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子
《故都的秋》是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革命烈士郁達夫于1934年8月創作的散文。當時正值白色恐怖時期。郁達夫為躲避國民黨的恐怖威脅,由上海遷居到杭州,后又從杭州經青島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并寫下該文。
“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
蘆花是凄美的,懷著淡淡的憂傷;柳影是翠綠的,抱著美好的希望;蟲唱是熱鬧的,撫不平心頭的千萬思緒;夜月是寧靜的,寄托了不盡的思念;鐘聲是悠長的,故都的秋令人回味無窮。泡一壺濃茶,了卻不了心頭的牽掛,品味的,是凄婉的哀傷,還是那剪不斷的思念?苦澀的,是愁苦,還是那秋的凄涼?碧綠的天色,宛如明鏡;偶爾飛過幾只馴鴿,能給家鄉捎封信嗎?于是,心湖又漾起漣漪。
立秋已過,再讀《故都的秋》,又不由得傷感起來。秋蟬殘聲,意味深長。在作者眼里,秋已不再是秋了,而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或是一首深沉的詩,讀來處處有韻味。
作者在文章結尾處寫道: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文章從始至終,始終透露出作者一種凄清的委婉之情。這種情緒,猶如面對即將別離的鄉土而產生的哀思,郁達夫極寫故都的秋之“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寄情于山水之間。那股凄清悲涼而又如絲如縷的感情溪流,載著悠悠之意流入讀者的心間。
編輯:但堂丹
張緒華(咸安)百木成陰,凡鳥翩躚。正蘆花枯,欒花謝,菊花干。密林中丶石馬千年。瑜伽勝景,竹海新天。
○周緒成熊家灣是咸安區汀泗橋鎮洪口村一個中心的灣落,溫古公路必經之路段,屬丘陵山區,昔日是屬省貧困村。炊煙飄散在農家...
草木之于先民,草木之于今人,在子梵梅看來,詩歌最能夠承載它的天然秉性,唯有詩歌最能釋木。南海出版公司最近推出的《草木...
孔帆升焦陽(通山)八月七日上午,艷陽灼人,田野烘烤,在通山縣大路鄉楊獅坑村八組,老上訪戶王細貴頭戴草帽,步履蹣跚地走過...
袁俊(赤壁)最近看到朱忠柱的一篇文章《悠悠千年沙套湖》,勾起了我對父輩們曾經擁有過“漁舟唱晚”水鄉田園生活的回憶,也勾...
周輝庭(市直)許多年前讀沈三白的《浮生六記》,里面有一段寫到西湖風景:“旭日將升,朝霞映于柳外,盡態極妍。實際上,老水利...
如果不是張繼應試落第,如果不是張繼那次不朽的失眠,它的名字不會如此響亮,是張繼落第后的失眠成就了它。一千二百多年前的...
咸寧網訊記者焦姣報道:近日,家住溫泉岔路口附近的朱女士詢問,自己最近一直失眠多夢,有時候明明很困,但就是怎么都睡不著,...
咸寧網訊記者焦姣報道:近日,家住溫泉岔路口附近的朱女士詢問,自己最近一直失眠多夢,有時候明明很困,但就是怎么都睡不著,...
咸寧網訊記者陳希子報道:近日,家住咸安陽光社區的馮爹爹想咨詢,如何預防骨質疏松?陽光社區衛生服務室相關負責人介紹,骨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