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作家凱斯特納曾說過,兒童文學作家都是童年記憶保持完整的人。他們的特異之處就在于能隨時隨地溯流而上,回到童年,重溫童年的滋味,呈現童年的斑駁與豐盈。
《家在學堂》描述了作者謝倩霓童年時代的草長鶯飛、花開花落,其中既閃爍著上世紀七十年代贛西北山鄉一個教師家庭出身的懵懂細姑俚(小女孩)一路走來點點滴滴的感觸、體味,也融合著后來遠離故鄉、定居都市閱盡生活滋味的成熟知識女性跨越時空的回望與思索。
兩個層面的敘述漸次鋪陳,也適時交錯,最終從字里行間疊印出山鄉小丫和成年作家兩個文本形象。這兩個“我”在關于三座學堂的記憶回溯里水乳交融,在昭示童年成長軌跡的同時,也依稀呈現著童年之于人生的豐贍意義。
童年是一個人心靈生活的底色?!都以趯W堂》里,作者追述了童年的種種趣味記憶:大禮堂的神秘、爬竹竿的冒險、大食堂的新異、住操場的快樂、蔬菜游戲的創造、露天電影的期待與滿足……所有這些都是散布在童年深處物資貧乏時代星星點點的美好體驗,當它們珠貝一樣連綴在一起,就氤氳為作家心靈生活的明朗底色,營構成作家童年記憶的溫潤表征。
童年是一個人情感認知的基座。文章中,作者還描述了一個懵懂小丫與另一個生命世界或偶然或必然的多重交集:對細崽俚(小男孩)爬竹竿敏捷身手的好奇、羨慕;對陌生細崽俚無來由傷害的委屈、不解;由校園內同齡男生誘發的羞怯與渴望……
這些童年體驗都代表著“我”與另一個生命世界的邂逅。當這樣一種源自生命本身的體察、打量自然而然匯入成長之流的時候,那些“一路長大的身影”,就成為“一種雖然神秘卻激勵我上進、探究的力量”??梢哉f,這些童年性別體驗在此后的歲月里已然構成了作家情感認知的基座。
作品中,三所學堂間的輾轉讓“我”既感受了生活的變動不居,也獲得了豐富的生命體驗。更重要的是在生命啟蒙的關鍵階段,當教師的父親充當了“我”成長的引路人。父親以他“舉世無雙”的熏肉手藝,讓“我”品嘗到貧瘠歲月中的綿長幸福,父親還以一月兩本的小小雜志點燃了“我”的文學夢想。
正是這樣的精神指引和心靈饋贈,“一直穿行在我的生命之河里,澆灌著我的生命之樹,豐饒著我的心靈家園,助我看到更美更好的風景……”足見,童年的情感體驗和閱讀滋養很大程度上成為“我”生命發展的航標。
童年還是人生回望的家園。童年是一個人的初心之地?!都以趯W堂》中,作者的童年交織著輾轉遷移的無奈適應,也彌漫著衣食無憂的恬淡幸福。顛簸中的坦然,貧瘠里的快慰,寂寞中的發現,喧鬧后的滿足……
當這一切隨著時光漸行漸遠的時候,回望童年也就意味著對家園的緬懷和追憶,意味著對成長的感恩和眷念。此時,無論是大禮堂里兩個細崽俚的惡作劇,還是共大附小三個女生的輟學……所寄寓的都是作家家園回望后的成長思索和人生感喟。
這其實也正是散文對于閱讀的意義所在。好散文是袒露心旌、直抵心靈的書寫,是啟智增慧,培根鑄魂的表達。體驗、體味、體察、體示是散文的肉身;情感、情味、情思、情義是散文的精魂。眺望中的意氣洋洋,回溯后的百感交錯,失意時的意興闌珊,成功后的豪情滿懷……都是散文的題中之義。這其中,童年則是成長的路標,是信念的燈塔,是情感的碑石,它們佇立在生命的沿途,以不同的身形和色彩,昭示著未來的方向。
從這意義上說,《家在學堂》展示的不只是作家謝倩霓的童年風景,也是一代兒童共同的成長景觀。
(原載《北京晚報》 作者為李學斌)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心之所向便是光
下一篇:
遠離勾兌知敬畏——警示教育片《勾兌》觀后感
扎根生活講好故事(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縱橫談)核心閱讀一個文學家首先是一個對本民族語言做出貢獻的語言學家,他豐富了我們...
為充分發揮書展交流文化的平臺作用,本屆圖博會以“2020BIBF世界閱讀季”為名,于8月底至9月初連續舉辦了六場線上閱讀直播活...
大家紛紛表示,回去之后將認真創作并發表作品,講好赤壁故事,助力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徐大發報道:近日,深圳市寶安區鴻雁文學社、石巖文學創作協會一行15人來到通山觀光交流,與通山作協的作家們...
,繼《裝臺》《主角》兩部頗具影響力的長篇小說后,著名作家陳彥將于近年推出自己的“舞臺三部曲”第三部——《喜劇》。吳克敬...
電影《柳青》最近在國內上映,在當下這個商業化時代,拍攝一部在中國電影界近乎稀缺的作家傳記電影,需要一種情懷。電影《柳...
著有長篇小說《窗外的月亮》《榮恩堂》《玉雕樓》《金鑾殿》《大洞商》《汀泗橋》《和平前言》《茶道通漠北》等。
咸寧日報特約記者胡劍芳李婷婷3月30日, ,一部給咸安籍或在咸安戰斗犧牲的外籍英烈立傳的書籍——《桂鄉忠魂——咸安英烈傳》...
”李專介紹,本土廣大文學愛好者將定期交流學習、潛心創作,努力推出一批具有本土特色、本土風格、本土氣派的優秀作品,力爭...
咸寧網訊通訊員徐世聰、阮長興報道:日前,筆者從“湖北作家網”獲悉,全省最近出版的5本新書中,有3本是通山作家的新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