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激發著城市活力,體現著城市品格。近年來,我市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搶抓文化大發展機遇,注重從公共文化服務品牌項目入手,積極發揮品牌項目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提升。近日,我市“香城大舞臺”創建工作通過驗收,這是我市打造公共文化服務的亮眼一筆。
“香城大舞臺”獲廣泛好評
自1995年開始,咸寧市舉辦“廣場納涼晚會”、“廣場大家樂”、“廣場周周樂”、“黨員干部職工文藝匯演”等主題活動,逐漸打造為“一個品牌,十種形式,百個示范點,千支團隊,萬人參與,全民樂享”的創新性大型群眾文化活動品牌——“香城大舞臺”。
受文化和旅游部委托,近日,湖北省文旅廳檢查組蒞臨我市開展“香城大舞臺”示范項目創建驗收檢查。
當天,檢查組實地查看市非遺展示館、市群藝館、咸寧高新區橫溝橋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咸安區高橋鎮“鄉村舞臺”,聽取了我市“香城大舞臺”創建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匯報,查閱創建臺賬資料,對我市示范項目創建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檢查組對我市“香城大舞臺”創建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工作進展情況給予充分肯定。大家一致認為,咸寧在城鄉文化聯盟等方面,形式內容新穎,尤其是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檔次高、設備配置規格高、場館陣地利用率高、文化惠民的效率高,達到了示范項目的預期效果和目的。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指導專家、河南省公共文化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吳玉琦認為,咸寧市通過示范項目創建,提升了人民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公共文化服務滿意度測評達到90%,非常難得。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指導專家來其發表示,咸寧市用“香城大舞臺”一個項目的創新驅動,促進了一個地區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整體提升。一個品牌、十種機制、百個生產點、千人配合、萬人參與,體現了公共文化圍繞群眾做工作的思想和要求。“香城大舞臺”的“三個標準”、城鄉文化聯盟和黨委政府的保障機制經驗可復制可推廣。咸寧市“香城大舞臺”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創建工作屬于優秀等次!
公共文化服務不斷優化
2018年4月,“香城大舞臺”被列為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3年來,我市以示范項目創建為抓手,加快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圍繞破解文化設施建設短板、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文化人才匱乏等突出難題,制定了創建規劃和實施方案,從制度保障、設施布局、隊伍建設、服務創新、特色品牌等方面全面發力,用一個示范項目的創新實踐,帶動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大提升、大跨越。
示范創建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總抓手。我市以“香城大舞臺”國家示范項目和嘉魚、崇陽、咸安3個省級示范區創建為契機,強化頂層設計,完善制度機制,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鄉鎮文化站所建設”納入市委、市政府對縣、鄉兩級年度考核內容。不斷滿足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激發群眾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創建工作取得了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嘉魚、崇陽通過驗收并獲得省政府授牌。
針對文化設施建設滯后問題,市文旅部門積極爭取市委、市政府重視支持,加快推進文化實施建設。
咸寧市文化中心、香城書房、李邕書畫院暨咸寧市美術館、咸寧市非遺館、相山書院等一批重大文化設施相繼建成投入使用,縣(市、區)“四館三場兩中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全市1136個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鄉鎮、街道級71個,村、社區級1065個),于2018年實現100%掛牌,新建、改擴建基層文體廣場3600余個,新建一批百姓舞臺、文化禮堂、鄉村記憶館、村史館、文化俱樂部、文化中心戶,構成了較為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文化基礎設施面貌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吳玉琦建議,要創新長效發展機制,將項目后續建設納入財政預算,實現常態化運作;進一步加大創作力度,豐富公共文化供給;提高公共文化數字化服務水平,讓群眾共享更多優質公共文化服務。
攪活基層文藝“一池春水”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何活躍基層部隊的文化生活,需要拓寬思路、創新形式。
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我市以第七屆“香城大舞臺”為載體,舉辦“我和我的祖國”音樂快閃、國慶主題文藝晚會等大型文化活動,開展咸寧考古四十年成果展、山水咸寧美術展等20余場大型展覽。
堅持“有戲才有戲”,我市把文藝精品創作作為“源頭活水”,持續召開創作研討會,制定《文藝精品創作三年行動計劃》,切實加強文藝精品創作生產。
楚劇《新鳳還巢》、《拆圍》入選第七屆楚劇藝術節,提琴戲《一錢斬吏》入選第四屆湖北地方戲曲藝術節展演。廣場舞《風火赤壁》、山歌《栽禾鼓》、簰洲說唱《一片丹心》入選2019年全省群眾文藝展演,4幅美術作品入選湖北省“荊楚回響——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全省畫院優秀作品雙年展”;市新時代文藝中心編排創作《舞動咸寧》系列MV10期,登上“學習強國”平臺3次。創作咸寧風情歌舞劇《唱山唱水唱生活》、情景劇《樂游咸寧》等劇目,開展文化進景區演出近百場,通過文藝的形式助力咸寧旅游。
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脫貧攻堅、法治建設、黨風廉政建設等內容。每年開展送戲下鄉1400多場,戲曲進校園近600場,文化活動數量更多、質量更優、覆蓋面更廣、群眾參與更積極,文化獲得感顯著增強。
此外,全市新增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事業編制崗位71個、確保每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配置2名以上工作人員,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配置至少1名兼職人員,破解鄉鎮長期缺乏文化管理服務人才的突出問題,走在全省前列。培育地方文藝骨干,“五館同育”文化人才項目被評為2020年度全市人才工作“一等獎”。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通訊員 魏張昕)
編輯:實習賬戶2
上一篇:
咸寧大竹山和龍鳳山
下一篇:
咸安舉辦“孝道”文化宣講
日前,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公示第四批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資格名單,赤壁市成功入圍。至此,我市創建省級示范區...
【法眼觀】?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如何人人可及——聚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實施情況光明日報記者王金虎不久前,在廣東東...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通訊員張浩近日召開的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聯席會議上,我市2019年度人才工作創新項目評選結果揭曉...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朱亞平報道:近日,為做好文化扶貧,助推鄉村振興,展現美麗鄉村建設,促進全民藝術普及,提升我市“香城...
咸寧網訊?記者陳希子、通訊員張燕報道:5月11日,咸安區群藝館文化志愿者桂香藝術團在咸安區體育中心舉辦了“頌黨恩、聽黨話...
近日記者從市文旅局獲悉, 2021年,市文旅局將圍繞打造“文化強市”和全國旅居康養旅游勝地目標,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咸寧網訊通訊員方文仁報道:2月18日,省文化和旅游廳公示第四批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資格名單。據了解,省級示范...
? ? ?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通訊員?伍偉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如人之血脈,讓古今交融,融城鄉一體,彰顯城市“...
文/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亞平圖/記者陳紅菊通訊員余娜魏張昕近日,我市“香城大舞臺”創建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
6月14日,市民經過體溫檢測、掃健康碼后進入湖北省圖書館。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新華社武漢6月14日電(記者喻珮)根據湖北省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