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麗婭 特約記者 汪佳
| ||
| ||
|
“精神樂園”“知識殿堂”“留守集結地”“文化打卡點”……連日來,記者在崇陽城鄉走訪時,很多人對身邊的書屋給予高度評價。
近年來,崇陽共建成農家書屋195個,此外,該縣不少愛心人士也紛紛投資自建書屋。農家書屋,正悄悄改變著崇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留守孩子的集結地
“爸爸媽媽在外打工,我放假也沒地方可去,一個人在家又孤單又無聊,來到書屋就不一樣了,可以看繪本、畫畫、做手工,而且交到了好朋友!”走進白霓鎮大市村,9歲男孩小錦正在農家書屋里“歡度周末”。
大市村的農家書屋就設立在黨員群眾服務室里,里面擺放著各類書籍,黨史、人物傳記、兒童繪畫、農牧養殖技術等應有盡有。書屋旁是一個鄉村振興就業車間,平日里,村民來這上班時,就能把孩子也帶來。
大市村留守兒童有一百多個。村里教育資源有限,課外興趣輔導機構為零。農家書屋建起來后,很多小朋友都像小錦這樣,一有空就“泡”在書屋里。
在這樣的背景下,該村聯合該縣婦聯,經常在這里舉辦不同主題的鄉村公益活動,為這些孩子們帶來免費的繪畫課、音樂課、制作手工課等,孩子們的假期變得充實而有意義。
“自從有了農家書屋,再也不用擔心孩子放假時到水邊摸魚或者每天守著電視了,孩子學得開心,家長也更放心!”村民王曉玲說。
村民們的致富寶藏
燈光璀璨,造型吸睛,書香四溢,溫馨浪漫……走進白霓鎮譚家村時,眼前這個“高大上”的書屋,讓人忍不住掏出手機拍照留念。
“白天忙農活,業余時間逛書屋,已成為我們村里人的一種新時尚。”談起書屋帶來的變化,該村黨支部書記艾新躍滿臉喜悅。
艾新躍說,以前茶余飯后,村民們沒地方去,就聚在一起打牌。2019年,村里新建了這間外觀時尚、功能齊全的農家書屋后,不僅成了村民休閑學習、查閱資料的地方,更是孩子們拓寬閱讀視野、汲取精神食糧和休閑娛樂的地方。
為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讀好書、看好書,書屋專門充實了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讀物。
書屋實行規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了書屋管理、服務、借閱、歸還等制度。
“我們還積極探索‘農家書屋+’運營發展模式,通過承辦大型座談會、培訓會、經驗交流會、直播技術培訓等主題活動,書屋不僅人氣越來越旺,還助推了村集體經濟增收!”艾新躍說,僅2021年,該村就承辦了6場活動,共收入16000多元。
百姓們的精神糧倉
一樓是公共文化空間,涵蓋閱讀、文體活動室,供村民們學習休閑,二樓是起居室……在白霓鎮大塘村烏土山,村民劉細谷用自家房子改造的書屋,已成為村里人的“精神糧倉”。
“這里有6000多冊書,大部分是農村養殖類書籍。”劉細谷給記者介紹。
他9歲時,意外失去雙臂,11歲時父親因病去世。父親生前是鄉村教師,在他的引導下,年少的劉細谷讀完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雷鋒的故事》兩本啟蒙讀物,從此愛上了讀書。
沒法像正常孩子到學校接受教育,他將田間地頭當作學堂。1977年,15歲的他購買了2860冊圖書,在家創建“細谷家庭文化室”,對村民免費開放。
沒有錢,他撿破爛籌集,幾毛錢一本的書買了幾千本;沒有家具,他用腳做木工,雙腳被磨得血跡斑斑。小小的文化室,讓烏土山村熱鬧起來,村民們有事沒事都愛聚在劉細谷家里,聽他講書。
2014年春,劉細谷拿出所有積蓄,籌資30多萬元,在村公路旁新建了300多平方米兩層樓的文化中心。細谷家庭文化室正式更名為“崇陽縣烏土山殘疾人圖書閱覽室”。
這些年,這間書屋義務接待讀者30多萬人次,先后有18名青年通過在文化室自學,考上了成人大學。
記者手記:
在崇陽,書屋變身群眾“打卡地”并不少見。在該縣大集公園里,由該縣新華書店延伸服務鏈而打造的一間名為“書鄰小境”的書房,因其獨特的環境和文化氛圍,備受群眾喜愛,高峰時日接待兩三千人次。
“一方面,這里地處休閑旅游區,屋內看書,屋外能騎車、打球、散步等各種戶外活動,人們都愿意來。另一方面,這里免費提供經典好書新書,個性化和品牌化建設,把準了群眾的‘脈’,把人都給吸引來了。”書屋負責人方松說。
很多地方存在農家書屋閑置現象,如今看來,這其實不是沒需求,而是服務沒跟上。像崇陽這樣,鼓勵農家書屋和基層各類設施、場所、項目相結合,支持書屋將公益性文化閱讀與經營性旅游休閑服務相結合,吸引社會力量辦農家書屋,不僅推動了農家書屋提質增效,也為鄉村打造了新的文化空間和旅游休閑驛站。
實現鄉村振興,農家書屋的作用不可小視!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咸寧市舉辦《幕阜長歌》捐贈儀式
下一篇:
赤壁本土作家詩集出版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見習記者吳文謹報道:11月8日,市委書記丁小強主持召開市委中心組專題學習會議,集中...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文會報道:20日,我市召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培清“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寧志豐委員說,我市鄉村產業振興應加強產業規劃...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志茹“鄉村振興應與大自然相結合、應與城市垃圾治理相結合、應與發展綠色農產品相結合、應于脫貧攻堅相...
通訊員楊惠春日前,嘉魚農商行簰洲灣支行為湖北助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貸款1000萬元,解決了公司春節生產收購原材料資金缺口。...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記者王恬通訊員龍鈺山間的花香野果、餐桌上的家鄉味道、離別時父母的牽腸掛肚……每個人記憶中的鄉村各...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咸安建區20周年,也是咸安發展進程中極為關鍵、極不平凡的一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敏15日,我市收視收聽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電視電話會議。丁小強指出,...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李瑞豐、張文會13日,全市鄉村振興暨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在赤壁市召開,深入學習貫徹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