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意林(嘉魚)
從童年時起,母親的一幀剪影就銘刻在我的腦海里:藍頭巾裹著頭,肩上挑著一擔籮筐,天還沒亮,就出了門。
母親到臨近的村子挨家挨戶收雞蛋,等到一些時日,聚滿了一擔,她就乘車到相距幾十公里的咸寧去賣,然后在咸寧批發一些時令水果到我家居住的王家莊老街上來賣。當老街上缺菜的時候,她就同鄰居賀嬸家雞叫時動身步行十幾里,到渡普鎮去販菜。我記事起,母親總是利用晚上的時間把洗衣等家務做好,我們睡了一覺后,母親才睡,白天則忙著賺錢,母親的每一天都像磨盤不停地旋轉。看到母親時常累得腰酸背痛,年幼的我總是在心底盼望自己快點長大,能幫母親分擔肩頭的擔子。
母親只要出門,肩上就是一副擔子,她的擔子,挑著我們一家人的生計,也挑著我童年的期盼。饞嘴的我們總盼著母親給我們帶回一些好吃的,而母親也很少讓我們失望,她回來的時候我們總是收獲滿滿。
看得見的是母親肩上的擔子,看不見的是母親心底的擔子。父親長年下鄉理發,很少在家,母親一人,既要照顧我們兄妹六人的飲食起居,又要掙錢貼補家用。我們兄妹漸漸長大成人,成家和就業又都要讓她操心。六個子女的結婚、出嫁都主要是她操持。我家恢復非農戶口后,她四處求人幫我們兄妹找工作。我結婚生子后,她又幫我帶孩子,一副擔子剛放下,又壓上了一副新的擔子。
“蓮子心中苦,梨子腹內酸”,母親一生不知吃過多少苦,受過多少累,她都裝在心里。她常給我講她早年的事情。1952年糧食統購統銷時,我們家選擇吃商品糧,1962年下放農村,直到1969年才落戶西湖大隊15小隊,中間吃了幾年“黑市”,1979年才又恢復非農戶口。1959年至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糧食限量供應,多數人家的糧食都不夠吃,母親常常下到野湖里挖藕,吃盡了苦頭,現在的一身毛病,都是那時落下的,直到1962年我出生以后,條件才稍有好轉。我們家人口多,勞動力少,常受村民歧視,我家居住的地方,離下放的生產隊有幾里路遠,母親早上天一亮就要趕到隊里,從田里做完農活再趕回家燒火,飯一吃完,就又急匆匆往生產隊趕,別人休息的時候不能休息,一年四季,母親總是起早貪黑,從早忙到晚。生產隊分糧分苕等,我家沒有勞動力,母親就算計著收工的時候分幾次挑回。當時,我年紀小,只能幫助分擔一點,多數都靠母親,母親實在是太勞累了。生產隊分的田地邊的茅柴,每年都是請幾個舅舅幫忙弄回家。有時母親生病了也是能拖則拖,帶病做事,很少閑過。
如今,母親已經年邁,跟我生活在一起,她仍然堅持自己做飯洗衣,自食其力,她老人家仍然保持著勞動的習慣。現在,我接過母親的擔子,將我做人的責任擔在肩上,我要像母親一樣,將她勤勞的美德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編輯:但堂丹
胡劍芳(咸安)今年是第十三個沒有母親的“母親節”了。母親因讀《四書》《五經》,四大名著等,肚子里故事多,常常分享故事、...
熊建軍(嘉魚)春暖花開,我回到故鄉,走進門前的場地,看到雜草叢生,荊棘攀樹,青藤纏繞。”母親聽到弟弟的喊聲,便從屋里跑...
父親去世早,兄姊工作讀書在外,所有負擔都壓在母親柔弱的肩上,母親常常干活回來還得去挑水。長到水桶齊肩高的時候,我就暗...
往年都是母親操勞,今年二姐主廚辛苦地張羅著,弄了滿滿一大桌豐盛的菜,我們圍坐在一起吃年飯,談論起往日的年,有您一起熱...
近日,電影《你好,李煥英》(以下簡稱“《李煥英》”)的密鑰獲準延期,放映時間延長至4月11日。然而,如果跳出這個循環,對“...
毛瑜(通城)春天之于母親,不僅僅是一個季節,更是豐收,是愛,是守候。是的,在母親手里,這些茶葉本來就是上好的東西,要不...
有時母親還讓我把家里自己種的米和菜籽油帶上,我堅決不帶,他們辛辛苦苦耕種一年,自己省吃節用,我們不僅不能照顧他們,又...
程浩(通山)“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穿上棉”,不知道這是第幾場秋雨了,只看到院角的柿子樹上,幾個紅彤彤的柿子矗立枝頭...
許愛瓊(嘉魚)大雪節氣過后,小城的冬天才真正來臨。去年年關,他出差到黑龍江的一座邊遠城市,本打算幫當事人打完那場官司,...
熊建軍(嘉魚)深秋的一個早晨,我一起床,就看見母親穿著一件綠色舊呢子,坐在大門旁,頭靠在墻上.今天早晨只有我和母親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