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科幻小說中,相較于架構完整的世界、精密運作的科學原理,人性似乎總是以“故障”的方式出 現,而恰是這種“故障”,會擊穿嚴絲合縫的邏輯預設, 成為故事中核心的矛盾與轉折。理性與情感,總有些 水火不容的味道,而這種對立在科學革命之后變得愈 發激烈:科學強調客觀的過程與結果,而主觀的人性往往會帶來許多不確定因素,甚至引發倫理隱憂。比較突出的例子,便是近來熱議的人工智能話題:如果說人工智能可以在圍棋項目上勝過人類,還能進行自然的對話,那么科技是否能造出完美的人?如果有了完美的人,那么我們這些帶有各種缺憾的自然人,又 該如何自處?
曾以科幻小說《師兄的透鏡》獲得第四屆魯迅文 學獎的曉航,在新作《雙生夢》中便討論了這個問題。 實際上,曉航不認為自己算是個“科幻作家”,工科出 身而愛好文藝活動的他,認為自己只是在創作中運用 了科學元素,使之成為現實的有機組成部分而已。他 筆下的世界十分真實,有市井煙火氣,甚至帶著幾分 調侃;書中人物憑借著情感與欲望在行動,有著中產 階級的壓力與煩惱,而科學是故事情節的推進器,也 是與人性交相呼應的背景樂。
《師兄的透鏡》在架構上頗有阿西莫夫短篇的風 采,從一個普通人的視角,圍繞著一個與科學有關的 秘密、一個掌握真理的天才展開,卻講述了一個真正 的中國故事,并融進了對人性,尤其是科學觀照下的 人性的深刻思考。新作《雙生夢》則有了更復雜的架 構、更豐富的情節,多線交叉地描述了“模擬人生”式 的科幻寓言:人們像是設計游戲一樣為自己設計了 “完美城市”,每個區域有自己的游戲規則,一旦落戶 到新區域,就必須按照這一區域的規則來生活,以玩 游戲的心態來面對一切。人們不僅造出了堪比真人 的機器人,還能運用技術“提升”自己,成為身體機能 超群的“進化人”。只要遵循既定的游戲規則,就能獲 得一個完美的人生。然而,即便一切已經編織完美, 人們還是莫名地想要追求“不確定性”,會為了愛、欲 望、夢想、貪婪、虛榮等情感而突破規則。
有趣的是,曉航在《雙生夢》中設置了一個頗具反諷意味的情節:某位科學家和自己造出的智能機器人 爭論“科學是否能測量一切真理”,科學家認為“范式 科學不能準確測量的都不是真理”,而她一手制造出 來的機器人卻用科學之外的愛、寬恕、憐憫、自由來辯 論,認為人的生活中有很多科學無法進入的部分。這 部小說里具有學習能力的機器人,在與人類長期相處之后想明白了一個道理:缺點是自然人和機器人之間 最大的區別,而這種“缺點”有可能恰是他們最大的優勢。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積極進取忌自滿 —— 讀《論語》有感
下一篇:
《美國史》 如何重述美國史
英國《自然》雜志26日發表了一項機器人最新成果:使機器人移動的重要部件——致動器研究出現突破,科學家由此創造了“專為行走...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轉化醫學研究院周民研究員團隊研制出一款微納機器人,以微藻作為活體支架, “穿上”磁性涂層外...
本屆進博會設置食品及農產品、汽車、技術裝備、消費品、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以及服務貿易展區6大展區,新設公共衛生防疫、節能...
核心閱讀疫情防控期間,全球工業自動化與數字化趨勢加速推進。丹麥藍海機器人公司生產的UVD消毒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成了歐洲多...
④醫療手術機器人機械臂可以幫助醫生在開刀時找準精確位置。⑤楚河漢界即戰場, AI機器人機械臂與現場觀眾對弈。⑦能夠制造汽...
她的名字叫做Lil Miquela麗爾?米科拉她目前的社交媒體粉絲數達到了驚人的250萬,每發一個帖子都可能收入6萬多元人民幣,專家...
記者日前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海口等多地調研了解到,人工智能正在與傳統行業加速融合,并已經開始進入快速、大規模商...
編者按:日前,國務院做出一系列決策部署,對進一步加強科學防疫和有序復工復產提出明確要求。為進一步滿足社會對口罩的需求...
在上海,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工業4.0-智能工廠實驗室(嘉定校區)內,機器人收到遠程訂單指令后,按網絡傳來的客戶需求進行...
“政府引導事半功倍”企業看好中國硬科技《意見》要求,重點支持工業機器人、建筑、醫療等特種機器人、高端儀器儀表等高端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