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緯(赤壁)
在赤壁市中神(中伙鋪至神山)列養公路安豐村岔口,一條雙車道鄉村公路像彩帶一樣飄向安豐村。
涼風習習,雨后初晴,四處散發著泥土的芳香。
熟悉的安豐村。我們少年時代,放電影、演戲曲常挑人口密集的村落。我的家鄉處在安豐村的鄰村,一群少年常常和一批又一批電影迷、戲曲迷去安豐村看電影、聽戲曲。
藍天白云下,推土機、挖掘機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300畝高質量高標準農田正在熱火朝天建設中。
不規則的三角形、梯形、弧形田塍的農田,荒蕪的高塝田、低洼地,瞬間拓展成為一馬平川。
這些即將流轉給種糧大戶,種植糧食、油菜和蔬菜。土地的原主人,在縱橫阡陌中,收取每年土地流轉的費用,又喜滋滋地從種糧大戶手中獲取務工的工資。
在這里,一個退役軍人演繹了引領家鄉建設的情懷。曾有24年軍齡的退役軍人王新發,享受自主擇業安置政策,每月拿退役金在武漢創業發展。
在眾鄉親的推舉下,王新發回到家鄉,為安豐村鄉村振興工作做了一些嘗試,初有成效。
無人機飛行在橫成行、豎成列的農田,來回播撒種子、肥料;數十個一字排開的塑鋼藍瓦鴨棚內,一只一只鴨子脫殼似的涌出,數萬只土鴨在溝渠、在水塘里移動,像一支支士兵列隊前行,趕往戰場。
這是安豐村稻田生態循環種養殖基地,即嫻子種養殖合作社稻蝦鴨農田現場。大學生田淑嫻像一顆珍珠,努力建設美麗鄉村,引領鄉村發展,耀亮了家鄉。
安豐村曾是一個大村落,人口密集,古民居建筑保存完好。在一次次城鎮化建設中摧枯拉朽。赤壁市及時采取保護措施,古村、古井、古樹、古屋重現天日,民國時期的名人但燾、但湘良故居的青磚黛瓦古建筑得到有序梳理。
但燾的勤奮精神,但湘良的家國情懷,王煥章的革命犧牲精神,激勵一代又一代后人。
安豐當年自然條件雖然差,但水資源十分豐富。如今,自來水管、網線、硬化路面連通家家戶戶,潔凈的自來水嘩嘩地流進水缸。門前的井水為搗衣婦平添一絲生活的樂感。
安豐人懷揣著希望,追求著信念,尋找著未來。昔日的安豐人遭遇旱災,只能在淺灘、在旱地種植糊口的苦蕎,白鶴在鹽堿地里覓食。
今日不僅有成片的高標準農田、稻蝦鴨種養殖基地,還有魅力四射的濕地公園和濕地上翻飛的白鶴。
有一種風景叫安豐。安豐村是一本厚重的書,傳承歷史,延續精華,將古往今朝的事,古往今朝的情,融合一體。
人們走出了貧窮,迎來了希望。在鄉村振興的今天,安豐村為我們展示了智慧農村、農業大融合的美麗畫軸。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記憶中難忘的自行車
下一篇:
赤壁,被詩歌點亮的城市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見習記者吳文謹報道:11月8日,市委書記丁小強主持召開市委中心組專題學習會議,集中...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文會報道:20日,我市召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培清“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寧志豐委員說,我市鄉村產業振興應加強產業規劃...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志茹“鄉村振興應與大自然相結合、應與城市垃圾治理相結合、應與發展綠色農產品相結合、應于脫貧攻堅相...
通訊員楊惠春日前,嘉魚農商行簰洲灣支行為湖北助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貸款1000萬元,解決了公司春節生產收購原材料資金缺口。...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記者王恬通訊員龍鈺山間的花香野果、餐桌上的家鄉味道、離別時父母的牽腸掛肚……每個人記憶中的鄉村各...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咸安建區20周年,也是咸安發展進程中極為關鍵、極不平凡的一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敏15日,我市收視收聽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電視電話會議。丁小強指出,...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李瑞豐、張文會13日,全市鄉村振興暨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在赤壁市召開,深入學習貫徹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