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久久久_美女网站黄页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_91精品国产高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文化 >> 熱點資訊 >> 正文

竹溪向壩民歌 中國漢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來源:湖北日報 時間:2020-08-11 15:53

向壩民俗文化廣場是大家喜歡的地方

向壩鄉好聲音大賽近日正如火如荼進行著

楚天都市報記者 關前裕 通訊員 徐昌斌

東望西陵,西接巴蜀;南鄰巫山,北靠秦嶺。竹溪縣向壩鄉位于鄂陜渝三省(市)的交界處,站在主峰天池埡,可一腳踏三省(市),放眼觀十縣。這里歷史悠久,山清水秀,人杰地靈,有“十堰的西藏”之稱。

向壩民歌被譽為中國漢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特有的土壤生長出來的特有民間文化。這里是現代的世外桃源,山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巴山楚水給了他們歌唱的天賦和靈性,這里的男女嗓音圓潤清越,如同幽谷里嘩啦啦的溪水,悠揚的民歌傳唱千年。2009年,向壩民歌被列為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幾天傍晚,向壩鄉好聲音大賽正在向壩民歌舞臺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參加者都是鄉里的普通老百姓。向壩鄉黨委書記、鄉長羅勝揚介紹,這樣的歌唱大賽,向壩鄉幾乎每年都會舉行,發掘出一批“民歌王”。他們中的一些人已經走岀深山,登上了首都北京的大舞臺。

巴山楚水孕育一方絕唱

在向壩聽民歌,會讓你沉醉。

“一壇酒兒百年裝,有情地久天又長,送妹一壇苞谷酒,要想哥哥天天嘗……”一段向壩民歌就會把你唱進村落田野,就會把你唱進苞谷地,就會把你唱進熱情好客的鄉民家中……

向壩人好客。你隨便走進一戶農家做客,熱情的主人都會為你端來滿桌佳肴,倒一碗透香的苞谷酒,熱情地以歌勸酒,“一杯酒兒慢慢斟,雙手舉杯敬親人,勸你喝了這杯酒,愿你越活越年輕……”一杯酒融著一首民歌下肚,一切煩惱頓時化為烏有。

“叫聲情哥我的郎,鞋兒做起沒上幫,你也無心歇一晚,我也無心把鞋上,菜籽開花央下場……”向壩民歌地域特色鮮明,是少有異域文化浸染的原生態,帶有濃郁的山野鄉俚痕跡。

日落西山,飛霞滿天,向壩愛唱歌的男女老少喜歡聚在村頭巷尾,興之所至,引吭高歌,很快成了鄉村男女歌手之間的一場情歌PK。

耿直的漢子高聲唱著,“五句子歌五句子唱,五句子歌兒要幫腔。妹唱山歌哥來幫,你一板來我一腔,一板一腔才成雙。”

婆娘媳婦們也不甘示弱,“百合花開滿山白,情哥想妹妹曉得,你是男子不開口,我是女流臉兒羞,哪有河水倒起流。”

男人們從《十愛幺妹》唱到《十愛姐》,女人們從《十寫郎》對到《望郎十二月》。于是,這個本來“瞇瞇眼兒瞌睡多”的夜晚,竟是“河溝越扒越涌流,山歌越唱越自由”,直唱到“郎不風流姐風流,姐兒最愛郎風流”……

這場完全自發的、常態的鄰里歌會,充滿了民間文化充沛的生命力和原創力。

民歌瑰寶傳唱千年不絕

竹溪縣文化館原館長張明庚是向壩民歌的主要挖掘整理者。他介紹,向壩民歌是鄉親們生活與勞作中自娛自樂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唱民歌是向壩百姓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民歌歌詞可謂包羅萬象,上山有打杵歌,下田有薅秧歌,居家過日子有多不勝數的小調。

面對農耕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現代娛樂的沖擊,向壩民歌依然頑強生長。

作為竹溪向壩民歌的傳承人及十堰第二屆民間藝術大師,王學龍數次登上省市電視臺表演。這位中年“民歌王”生于民歌世家,自幼便在爺爺、父母的指導下學唱山歌、田歌和小調。爺爺常被請去主持紅白喜事,他也跟隨左右,從小就從這些民俗活動中讀懂了向壩民歌。上初中時,王學龍利用上音樂課的機會,在班上一展歌喉,還把一些山歌帶到學校傳唱。

“向壩人民喜歡唱歌,喜也歌、樂也歌、苦也歌,年也歌、節也歌,就連夫妻頂嘴、兄弟打鬧戲耍也唱歌。”王學龍說,“作為竹溪向壩人,我有責任將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傳承下去,讓它走得更遠。”王學龍被譽為草根民歌藝人,盡管只是一個普通農民,但他傳唱向壩民歌的愿望卻異常迫切。

他說,現在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民歌這一民間瑰寶行將消失。這些年,他在傳承方面做了些事情,但遠遠不夠,“現在,向壩民歌已經唱出大山,但還需要更多的人來傾聽、了解,我們絕不能讓這么好的東西砸在自己手里!”

目前,向壩鄉每個村落都有村民會唱民歌。有省市縣三級民歌代表性傳承人14人,鄉級骨干民歌傳承人166人。竹溪縣也正在積極申報湖北省民歌之鄉。

鄉村教師收集老唱本20年

“這本《二度梅》,是乾隆年間的手抄本。”“這本《三元記》,是民國時期的。”昨日,陳如軍向記者介紹他收集的向壩民歌唱本。20年來,他翻山越嶺、走村串戶30多萬公里,收集向壩民歌唱本1200多冊。

陳如軍是竹溪縣一名鄉村教師,出生在鄂渝陜交界的竹溪縣桃源鄉,這里是向壩民歌的發源地區。“小時候,大人們干活唱、納涼唱、紅白喜事唱。”耳濡目染,陳如軍從小喜歡唱民歌,是當地有名的小歌王。

1996年,陳如軍師范畢業后分配到桃源鄉一所鄉村小學教書。工作之余,他喜歡把民歌歌詞都抄下來。慢慢地,他感到歌詞唱本越來越難找。“很多人外出打工,唱本七零八落不知所終,再不收集,怕是多年后,向壩民歌唱本要絕跡了。”2000年,陳如軍開始收集民歌唱本。

只要聽說哪家有唱本,無論多遠他都會去找。20年來,他踏遍了竹溪縣所有的村落,騎過5輛摩托車共跑了30多萬公里。

2018年6月,陳如軍受邀到中國音樂學院參加“中國民歌節”學術研討講座。他隨行帶去的唱本,受到李月紅、金鐵霖、曹文工等專家的高度關注和肯定。

陳如軍的執著也引起了當地政府關注,2018年,竹溪縣文體局邀請他從事向壩民歌研究和創作,并推薦他為享受十堰市政府專項津貼專家。

目前,向壩民歌已收集到6000多首、100多種曲調。

千百年來,太陽落而復升,而永遠落不下的是鄂西北深山悠悠飄蕩的向壩民歌。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300多年前的《聊齋》,講的是今天的故事
下一篇: 中國線下演出市場腳踏“30%紅線”迎來復蘇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