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嘉魚在歷史文明的發展中,將漁獵文化、漁俗文化、漁船文化等一個個文化要素串珠成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水鄉文化。近日,記者來到嘉魚縣新街鎮,感受漁船文化展覽館的歷史風情。
滿載歷史的鮮艷展館
14日,光年城堡景區客潮如織,省內外游客紛至沓來。據景區負責人介紹,一天時間內,三十臺旅游大巴駛入景區,接待游客千余人。記者行走在景區的漁船文化展覽館內,“漁文化”的氛圍無處不在。
當人們走進長江中下游南岸的嘉魚,“南有嘉魚”作為嘉魚縣最重要的城市標志,赫然顯目。我國著名書法家趙樸初先生的題字“南有嘉魚”仍然是嘉魚發展史上濃抹重彩的一筆。這一標志,猶如向世界昭示著嘉魚的人文精神。
漁文化是獨特的一種海洋文化,嘉魚的漁文化融合了古老的當地文明和近現代漁業風俗,匯集了既傳承久遠,又兼收并蓄的風格魅力。據介紹,漁船文化展覽廳由嘉魚縣文化和旅游局謀劃,于2020年6月開始籌建,光年城堡具體實施。
長江禁漁后,嘉魚漁船全部上岸,其實用價值逐漸消失,將成為稀缺的歷史資源,而嘉魚是魚米之鄉,漁文化是嘉魚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漁船則是漁文化的重要載體,利用好這批漁船建設好漁船文化博物館將成為嘉魚縣文化旅游新亮點,意義重大。
“展館內共收集陳列了精挑細選的大小漁船50艘。”負責人王世剛告訴記者,每一艘漁船都來自嘉魚本土,由漁民們一輩一輩傳承至今,最老的一條漁船距今已有100多年,曾有四代人在船上生活。
一條條木制漁船泛著油亮光澤,排列得整整齊齊。走近前去,便能聞到木船散發出的陣陣木香,常年起網在船頭留下的繩印依稀還有痕跡。
來自湖南的王女士表示,“來到這里我感覺人很輕松,這里的景區建筑很有風格,博物館也很有文化底蘊,我最喜歡的是漁船文化展覽廳,能看到漁民生活場景,感受嘉魚千年的漁文化,很有意思,接下來的行程我們還要去嘉魚縣城走走。”
漁船文化的鮮活記憶
“南有嘉魚,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南有嘉魚,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衎。”
一部傳唱兩千多年的《詩經》,人們每每讀及,總是讓人陶醉于古人淳樸而浪漫的生活場景之中。品嘗“嘉魚”美味,不由得使人們的思緒神游在這“南有嘉魚”的暢想之中。
漁船文化展覽館建設項目一經提出,就得到了各方部門的幫助和支持。嘉魚縣文旅局的工作人員四處搜尋老照片,力圖還原漁船最原始的風貌,有熱心市民自發介紹家里的老漁船漁具……在展覽館,一艘艘古樸的漁船安靜擺放,但卻勾起了老漁民們對過去歲月最真切的回憶。
“我們特意聘請了兩位老漁民,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漁船進行修復。”王世剛指著一條不久前才完成修復工作的漁船告訴記者。他介紹說,為體現漁船的年代感,對船身小的破損,仍采用了石灰加桐油的傳統工藝進行修補。對于需更換的木板,嚴格按照傳統工藝,進行碳化處理,再以油漆進行刷涂,最大程度復原漁船原有形貌。
“工藝費時費力,成本也高。粗略計算,每艘木船修復成本在萬元以上。”王世剛說,“但這是對傳統的傳承和保護,值得。”
“記得小時候的傍晚,常常是我們躺在船艙里,母親就坐在船頭織網,雖然那時不富裕,但是一段難忘的童年時光。”60多歲的戴阿姨回憶道。她說,漁文化展示館不僅讓群眾的念想有了寄托,也為年輕晚輩了解嘉魚的過去提供了實物載體。
水鄉風情的鮮美產業 “我參觀過其他地方的一些漁業文化展覽館。”觀眾章厲建議,本地展覽館可以借鑒有益的經驗,比如游客進入場館后,可以看到漁民的歷史服飾、生產工具、漁民生活用具等,還可以借助圖文并茂的音頻、視頻資料,感受嘉魚的歷史變遷與漁民居住、飲食、服飾、喜慶、禁忌等風情習俗。還可以增設觀眾體驗環節,例如觀看漁民文化習俗視頻短片,參與手工織網、漁船模型制作等。
目前,漁船文化展覽館承擔的是旅游觀光功能,未來以期進一步挖掘嘉魚本地特色歷史文化和水鄉優勢,規劃發展更多休閑旅游文化項目,將展覽館打造成具有當地特色的旅游景點,開展更多以文化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項目。
“雖然我們本地的漁船文化展覽館在國內不是最大的,但也是比較精致的一個館,既可以做漁船的綜合展覽展示,后期也可以借助旅游+的東風,做相關的文化創業產業運作。”嘉魚市民周璐建議,可以通過展覽館的建設,向各地游客展示嘉魚水鄉文化要素。
而漁船文化展覽館所在的光年城堡景區,更是串起了漁船文化的明珠。城堡全部采用老磚建造,莊嚴中略顯神秘。綠草地、烏沉木、灰城堡、紅屋頂……每一個元素都在訴說它的文化與厚重歷史,與漁船文化展覽館遙相呼應,相得益彰。
嘉魚縣博物館館長羅浩介紹,未來計劃將漁船文化展覽館打造為集觀賞、攝影、體驗于一體的文化展廳。打造水鄉風情,力求用“文化+旅游”的力量,給嘉魚增添一抹值得回憶的色彩。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咸安紅色主題教育倍受青睞
下一篇:
中華書局推出李城外《向陽軒詩稿》
譚應華(中)、黃秀芳(左)在自家農家樂門口。在長江邊住了20多年,這家人靠水吃水,以往靠捕魚為生,退捕上岸后,專注于農家樂...
在江西,界定了專業漁民、兼業漁民和其他漁民,建檔立卡2.14萬戶、6.82萬人,封存退捕漁船(含輔助船)3.1萬艘,已拆解處置漁...
十年禁捕,長江保護分秒必爭4月23日,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召開長江流域禁捕和漁民安置保障工作部署...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題:為全局計、為子孫謀——長江全面禁漁進展綜述新華社記者戴小河、于文靜實施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
在穩步推進禁捕同時,引導漁民轉產上岸,明年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將實行禁捕□今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
12月17日,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農業農村部牽頭成立的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陸上大督查第五督...
8月5日,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曉東在洪湖市檢查督導長江禁捕和退捕漁民安置工作。他強調,要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禁漁工...
題:海之畔,吾之家——廣西北海僑港僑民眼中的幸福變遷新華社記者向志強、潘強、黃慶剛從飄搖不定到居有所安,從身無分文到收...
長江流域沒有暖氣,空調、電暖氣等電子設備取暖則是首選,除此之外就是木炭、柴火,尤其是在農村,一到冬天,家家戶戶備足木...
鄂南文化研究中心是2011年3月由湖北省教育廳批準、與湖北科技學院共建的“湖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心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