場持久戰。”市環保局局長魏朝東說,突出環境問題整改雖然取得成效,但仍然存在污染湖泊水質難以短期改善、部分農牧業遺留問題整改困難等問題。
“我們將進一步強化‘綠色決定生死’的理念,高舉環保法治的利劍,向一切破環境的行為說不,為咸寧綠色崛起,打造中國中部綠心、建設國際生態城市提供堅實的生態保障。”魏朝東說。(咸寧日報記者 鄧昌爐 通訊員 劉會林 陳蔚)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喜迎黨代會④】改革創新的咸寧探索
下一篇:
【喜迎黨代會②】基層黨建的咸寧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