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宣晶
上海出品的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今天登陸全國藝聯各大影院。影片把“紅色電波”故事的美學魅力融入光影藝術,通過舞者精湛的演繹,在銀幕上繪制波瀾壯闊的紅色畫卷,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觀影體驗。
“經典作品值得一代代藝術家重新詮釋和演繹。這部影片在鏡頭語言和影像展現上具有創造性突破,既不失舞劇原有風味,又呈現了電影的當代藝術風格。”中國文聯副主席、上海市文聯主席奚美娟指出,藝術表達的創新與原作內質的保護,以及當代年輕人對經典重現的接受度,都是值得探討的課題。
適逢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用電影工作者的誠意雕刻一座紀念碑。“我們之所以如此熱愛‘電波’這個故事,在不同時代一再用文藝作品的方式來表達,正是因為故事本身傳遞出了人類的大愛和共同情感。”上海大學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陳東回憶了“電波”的創作過程。“我們不能忘記為了這個國家、這座城市而犧牲的烈士,要感謝前輩們。”
有學者稱,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是中國影史上突出的存在,可以成為海派文化里程碑式的作品。“世界名城都有自己的代表電影,上海也在尋找有電影氣質的影像來講述這座城市,《電波》可以成為其中的代表。”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聶偉表示,這部作品具備了立足當下回望歷史、展望未來的進取精神。“影片結尾,兩位主演王佳俊和朱潔靜出現在新時代上海的重要文化地標,一輪紅日噴薄而出,顯示上海青年文藝工作者的文化自信。我們將新時代的社會實踐轉化成為史詩般的超級電影。”
“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風格非常獨特。它有真實歷史的影像,有實景的拍攝,有舞臺的拍攝,還有舞臺與觀眾的交流——這是一種建立在混雜基礎上的新創造。”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認為,創作離不開新科技賦能想象力、創意力、呈現力的提升。“與高科技搶跑的時代,中國導演應有文化自覺和美學自覺,創作出更多的有創新力和表意力的作品。”
人間煙火氣、人性平凡味,最有影像魅力。“這部舞劇電影最大的特點是讓觀眾看到了革命者人性的深度、情感的豐富性。他們不是概念的、符號的英雄。”著名文藝評論家毛時安說,“革命歷史題材作品中應當注入新質審美的要素,滿足今天的大眾審美需求。”
“這部作品不僅是舞臺精品的高級轉化,也是紅色IP的創新突破。”上海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鄭逸文表示,青年舞蹈家的表演與電影的融合度極高,“朱潔靜的第一次發聲是哭,哭聲持續了很長時間。這種噴涌而出的離別感一直貫通到‘同志們,永別了’的畫外音,最后引出‘江山如你所愿’的舞蹈段落。整部電影的崇高感不言而喻。”
紅色是申城文藝創作的厚重底色。近年來,上海推出了《永不消逝的電波》《千里江山圖》等原創佳作,濃墨重彩地講述永不褪色的歷史。“‘電波’原本就包含了‘密碼’解讀的意味,因此我們對它的詮釋,今天不是結束,也不是尾聲。”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市作協副主席孫甘露認為,舞劇電影并非單一層面的敘事,而是多重文本的解碼。“它的價值就在于不斷講述、重塑,把這段歷史一代代傳遞下去。”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8.6萬塊銀幕,電影消費如何升級精細化供給
下一篇:
《歌手》亞當·蘭伯特降調演唱顯實力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饒紅斌報道:13日至15日,上海產業合作促進中心考察團在我市考察。市委副書記、市長丁小強與中心主任唐德...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讓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上海——這座正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上海何以...
光明日報記者顏維琦曹繼軍潮涌?歷史終將走到百年前那個夏日1920年的上海,風云涌動。2017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十九...
通過海路運抵上海的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的巨型雕塑作品《南瓜》, 25日經上海海關監管查驗,從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保稅...
“咸寧民企,溫暖守滬,上海加油!”4月26日,聽說家鄉的愛心物資即將運達,上海市咸寧商會的老鄉紛紛在微信群里感言。
海報設計:趙丹陽新華社上海7月18日電? ?題:上海:作出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新業績新華社記者姜微、周琳、何...
題:努力把國家戰略勢能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效能, 2500萬申城干部群眾以實干篤行迎接黨的二十大——上海:奮楫爭先立潮頭新華社記...
倘若一個人的心靈也像上海秋天這樣,人世間該是多么美好!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向東寧報道:20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任振鶴,市委副書記、市長丁小強率黨政代表團赴上海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