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久久久_美女网站黄页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_91精品国产高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文娛 >> 心靈驛站 >> 正文

全面解讀中華文明精神標識 ——評《中華文化公開課》

來源:咸寧網 時間:2024-06-20 17:20

泱泱中華,歷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五千余年積淀傳承而來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根脈所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諸多超越時空界限的精華內容,比如,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多元一體的大一統傳統、親仁善鄰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使中華文明在人類文明的百花園中始終熠熠生輝、光彩奪目。推動文化傳承發展既是歷史的使命,也是時代的責任。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賡續中華文脈、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戰略高度,針對中華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為新時代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

中宣部宣教局和光明日報社組織編寫的《中華文化公開課》是一部全面解讀中華文明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的精品力作,以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大土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為載體,溯源價值、融通古今,展現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該書立足于“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文化傳承發展主題演講,邀請國內權威專家學者,選取紅山、良渚、二里頭、大運河、敦煌、云岡、故宮、中華典籍等中華文化典型元素,以廣博開闊的文明視野、生動鮮活的文物史料、深入淺出的文化闡釋,帶領讀者深入探究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發展歷程,感受中華文明守正創新、開放包容的鮮明品格,體悟中華民族優秀價值觀念中蘊含的思想力量、道德力量、精神力量,對于提升全民族的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強中華文化的凝聚力、影響力和感召力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該書的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立意高遠,格局宏大。中華民族具有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要想基于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必須回答一個重要問題——中華文明是何時、如何、為何形成的。因此,我國正式啟動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多學科、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地追溯中華文明的源頭,取得了重大成果。該書基于“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最新成果,一方面,選取紅山文化、良渚文化、二里頭文化等早期中華文明的里程碑詳加介紹,再現了中華文明從“滿天星斗”到“多元一體”的發展歷程。另一方面,選取大運河文化、莫高窟文化、云岡文化、故宮文化等中華文明的象征深入剖析,呈現了中華文明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多種形象,不僅揭示了中華文明起源、形成與早期發展的過程和階段性,實證了各地區文明化進程,還對中華文明演進的環境背景、興衰原因、內在機制等取得了較為系統的認識,豐富了世界文明史研究的理論和方法。

第二,史料翔實,論證嚴密。百萬年的人類起源史和上萬年的人類史前文明史,主要依靠考古成果來建構。即使是有文字記載以后的文明史,也要通過考古工作來參考、印證、豐富、完善。對于文明歷史的研究必須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上,該書對于史料的搜集和整理細致而深入,除了援引大量的考古學成果,還吸收了大量文獻學成果,從紅山文化的文明曙光到故宮文化的巍巍大成,每一個論點、每一處結論均做到了有根有據。比如,該書在“王朝氣象:在二里頭追溯夏代信史”一章中論證“大禹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時,不僅列舉了《詩經》《史記》等文獻中關于大禹的記載,還用出土文物的銘文來證明禹的可靠性,從而通過豐富的史料逐步呈現出歷史的本來面目。

第三,敘述生動,圖文并茂。感受歷史文化最好的方法莫過于身臨其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文明一脈相承的重要見證,需要通過簡練通俗的語言拉近與讀者的距離。該書以“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文化傳承發展主題系列宣講內容為藍本,深挖其中的思想文化內容,輔以豐富的圖文視頻資料,充分發揮媒體融合傳播優勢,讓廣大讀者得以更近距離觸摸中華歷史、感悟文脈流淌,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文化傳承與發展中共振共鳴。

總之,該書史論結合、經緯交織、邏輯嚴謹、文筆流暢,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可讀性和思想性。立足新時代歷史學研究和考古發現的最新成果,深入淺出地闡明了中華五千多年文明歷史的發展規律,勾勒了中華文明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基本脈絡,論證了中華文明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對人類文明作出的卓越貢獻,揭示了中華文明生成發展的內在動力,展現了中華文脈和其他文明交流互動的歷史真相,昭示了中華文明的獨特品格和世界意義,為增進民族文化自信,樹立人民群眾正確的文明觀提供了歷史依據和理論依據。

(原載《光明日報》,作者為顏曉峰)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新書薦讀
下一篇: 九宮山被七個皇帝敕封了十七次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