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久久久_美女网站黄页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_91精品国产高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文娛 >> 心靈驛站 >> 正文

古詩里的通山城

來源:咸寧網 時間:2023-11-29 16:54

倪霞 (通山)

從縣人民醫院看一位朋友出來,坐上二路公交車,車過通羊河時,璀璨奪目的河景燈,樹下親水平臺上散步的市民,三個一群四個一伙,在燈影映照的不夜城里悠閑踱步;此刻是夜晚接近九點,卻沒有一點兒深夜之感,天上有星月,人間有燈火。奔流的通羊河古稱稚水,流淌了千余年;眼前一河兩岸高樓林立的華宇大廈,卻不是古人可以想象的。這美麗的夜色,不禁讓我想起自古流傳于通山民間的幾句打油詩來:

通山縣,六里街,半邊水來半邊崖。

上街賣豆腐,下街賣草鞋。

如今,如果以醫院地段為中心點,新城老城各半,相去幾十華里,更有多處老街新街交錯縱橫。我從醫院出發往老城方向而行,只是半城;半城燈火,半城星月,伴我回老城的家。車流如織,繁華芬芳,人聲鼎沸之夜色,讓小城寧靜又美好。

從縣政府地段到月亮灣,一路行人不斷,上車者不斷。走過當年的老八隊和民營小區時,后街有一所中學,恰逢初中生下晚自習時間,呼啦啦上來的學生,讓滿車的青春氣息徜徉。瞬間讓我想起自己在小城讀衛校時的那些青春歲月,想起在老城生活過的那二十多年,那些特別濃郁的煙火氣,依然如故。

未嫁之前隨父母住在老衛校里,那一處的地名叫“仙農潭”。離當年的政府廣場漢一巷一橋之隔。嫁后住到了老體委,與縣政府僅一個燈光球場之隔。當年的這里,是小城鳳池山腳下最熱鬧的地帶。每年兩次甲乙籃球賽,政府各式各樣的大型活動都在這露天的燈光球場里舉行,集小城人的文體活動于一體。

通山北宋置縣,取“通羊青山”兩鎮各一字為“通山”。也有“通通是山”之說。不管小城如何演變,一代代文化人與傳承者,都特別鐘愛北宋時期任通山知縣的蔣之奇留下的詩句:

我愛通羊好,青山便是城。白云深處宿,一枕玉泉聲。我愛通羊好,樓高如錦城。青山常在眼,澗水不聞聲。我愛通羊好,煙霞冰玉間。不需乘羽駕,飛入翠屏山。

整首詩有多段,而前四句,在通山人心中,幾乎婦孺皆知。其中的“不需乘羽駕,飛入翠屏山”。翠屏山即鳳池山,如今的鳳池山上,依然有一處佛教圣地“翠屏古剎”。在老四街,仍然存在流水泉社區,即玉泉。

在馬槽橋,我下了公交車。步入老街,夜色深了一些。

據《通山縣志》載:“馬槽橋,又名會緣橋,清道光二十八年縣人徐赴、張大來等倡捐石橋墩、泊岸各二,次年因大水停工。清咸豐九年,縣人阮榮品、樂鳳翥等倡捐建成。”這座在古代被納入“通羊八景”之一的古橋,2013年,已有160多年歷史的三拱青石橋重建,重建之后,褒貶參半。古橋已隨流水去,不可再現。眼前之橋,可行人不可通車。小城有一幫詩友,自發捐款立“馬槽橋”碑于橋畔,只為紀念與懷想。碑上詩刻,作者是解放前一位縣官,姓郭名士誠,其詩頗有爭議:

駐馬橋頭柳又新,山城回望淚沾巾。

吾今歸去無他念,只恐來官虐我民。

詩友刻詩于碑,立于橋頭,曾遭來文人墨客兩派不同的爭議,一度鬧得沸沸揚揚不可開交。石頭不語,卻乃不朽之物,功過是非任由評說。而詩句與石頭的沉默對話,將那些紛爭,甩給了歲月,已然讓詩句融入了小城之景。

小城開發新城時,也是老城大肆拆遷改造之時。2008年,我從老城搬到新城的水岸花園生活過十年。這十年間,一邊熱愛著臨河觀景的新居,一邊又往返老城看望父母。

父母退休后住在范家垅材場巷的自建房里,逢年過節到父母家吃過飯回新城,父母總是要送我一程。有家人一起時,父母送到垅口。如果是我一個人,特別是晚上,父母一定要把我送到馬槽橋,在我一再催促下,他們才頻頻回首看我離去;我也總是一次次回頭,揮手讓他們轉回去,直到我消失在燈火闌珊處。而我卻在某個角落,躲著偷望父母的背影漸行漸遠,有時淚濕莫名……

2018年,我再次返回老城,把一座“玉竹樓·子謙書院”建在父母的身旁,陪伴暮年的父母;同時,也用另一種方式來回報父母的愛。那就是,在入住的當月,即2019年6月30日,我開始了“子謙書院公益經典誦讀”的第一課,定位古詩詞誦讀,每周六上午9點到10點;書院宗旨是“小眾雅集,文化公益。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用文字和行動傳播真善美。”創立“玩中學、學中玩”的口號。每學一首古詩詞,為了加深記憶,會讓孩子們表演古詩詞中的不同情景,讓孩子們了解歷史背景和每一位作者背后的故事。每一節課結束時,發一顆棒棒糖來感恩孩子們的到來。

從最開始附近的幾個孩子,幾個小塑料櫈,一塊小黑板,到三年后的100多期,到一些愛文化愛公益的朋友贈送的投影儀、音響、少兒讀物和文學讀本等等,豐富了孩子們的學習條件。目前為止,新城和老城有上千名孩子參加古詩詞誦讀,除了疫情期間休課,平常基本做到了每周六相約。隨著詩詞誦讀的飛揚,子謙書院成為通山老城區一處鬧中取靜的文化風景。

畢竟,古詩詞里的通山城是有限的,而把自古至今海量的好詩好詞集中起來,細水長流般,一首一首地誦讀,讓更多的通山孩子從小受誦讀的熏陶。當他們一批批在子謙書院的誦讀氛圍里成長起來時,他們,就是小城里的一首首詩和詞。100期的那一節課,來了五十多個孩子,加上家長和媒體人等等將近百人參與。孩子們以串燒的方式,誦讀所學的百余首詩詞中的某一兩句,那是最動聽的曲和最美麗的音符。我仿佛看到,他們,才是影響小城成長中,富于內涵,有趣味有靈魂,有溫度有愛的通山城……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奶奶和外婆的同生緣
下一篇: 圓月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