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王羲之一路書風比作朝庭美學中神采之美的話,那么北魏時期碑刻書法則代表著質樸勁健的野逸之美。
北魏近150年時間,佛教盛行,給我們留下了大量造像記書跡。如洛陽龍門古窟、天水麥積山石窟等。
這些造像記大多直接用刀刻于石上,其字形或長、或扁,常見不合常理,妙在打破常規的平衡,在奇特的點畫組合及其牽制中造成新的平衡。有時,某一點畫在結體中應拉長的,它卻反而縮短。有時,一個字的態勢獨立地看似乎站不穩,有傾倒之險,可是將上下左右字結合起來觀賞,這種字的險情卻起著奇妙的變化平衡作用,令作品意趣橫生。其次是其用筆渾厚剛健,凝重而不板滯,厚中充滿力度、筋骨強健、血肉豐滿。
我們常形容一幅書法作品“入木三分”“錐畫沙”“鐵畫銀鉤”等,即是指其骨力,字無骨力則飄浮、軟弱,北魏書法正好彌補此中不足。 (盧方祥)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翰墨情緣 書寫激情人生
下一篇:
王羲之書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